“《论语》阅读观”对初中生语文阅读的借鉴价值

2020-02-22 12:22
语文天地 2020年32期
关键词:腰鼓紫藤萝孔乙己

徐 璀

《论语》提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意思是说,阅读《诗经》能激发人的意志,能促使人积极观察社会和自然,可以促使人多交朋友,能促使人积极讽刺社会不平之事。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自己对阅读的看法,事实上,在指导初中生展开语文阅读的时候也要借助《论语》的观点,引导学生围绕“兴、观、群、怨”展开各种阅读活动,进而促使学生提升语文综合能力。

一、兴,感受作者情感

“兴”指的是在阅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能激发人们的意志和精神,能让人们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到文字的感染力。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时候也要基于这一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揣摩作者的心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作者的情怀,这样能促使学生和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阅读《紫藤萝瀑布》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尝试通过文章中的某些字词体会作者的情感波动。引导学生思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这是文章开头部分对紫藤萝的描写,这里将紫藤萝比喻成瀑布,而后文在展现紫藤萝花的时候却将原本静态的画面动态化地呈现了出来,作者为何要用‘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来形容紫藤萝呢?为何要重复说‘我在开花’呢?”这促使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学生认为:“作者一开始看到紫藤萝的时候,有震撼之感,随后他从紫藤萝的身上感受到了生命力。所以在作者的心中,每一朵花就好像一个人一样,它们都是有生命的,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出了花在交流,在欢笑的场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那么,为何作者又从这花开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生命长河是无止境的呢?”学生认为:“作者的心情一直都被不好的事情压抑着,一旦看到花开,就体会到了生命力,自然生出了希望。”学生认为:“比如这次新型肺炎在严冬的时候横行中国大地,让我感到很压抑。春暖花开后,疫情退下去,此时再看到花开,我也如作者一样,感受到了生命和希望。”学生在情感共鸣中体会到了作品的深意。

在探究作品情怀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的创作主旨,这样就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作品的魅力。此时要鼓励学生思考在自己创作的时候如何将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写出感人至深的文章。

二、观,审视社会现实

《论语》中的“观”指的是读者通过阅读能更好地了解作品所描绘的社会面貌或者自然状态。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也要注意,要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细节展开分析,看看作品展现的是怎样的社会风貌,了解作品特定的时间背景,思考当时的人心中会如何想。这样就能让学生进入到作品特定的情境中,审视社会现实,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作品。

学习《孔乙己》时,有不少学生不理解孔乙己的行为:“孔乙己为何不找一份工作呢?给人教书也不错啊,就算是干体力活,至少也可以糊口,比他现在总是强一点吧!”要理解孔乙己的内心,就要基于当时的社会现实背景加以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所处的时代,思考一下是什么束缚了孔乙己的内心。学生发现:“孔乙己生活的时代科举制度虽然被废除了,但是科举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却是根深蒂固的。这让孔乙己觉得自己是读书人,就高人一等,如果去打工的话,就对不起读书人的身份了。所以他才会有这样古怪的行为。”要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还要引导学生分析一下其他人对孔乙己的看法,思考一下孔乙己既然固守读书人的“本分”,为何其他人还是看不起他。学生认识到:“那时候的人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科举,为了当官。而当时科举制度废除了,孔乙己出仕的门路也废除了。但是人们却还是认为爬上统治阶级才高人一等,所以孔乙己的穷困潦倒自然让人看不起。”

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结合生活背景加以分析,学生能更好地体会到作品中人物的典型性,认识到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的人物,因此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结合特定的时间背景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才更深入。

三、群,拓展思维空间

“群”指的是通过阅读能促使自己和他人更好地交流,分享阅读所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和他人进行互动交流,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谈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若有思维的分歧点,还可以结合这些内容进行辩论活动。

学习《桃花源记》后引导学生探究作品的主旨,说说作者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学生各自抒发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看法比较简单,单纯地认为:“这可能就是陶渊明想要居住的美好环境。”但是也有学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古时候的读书人都讲究兼济天下,所以陶渊明不仅只是表达自己心中的理想世界,同时也希望天下太平。”该学生的说法引起前者的思考,该学生在思考后认为:“可是,我觉得我的想法也没错,陶渊明是不喜欢做官的人,所以才会隐居,而桃花源就是他心中理想的隐居地方。”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结合作者的生活环境进行思考:“其实作者不是不想做官,而是当时社会太过于黑暗,让他做不了官。”此时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讨论方向,鼓励学生总结一下彼此的观点,抱着求同存异的想法进行总结。学生最后认为:“桃花源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居住地,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假想。”学生在交流中拓展了思路,思考的范围更广了。

通过“群”的方法,学生能畅所欲言,他们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提升了“说”的能力,在倾听他人意见的时候提升了“听”的能力,因此这是一种能促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提高的方法。

四、怨,评评记述弊端

“怨”指的是用质疑的方法审视问题,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看法。在教学中也要组织学生结合作品进行分析,说说其写作手法的特点,分析其创作风格,思考这种写法好在那里,是否有什么弊端。如有能力的话,学生还可以试着改写文章,将自己的创意融入到作品中。

学习《安塞腰鼓》后,引导学生展开评价,说说这篇文章好在什么地方,有什么不足之处,要如何改正这些不足之处。学生就这个问题展开了思考,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比喻的手法,用来形容安塞腰鼓一起演奏时的气势,让我觉得很形象很具体。但是这样的文字用在任何一种腰鼓上,我觉得都可以,很多腰鼓都给人同样的感觉。我觉得这样无法体现出‘安塞腰鼓’的特点。”鼓励学生结合这个问题展开分析,思考一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认为:“我在写作的时候会着重描写一下安塞腰鼓和其他腰鼓的不同之处,包括腰鼓的样子有什么不同,演奏的鼓点有什么不同,舞动的姿势有什么不同。”

在“怨”的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学生也发展了审美赏析和创造的能力。学生学会了鉴赏作品,提升了自己的眼界,而自身的创作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若能积极借鉴《论语》阅读观,组织学生展开各种阅读活动,则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好地感受作者的情怀,以作品为窗口了解社会现实,在群体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在读写结合的活动中提升批判和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就会随之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腰鼓紫藤萝孔乙己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腰鼓运动发展战略研究
安塞腰鼓:生命的鼓舞
美丽的紫藤萝
美丽的紫藤萝
孔乙己(下)
孔乙己
紫藤萝瀑布
啊,腰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