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训结合提升养老服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初探

2020-02-22 23:07易滨秀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养老

易滨秀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

中国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受人尊重,健康愉悦而有意义的老年生活是新时代老年人向往的生活目标,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与之相适应对养老服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如何对未来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培养,在提高他们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人文关怀素养,这是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时代责任,育训结合的培养模式值得探索。

一、构建人文关怀育训结合内容体系

养老服务中的人文关怀是指在养老护理过程中养老护理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老年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 要想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让他们树立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培养并根据养老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此构建人文关怀育训结合内容体系非常必要。

(一)贯穿“育训结合,德技并修”人才培养理念

在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和培训的过程中,学校与培训机构长期以来只注重技能操作,却忽略职业道德和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养老服务人员在工作中习惯于以机械忙碌,完成日常照护工作任务为中心,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和行动,导致了人文关怀的不足。而缺少人文关怀的养老服务使得老年人生活没有温度,缺少尊严和乐趣,这不是老年人向往的美好生活,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树立“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理念,在育中融入训,在训中渗透育;德和技的培养犹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不可偏颇,德技教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只有把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服务中的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懂得如何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才能理解老年人所需所想,切实帮助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二)根据岗位目标,提高人文关怀育训内容的针对性

对老年人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必须根据养老服务的实际岗位,进行有针对性教学与实训。在基础教学内容方面要做到三个强化:一是要强化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让青年学生正确了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了解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产生的影响,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让学生树立积极应对,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责任感。二是要强化中国传统孝亲敬老文化教育。深入开展中华优秀敬老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向上向善的价值观教育,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强化全生命周期养老教育。人生的不同年龄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每个老人都曾年轻过,每个年轻人都在老去的路上,健康幸福的老年生活是全社会各个年龄段共同奋斗的方向。在模拟工作实训方面,则需要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规范人文关怀的各方面标准,如工作礼仪标准、行为举止标准、言语标准等,让学生养成习惯。有针对性的强化教育有助于让学生产生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

(三)多方合作,构建人文关怀育训一体化培育体系

要想推动整个养老行业养老服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行、企、校三方的合作必不可少,同时必须共同构建人文关怀育训一体化培育体系。在育训内容方面,人文关怀素养的培养不仅要在基础教学的内容上凸显德育、人文、社会心理等科学知识,还要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和机构养老服务人员培训基地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育训基地、教材编写、教学团队建设中构建人文关怀育训一体化内容体系。在育人的全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的理论与实践的育训结合,帮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尊重、关心、理解和帮助,逐步养成人文关怀的习惯,让人文精神深植于心,在将来的服务工作中自觉地外化于行。

二、构建基于真实工作情境的育训模式

(一)志愿服务爱心传递育训

学校和企业要定期组织在校学生和社会培训机构学员走进养老机构,与老年服务在职员工一起,采取多种形式向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爱,主动去感受老年人身体、心理和精神的需求,体会老年人因得到关爱而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体会因自己付出爱而被赞誉、被需要的幸福感,通过爱在双方内心传递,形成爱的人文氛围,从而树立养老服务队伍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提升其人文关怀素养。

(二)角色扮演移情体验育训

在具体育训的过程中,应多方面、多角度开展角色扮演,使在校学生和养老机构培训学员能够移情体验养老护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育训模式可分为生活照护和精神文化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两方面来进行,移情扮演角色分为自理老人和失能失智、半失能老人,让学员通过完成在不同情境下的岗位任务,增强对老年照护岗位工作特点的认识,增加对老年人照护的耐心和爱心。多种形式的移情体验教学让学员设身处地地体会老年人的焦虑、痛苦和生活的不易,体会老年人身心的需求渴望,激发学员内心的认同感,提升职业道德和人文情怀。

(三)生产性关怀照护实践育训

建立校企合作的老年服务与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让在校学生和机构培训学员能够在真实的岗位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检验提升了育训结合模式的教学成果,又提高了岗位执行能力,快速适应能力和养老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构建人文关怀育训结合检测评价体系

(一)建立人文关怀素养工作标准

如何将人文关怀的理论体现在可操作性的日常工作中,需要行、企、校在充分调研不同层次老年人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基础上,按照养老服务人员不同的岗位任务,在原有技能操作标准基础上,制定和补充相应的人文关怀素养要求和标准,建立基于人文关怀的工作实训流程标准。如:工作礼仪,尊重关怀性语言表达,照护技能操作中维护老年人应有的情感、隐私和权力等。人文关怀素养工作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完善行业、企业养老服务人员规范性操作的要求,同时也给即将入职的养老服务人员明确了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二)建立人文关怀素养考核机制

行、企、校三方联动共同制定与工作实训标准相应的理论和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对已入职的养老服务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及人文素养方面的监督,强化反馈工作。对养老服务人员的不足之处予以说明,令其改进,督促其将人文关怀行为落在实处,同时邀请专家共同评价已有人文关怀实训流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及时加以改进完善。对将入职的养老服务人员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针对性岗前培训和考核,使其更快上手进行工作实操。同时,根据定期考核情况及出现的问题,企校达成合作,开展继续学习培训,帮助养老服务人员切实提升整体素质。

(三)建立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管理制度

行、企、校三方联动,共同建立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养老服务人员从业压力较大,和其工作岗位相比,更需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同时,管理制度本身要体现对学生、员工的人文关怀要素,要有保障措施,体现关怀和爱,才能便于爱的传递。另一方面,要有激励措施。对于入职养老服务人员来说,各种激励措施有利于他们完善职业技能和人文关怀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对养老行业的认同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平稳就业。此外,管理制度要体现职业道德、法律法规、诚信守则,杜绝违规违法行为。

五、结语

养老是每个人都将面临的切身问题,与新时代我国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比,养老服务队伍的人文关怀素养和服务质量都存在差距,只有重构养老服务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育训结合培育模式,并将其运用到行、企、校养老服务人员培养、培训过程中,才能切实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的人文关怀素养,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就业和再就业,助推我国养老事业的新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养老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养老之要在于“安”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