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的风险分析及对策

2020-02-22 00:57范艳辉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53期
关键词:食品检测风险分析对策

范艳辉

【摘 要】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食品更成为了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食品安全不仅关系着每个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也会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本文主要综述了食品检测过程中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特别是影响标准实施有效性的关键因子,以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和风险应对的模式科学有效使用检测标准,最大限度降低食品检测风险,从而提高食品检测质量,为政府监管和社会大众消费服务。

【关键词】食品检测;风险分析;对策

1 影响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的风险因素分析

1.1 人员

检测人员即检测方法的使用者,如果没有获得系统地培训(包括上岗培训、法律法规培训、检测方法解读、方法验证培训和仪器使用维护培训等),可能直接导致检测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主检人员、授权签字人等报告签发人对标准不熟悉也可能带来误判,产生无效报告。另外,如果管理者对人员检测活动缺乏进一步的监督和评价,将很难保证长期高品质和稳定的检测质量。

1.2 设备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测的要素之一,基本要求是要能满足检验方法需求,保证一段时间范围内较高的精密度和稳定性。实验室会定期对仪器检定(或校准)和期间核查,但也会存在一些风险,如仪器超周期检定、漏检部分设备,例如液相的荧光检测器、气相的电子俘获检测器(electron capture detector,EC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FID)、火焰光度检测器(flame photometric detector,FPD)等、检定期内没获得满意检定结果前使用设备、未按标准确认检定结果、未使用校正因子、设备维修后未确认仪器状态、检定仪器的机构未依法取得资质等。

1.3 物料

检测方法中的物料一般涉及样品和耗材(前处理设备、试剂)。样品抽取、运输、受理、制备和保存等过程操作规范多、要求高,风险存在于从抽样人员抽样开始到样品处理结束整个检测活动,常见的问题如下:

1)抽取样品不符合委托任务指定范围和要求,抽样均匀性和代表性、抽样量、抽样人员廉洁公正性不符合要求;

2)样品运输过程未得到有效保障:冷链、避光、剧烈振荡等;

3)样品的受理未及时完成,未准确核实样品批次、类别、状态、属性和封签等内容;

4)无实验室样品唯一性标识,待检、正检、已检和复试样品未分区域按规定条件储存;

5)未按照检验方法和相关标准正确制样,制样过程均匀性和代表性未得到保证,甚至引入交叉污染;

6)不同检验环节的样品未按要求在对应的温湿度环境下保存,导致部分指标异常。

实验过程使用的物料包括试剂试药、前处理设备、耗材(净化、分离和浓缩等)和实验器皿(移液管、容量瓶)等,每一项都会直接影响最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常见的问题如下:

1)未按时对标准品、纯水、试剂、萃取净化柱进行验收和评估。无动态的进出库和消耗记录,未及时确认配制的标准品和试剂有效期。过期试剂无后处理程序;

2)未按时确认前处理设备如加热器、均质器、离心机、超声仪、震荡仪、消解仪和浓缩设备等工作状态;

3)缺失称量设备和定量器皿(天平、移液管、移液器、容量瓶等)的检定。

1.4 环境

实验过程的环境至关重要,各项参数不仅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严重者甚至会带来实验室安全隐患。例如缺少对水、电、火、高低温、粉尘、噪音和有害气体等涉及健康、安全、环境方面的风险识别;缺失废液、废水及废弃物的处理程序;未设置专用的避光、防震实验区域;未制定紧急情况下安全操作规程等。另外,试验区域未合理设置和科学布局会带来较大干扰,直接影响实验工作效率。辦公区域、样品储存区域、有机实验区域、无机实验区域和废弃物区域等没有按照规定严格分开设置,会给理化分析带来极大不便甚至交叉污染。物理实验台、化学实验台、特别是生物实验台未独立设置,极易造成相互干扰。大型精密仪器未单独放置,未实时监控环境温湿度变化,采集数据过程也会出现偏差。

2 保证食品检测方法标准有效实施的对策

2.1 加强培训

定期开展对检测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一方面包括检测体系涉及的基本法律法规,例如《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食品检验工作规范》《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食品检验机构要求》、ISO/IEC 17025:2017《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等。另外需要对不同岗位、不同能力人员有计划地提升能力素质,包括理化试验基本操作、仪器操作和维护、检测标准和判定标准解读、开展检验经验交流和检测能力大比武、实验室安全防护等。

2.2 质量控制和监督

质量管理和监督是降低检验检测实验室风险、有效提升综合能力、保证检测方法标准有效实施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障。质量负责人需依托实验室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制定质量管理计划。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要求覆盖检测活动的全要素,包括人员培训计划、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质量监督计划、质量控制计划、实验室能力验证/比对计划、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

2.2.1 监督计划

监督计划需要全要素覆盖检测活动,包括人员操作监督、检测环境监督、检测方法应用监督、仪器设备使用监督、溯源性监督、样品管理监督、原始记录和报告审核监督。同时还需要注意监督的频次,特别是检测方法实施过程中风险较大的环节。

2.2.2 质量控制

检测机构能力的外部评价一般采用现场评审和参加能力验证,一般条件下,实验室自主的有效手段更多的是参加各种组织方开展的能力验证,以此来判定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以及其稳定性。

内部质量控制方式更为丰富灵活,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室间比对、留样再测、检测过程质量控制(质控样、加标回收、空白实验、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等方式。

不管是外部能力评价还是内部质量控制,应当及时记录有效数据,分析实验室检测质量和风险发展趋势,若发现偏离,可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保证检测能力可持续性。

2.2.3 内审和外审

内部审核是内审小组依据质量管理预先制定好的质量评审工作,周期性的对检验检测活动展开全面的内部审核工作。可以及时发现风险并帮助纠正和规范,使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外审是外部专家对本实验室一切检测过程的全方位评审,能有效发现系统性的风险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整改措施,它是内审的进一步补充。积极地参加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可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2.3 质量管理持续改进

针对发现的风险应及时识别和验证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建立有效改进的措施。同时进一步跟踪评价改进的结果,形成规范的良性循环。

3 结论

本文对影响食品检测方法标准实施有效性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食品检验检测活动难度大、风险多、涉及面广且复杂,检测方法标准的有效实施需要每一个环节准确、科学、可控、合理地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孙宝国,王静.中国食品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J].中国食品学报,2018,18(8):1-7.

[2]戴小枫,张德权,武桐,等.中国食品工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农学学报,2018,8(1):125-134.

[3]申慧婧,梁世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食品安全导刊,2018,(6):19-20.

(作者身份证号码:371482197701161126)

猜你喜欢
食品检测风险分析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探究
溶剂残留量检验结果影响的重要因素分析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