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替诺福韦对心型肌酸激酶检测的影响

2020-02-23 11:16王鹏程陈立华罗向波黄维亮
关键词:诺福韦免疫抑制线粒体

王鹏程,张 冉,陈立华,徐 丹,罗向波,黄维亮

(1.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 410013;2.长沙市第一医院检验科,长沙 410005)

艾滋病患者因为病毒血症控制不佳、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等原因[1,2],比非艾滋病患者面临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心型肌酸激酶(CK-MB)是肌酸激酶(CK)同工酶之一,具有良好的心肌组织特异性[3],是艾滋病患者最常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目前国内临床实验室多采用免疫抑制法定量检测CK-MB 活性。替诺福韦是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主流药物,属于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主要用于艾滋病患者和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是替诺福韦的前体药之一。据报道[4,5],TDF 治疗艾滋病导致患者体内广泛型线粒体CK(uMtCK)形成,对免疫抑制法检测的CK-MB 活性造成干扰,但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CK-MB 质量浓度检测是一种定量检测方法,不受溶血、巨CK 的干扰[6]。本文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在采用免疫抑制法监测艾滋病患者心肌损伤的同时,利用剩余血清检测CK-MB 质量浓度,研究口服TDF 对心型肌酸激酶检测的影响,为临床实验室CK-MB 检测方法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9 年9 月~2019 年12 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HIV 门诊就诊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18 版)》关于艾滋病的诊断标准,经高效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6 个月以上。

1.2 方法

1.2.1 门诊病历资料收集 在医院信息系统中查询患者历次门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6 个月内的用药史、心血管疾病史等病历资料。

1.2.2 分组设计 根据患者HAART 方案中是否含有TDF 将其分为TDF 组和非TDF 组。分组标准:HAART方案中不含TDF 的患者,或曾经用过TDF 但己停用 3个月以上者,纳入非TDF 组;HAART 方案中含TDF,且服用TDF 1 月以上者纳入TDF 组。

1.2.3 疫抑制法检测CK-MB 活性 患者采血后,室温放置30 min,水平离心机3000 r/min 离心5 min 分离血清,使用雅培C16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 活性,检测方法为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原理为免疫抑制法,即利用针对M 亚基的特异性抗体屏蔽样本中M 亚基的活性,测得的B 亚基活性乘以2。CK-MB 活性实验室参考范围为0~24 U/L。检测试剂及质控品由宁波美康生物生产,校准品由朗道生物生产。检测完成后将血清冻存于-80℃冰箱内,用于CK-MB质量浓度测定。

1.2.4 CK-MB 质量浓度测定 室温解冻冻存血清,使用深圳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F05 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CK-MB 质量浓度,检测方法为微流控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该方法将双抗体夹心法与化学发光法相结合,采用微流控芯片,以磁微粒为固相载体,加入样本后,形成“磁微粒标记抗体-CKMB 抗原-AP 标记抗体”的三明治结构复合物,通过检测该复合物在发光基底液中的发光强度值,计算样本中CK-MB 质量浓度。CK-MB 质量浓度实验室参考范围为0-5μg/L。检测试剂、质控品、校准品均由华迈兴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GraphPad Prism8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使用t 检验,计数资料结果用率(%)表示,两组间的差异比较使用卡方检验,两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使用线性相关法。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选取的170 例HIV 门诊患者治疗规律,病情稳定,近6 个月内无心肌损伤的病史记录。其中,有8 例患者应用TDF 治疗不足1 个月,未进入统计。纳入TDF 组114 例,纳入非TDF 组48 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间CK-MB 活性及CK-MB 质量浓度比较 TDF 组CK-MB 活性为45.99±21.08 U/L,非TDF 组CK-MB 活性为14.21±3.27 U/L,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01),TDF 组CK-MB 质量浓度为1.61±1.13μg/L,非TDF 组CK-MB 质量浓度为1.86±0.93μg/L,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人口学资料比较

表2 两组间CK-MB活性及CK-MB质量比较

2.3 CK-MB 活性与CK-MB 质量相关性分析 非TDF 组CK-MB 活性与CK-MB 质量浓度之间具有高相关性(r =0.963),TDF 组CK-MB 活性与CK-MB 质量浓度之间无相关性(r =0.094),见图1。

图1 两组CK-MB活性与CK-MB质量相关关系

3 讨论

CK-MB 可用于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应用广泛。CK-MB 有多种测定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能够很好地区分CK 同工酶,曾长期作为CKMB 测定的参考方法,但其敏感性低,对低浓度的CKMB 定量不准确,而且操作烦琐,耗时长,不利于临床诊断;免疫抑制法大大提高了CK-MB 测定的敏感性,操作简单,检测迅速,但容易受溶血和巨CK 的干扰;CKMB 质量浓度测定常采用化学发光法,不受溶血和巨CK 的影响,能准确定量,但成本高。本研究中,TDF 组CK-MB 活性明显高于非TDF 组,但两组间CK-MB 质量浓度差异不大,且TDF 组CK-MB 活性与CK-MB 质量浓度无相关性,间接证实了uMtCK 对CK-MB 活性检测的干扰作用。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治疗规律、病情相对稳定的艾滋病患者和乙型肝炎患者出现CK-MB活性显著升高,应当先明确治疗方案中是否含有替诺福韦前体药或复方制剂,以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加重患者经济和心理负担。

替诺福韦治疗后,uMtCK 导致血清CK-MB 活性假性升高,属于系统误差,应当进行纠正。除外成本因素,用CK-MB 质量浓度测定代替常规心肌酶谱中的CKMB 活性检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线粒体CK 和胞质CK 具有不同的蛋白质一级结构,表面静电电位和疏水性存在差异,因此可以开发出针对线粒体CK 的特异性抗体,对目前临床实验室使用的CK-MB 活性检测试剂盒进行改良。Hoshino 等[7]在CK-MB 试剂盒中,同时添加针对M 亚基的抑制性抗体和针对线粒体CK的抑制性抗体,替代单一针对M 亚基抑制性抗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该方法的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验证。 本研究只证明了uMtCK 对CK-MB 检测的干扰作用,没有定量测定患者的uMtCK。uMtCK 位于线粒体嵴和线粒体内外膜之间,分子量大,为2 型巨CK,在外周血中含量极低[8,9]。据报道[10,11],uMtCK 升高主要见于肿瘤患者,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有关。Uranbileg 等的研究[12]发现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uMtCK mRNA 和蛋白表达增加,但在该患者的非肿瘤肝组织中表达正常。替诺福韦治疗导致uMtCK 升高的机制尚不明确,Maria Saumoya 等[13]在研究一例经替诺福韦治疗后发生肾损伤的HIV 感染者时发现,该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口腔黏膜细胞、毛囊细胞线粒体DNA 含量降低,停药后线粒体DNA 含量逐步回升,Milian 等的研究[14]发现替诺福韦在细胞内累积引发线粒体毒性,影响细胞增殖和细胞活力,这引起研究表明艾滋病患者化疗后血清uMtCK 升高的机制可能与肿瘤患者不同。Schmid 等的研究[15]认为艾滋病患者化疗后血清uMtCK 升高可能与轻微的线粒体损伤、uMtCK 代偿性表达增加、替诺福韦对uMtCK 空间结构的稳定作用有关。总之,口服替诺福韦会导致外周血uMtCK 升高,干扰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 活性,导致假性升高,但uMtCK 升高的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诺福韦免疫抑制线粒体
免疫抑制儿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异株病毒清除时间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丙酚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替诺福韦可降低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