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游戏成瘾影响因素探析

2020-02-23 00:02张方露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教养青少年游戏

曾 川 张方露 王 慧

青少年游戏成瘾影响因素探析

曾川张方露王慧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 401331)

如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越发地普遍,游戏成瘾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方面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本文就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

青少年;游戏成瘾;影响因素

“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在2019年5月26日召开的第7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通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本中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网络全覆盖,在人们日常高频率地使用网络的基础上,网络游戏也慢慢地融入到青少年的生活之中。如今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现象越发地普遍,在他们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背后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本文从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和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方面进行梳理,从而为以后的学者进行研究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一、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1.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生理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无规律作息,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长期坐在电脑前,颈椎、脊椎负荷过重,容易出现颈椎病、脊椎增生以及腰间盘突出等疾病,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对视力的影响严重。另外,游戏具有高强度地唤醒性,青少年在进行游戏时大脑以及神经中枢都普遍处于兴奋状态或高度兴奋状态,肾上腺激素处于高水平以及体内激素混乱状态。近年来,各地青少年由于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发生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这些都显示了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生理方面产生了严重的影响[1]。

2.游戏成瘾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网络游戏具有较强的虚拟性,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可以使用虚拟身份从而摆脱真实身份的束缚,并且可以具有其现实中一些无法具备的能力,例如隐身、飞行、预知、控制等能力,使其可以完成在现实生活中自身不能完成的事情,相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弥补在现实获得的挫败感。网络游戏的无序性,使青少年可以在网络游戏中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可以肆意妄为,自由自在,无法无天,这使得一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严格管束的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生活。然而现实生活和虚拟生活的来回切换,容易使其出现认知不协调的心理问题。网络中的信息强度大,在持续不断刺激大脑皮层,会改变大脑认知系统,从而阻碍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3.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功能的影响

网络游戏具有无限性,网络游戏抛开了时空的限制,不像现实中的游戏,例如我们在现实游戏中,可能会因为天黑而结束游戏,等第二天再次开始时便与之前有所差别。游戏具有可重复性,可以设置场景以及存储进度,这就使得网络游戏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网络游戏中,青少年可以不断重复进行游戏,在同一场景不断进行游戏,使得时间感减弱,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经常性长时间地连续游戏,熬夜、通宵成为常态。有研究显示,青少年平均每天玩游戏超过4个小时,就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业成绩,青少年学业成绩下降使其现实成就感更低,使其对学习更加缺乏兴趣,而去更多地将时间花费在网络游戏中,更少地花费时间在学业上,更有青少年出现旷课、逃学而去打游戏的现象,形成一个不良循环。另外,已有研究表明,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青少年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普遍表现出缺乏耐心和信心,表现出更加地不好沟通,青少年游戏成瘾者普遍出现与他人沟通交流少,对周围人和事物处于冷漠的态度。

总之,游戏成瘾会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造成许多不良影响。游戏成瘾会损伤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增加疾病的产生,会使其容易脱离现实,使其学业成绩下降、使其人际交往等其社会功能出现问题,由此可见,游戏成瘾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有着不良影响。面对青少年游戏成瘾,需要我们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帮助青少年远离游戏成瘾的漩涡。

二、游戏成瘾的影响因素

1.人格对游戏成瘾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格与游戏成瘾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中宜人性和谨慎性对青少年游戏成瘾起着抑制作用,人格的神经质和游戏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2]。高神经质者的成就动机相比神经质低者而言更高,尤其在避免失败的维度上的显著性更高,而网络游戏可以不断地进行游戏,失败的代价小,因此他们更喜欢在游戏中来获得成就感。高感觉寻求者和高外向性的青少年的最佳唤醒水平比低感觉寻求者和内向性的青少年最佳唤醒水平要高,而在网络游戏中比现实中更容易获得刺激,高感觉寻求者和高外向性者更容易在游戏中获得满足,因此也更加容易沉溺于游戏之中,从而更容易游戏成瘾。

人格与游戏成瘾有着密切的联系,宜人性、谨慎性、神经质低、内向性的人格倾向有较低的游戏成瘾的倾向,而青少年的人格还处于不断发展的时期,人格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比成年人的更具有不稳定的特征。因此,为了避免青少年不受网络成瘾的影响,需要我们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2.学校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

随着青少年的逐渐成长和社会需求,他们逐渐离开家庭,走进校园,开始了新阶段的成长生活。青少年在学校的同伴关系对青少年游戏成瘾有着正向预测关系。积极的同伴关系可以使个体获得较高的自我评价,使其更易获得成就感,进而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的游戏成瘾概率。消极的同伴关系、同伴侵害会使青少年逃避现实环境,进而增长其游戏成瘾的风险[3]。

积极的学校氛围的可以使青少年在学校感受到友好、安全、公平,可以更好地有效地提升青少年的学校适应,使其在现实生活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从而降低其游戏成瘾的风险。

良好的同伴关系、学校氛围会使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有更多的安全感、获得感以及更好的社会融入感,最终减少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风险。

3.家庭对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影响

每个人最初接触的学习环境就是家庭,而我们最初的学习对象就是父母及主要照顾者。家庭氛围、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忽视、父母体罚都对青少年游戏成瘾起着预测作用。

父母教养方式可以预测青少年游戏成瘾,父母的专制教养会使青少年游戏成瘾的倾向更严重。有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过度干涉”会增加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风险[4]。赵春梅在通过北京市10个家庭的深度访谈后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通过间接或长期影响个体发展,个体发展不良的青少年更容易游戏成瘾[5]。另外有研究显示父母教养方式中缺乏温暖、较高的要求以及严厉的惩罚都会增加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风险。破坏性的父母冲突会通过影响亲子关系,损害父母教养方式,父母会因为这种冲突而转移至孩子身上,会表现出对青少年更加地没有耐心,不会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且对青少年会产生更多的拒绝、不认同和否认,甚至会产生更多的惩罚,这样青少年会更少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的关爱,最终增加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风险[6]。

父母忽视对青少年游戏成瘾起着正向预测作用,希望在父母忽视和游戏成瘾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青少年的希望水平会由于父母的忽视而降低,而希望水平低的青少年往往会缺乏对未来目标的动力,无法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从而增加其游戏成瘾的风险[7]。

总之,积极的学校氛围、同伴关系、父母教养方式都可以降低青少年游戏成瘾的风险,而消极的学校氛围、同伴关系、父母教养方式以及同伴侵害、父母冲突都会增加青少年游戏成瘾倾向。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心成长发展存在不平衡的现象,缺乏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面临着精彩纷呈的游戏会有时难免会受到不良诱惑,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共同帮助青少年远离游戏成瘾,拒绝不良诱惑,使之健康成长。

[1]李弘扬,张云鹤,刘贺网络游戏成瘾与青少年心理发展[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5):110-112.

[2]张国华,雷雳.人格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关系: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102-109.

[3]马娜,张卫,喻承甫.初中生感知学校氛围与网络游戏障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1):65-69.

[4]王盼,甘怡群,李敏.高中生电脑游戏成瘾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5):460-462.

[5]赵春梅,杨伯溆.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电子游戏成瘾的影响——基于北京市10个家庭的深度访谈[J].少年儿童研究,2009 (8):12-20.

[6]田云龙,喻承甫,林霜等.父母体罚、学校参与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亲子关系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8(4):461-471.

[7]喻承甫,刘莎,吴涛.父母体罚与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92-98.

曾川(1994—),女,山东济宁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张方露(1994—),女,重庆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教育史。王慧(1993—),女,江苏宿迁人,汉族,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2019—08—15

G445

A

1673-4564(2020)01-0024-03

猜你喜欢
教养青少年游戏
青少年发明家
教养方程式
使人高贵的是根植于内心的教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十二位果敢妈妈不同寻常的教养笔记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熊孩子的超市教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