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探析

2020-02-23 00:0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班干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武 威 高 钰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探析

武威高钰

(西安石油大学,陕西 西安 710300)

班级是高校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管理的制度化对于高校学生成长与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了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制度化建设的新路径,力图构建科学、可行、长效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机制,为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新思路。

高校;班级管理;制度化建设

班级是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办学宗旨的最基本单元。它处在高校学生管理系统的最基层,既是高校实施各项管理工作的关键渠道,又是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落脚点[1]。班级建设十分重要,与高校的学风建设、党团建设、宿舍建设密切相关,也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有序发展。

一、高校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班级文化建设缺失

班级文化是班级所有学生共有的态度、信念、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一个班级的灵魂。学生如果置身于班级特有的文化氛围之中,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但是,目前高校对班级文化建设疏于指导,忽视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很多班级的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文化缺失问题较为突出,这直接会影响班级的班风学风、价值取向、工作开展等,从而无法实现班级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方面的协调统一,对班级的凝聚力提升和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学生对班级活动的兴趣逐渐降低

当代大学生多属于95后、00后的独生子女,自身凸显个体本位,“以我为中心”思想严重,与同学交流沟通频次较少,参与活动积极性越来越差,不利于高校和班级各项活动的开展。另外,一部分高校学生的社会经历在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在不断拓宽,学生的个性展示需求也在不断增强,传统的班级活动为学生提供的发展机会较少,已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影响高校班级建设过程中各类活动的实施,降低了学生在班级中的参与感,逐渐削弱班级建设对学生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

3.班干部相互配合不力,职责不明确

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在学生与老师之间起沟通与纽带作用,这部分群体的综合素质对班级凝聚力提升、优良班风学风的形成具有主导作用。但在高校班级工作中,存在着不合理的任务分配,工作重担主要落在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身上,其他班委工作较少,甚至存在挂职而不做事的现象。班委之间缺乏合作意识,沟通交流不畅,甚至出现同一任务由不同班委重复完成、部分任务无人完成的现象[2]。班干部的配合不力和职责不明问题,大大降低了班级工作效率,影响了班级建设的和谐氛围,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4.班级管理工作制度不完善

高校班级在开展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忽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并未能帮助学生创建自我管理的培养环境,导致学生在班级学习生活过程中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高质量、高效率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为班级管理工作设计准确路线,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特色班级文化氛围中,明确学生的班级建设责任,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同时能够维护班级中所有成员的根本利益,保证班级同学能够为了班级的发展进步共同努力,从而体现团队精神和个人价值。

二、高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

1.开展班级特色活动制度

高校班级较少地开展集体活动,以致班级凝聚力不强。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可根据各班的特点打造“一班一品”特色活动。例如利用各类主题日,如女生节、植树节、地球日、青年节、党的生日、劳动节、国庆节等,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班级学生的参与感、仪式感和自豪感,加深其对班级和班级文化的认同感[3]。定期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专业相关的知识辩论赛、学长学姐经验分享会等,让学生在组织、开展、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班集体的团结和力量,从而对学生思想观念、班级意识、价值取向等产生积极影响。班级文化要通过具有多层次、多元性、开放性的班级活动得到沉淀和升华,并激发班级每一名同学的集体归属感,为班级荣誉不断奋勇争先,最终形成班级特有的一种精神力量。

2.强化班级干部队伍建设制度

班级学生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先进班集体和优良学风班建设的主力军。优秀的学生干部是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工作中的左膀右臂,这支队伍的素质和能力对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班干部团队的选拔和组建必须十分重视,可采用民主选举与工作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为开展良好有序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组织保证,促进班级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展。工作中应该保护学生干部的积极性,给他们一定的工作空间和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同学们更大的热情和创造力。辅导员和班主任还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教育,制定合理的评价考核机制,指明学生干部的努力方向。

3.完善周日晚点名、班会制度

安全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准确掌握学生去向、思想情况等动态,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的稳定安全是引发家校矛盾纠纷的因素之一,为此,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就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制度和措施,防患于未然。制定并严格落实周日晚点名及班会制度,显得尤为必要。班会同其他课程一样重要,是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无论年级和班级,在相对固定时间、地点开展不同的主题班会,便于班干部及时了解班级同学的在校情况及思想动态。周日班干部按时点名或组织同学签到,及时掌握学生返校情况。在任何班级工作中,学生因事因病不能到场时,一定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方式提前给辅导员请假,同时发截图给负责考勤的班级干部报备,予以登记,准确把握去向动态。未请假、未到场的同学给予通报批评和相应处罚,影响个人的综合积分、评优评奖等。

4.建立期末考试巡考、上交手机制度

大学生期末考试缺考、违纪作弊等问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及学风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既涉及学生诚信教育问题,也涉及学生学习态度问题。学生因违纪作弊等受处分,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前途命运,还关系到家庭的希望。为防止学生期末考试缺考,防范违纪作弊情况的发生,制定期末考试巡考、上交手机制度势在必行。考前除言明纪律和严肃考场规则外,辅导员、班主任要去所带学生的考场巡视,提醒学习委员清点考试人数,避免个别学生缺考导致挂科,并再次强调考场纪律、手机上交至专用手机袋等。高压下仍然违纪、作弊的学生必须严肃处理。

5.落实班级管理工作记录制度

班级任何一项工作,班级干部都要养成勤于和善于记录的习惯,既便于理清思路和总结经验,又是班级工作过程的体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工作记录不仅是夯实责任的依据之一,也是班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体现。每项工作要求相关班干部做好书面记录和电子记录,这也是对班级同学大学四年的青春记录。班级各项事务要勤做记录,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改进提高。突发事件、重点帮扶学生的记录,尤其要整理清楚和记录完整,确保班级记录工作落于实处。

6.实行班级网络宣传制度

当前,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快班级信息化建设和加强班级网络阵地建设是新形势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实行班级网络宣传制度势在必行。高校班级干部可以通过建设班级微信公众平台、班级专属网站、班级QQ群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推送各类学习资料、学校和学院的通知安排、班级同学的专属文章和优秀事迹,在网络上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联系,可以极大地提高班级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学习氛围,对班级工作和同学风采也有良好的宣传效果。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管理制度。班级制度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需要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规划。高质量的班级管理制度能够为班级工作明确方向,促进班级同学自我管理意识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形成优良的学风和班风,进一步加强班级凝聚力,培养班级同学的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吴长昊.浅谈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的现状及完善策略[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2):54-55.

[2]李炳轩,姚天虹,金雯彦.高校班级特点及管理运行现状调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1):141.

[3]王晖慧,李伟斯.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8):199-201.

武威(1986—),男,陕西西安人,硕士,西安石油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9—07—12

G647

A

1673-4564(2020)01-0057-03

猜你喜欢
班干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竞选班干部
竞选班干部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班干部制度:好经别念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