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2020-02-23 00:02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校园体育

何 宁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①

何宁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高等院校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及现代体育精神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也是继专业文化素养之外的体育文化素养所展现的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本文在分析高校体育文化的现状基础上,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内涵与构成要素,并提出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和具体可行性实施方案。

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内涵;发展对策

“校园体育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被提出来,发展至今,宏观来讲校园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和个人喜好,在校园中汇聚而生成。校园体育文化是在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在无形的选择与重构的基础上,在不同的背景下也将新的体育文化衍生出来,从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碰撞从而进一步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对于学校文化的精神面貌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强国迫切需要发挥高校独特优势,青少年既是体育强国的追梦人,也是体育强国的圆梦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当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理想抱负,个人综合素质代表着国家的整体活力,少年强则国强,同时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在“文明其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野蛮其体魄”,两者要共同发展才是合格的新时代青年[1]。

一、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特征与内涵

1.高校体育文化的时代性

任何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跟它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首先是在时代发展的大方向的引领指导下,结合当地社会发展背景,政治经济水平,以及体育发展现状共同作用融合的所呈现出的一种文化氛围。

2.高校体育文化的客观性

高校体育文化的形成与直观性的体育教育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直接联系,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方法,使其已经发展成为我们观念中的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体育是一种实践性活动,体育文化恰恰是在这种实践中不断衍生和创造出来的, 与实际的环境,社会背景,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另外,每个高校的环境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客观因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高校体育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再加上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体育特色,所以它呈现的方式也是形态各异的。综合来看,越高层次的学校,体育发展也更健康多样化,相反贫穷落后的地区,明显就落后很多,甚至观念还停留在文化课,以至于整个校园几乎没有体育文化氛围。

3.高校体育文化的规范性

学校体育的建设,相对来说,国家都会发布统一的规范化管理政策和方针。“鉴于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为适应个小不同情况与需求,国家对学校体育实施统一领导、宏观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允许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无论是课程教学中对课程设计(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核方案),还是课外体育项目的开展形式,竞技水平的提高手段,以及固定的特色项目等,这些都是高校常规性体育开展方式。

4.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承性

任何文化都会有连续性,继承性和发展性,校园体育文化也一样,通过自身独特的教育教学活动、科学研究活动和管理服务活动,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开展具有体育教育意义的校园活动,开展校外社会体育服务,宣传健康第一,科学锻炼的方法等作为载体,经过研究、融合、吸收、消化和选择,不断积累优秀文化和校园体育文化成果,既把健康、科学、高尚的体育文化信息传播给所在高校的全体师生,同时也向社会、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传播,而且对自身大学体育文化的发展也形成一种特色,对校园文化的建设也贡献力量。

二、高校体育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高校体育文化体系建立是在体育文化体系的基础上,是体育文化系统内部诸多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组合和排列后形成的相对稳定和辨识度的面貌,这就是校园体育文化所呈现出来的样子,这种呈现出的面貌,不仅仅是表面的呈现,更多体现的是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童昭岗等人认为:“在一般情况下,文化包括心理、行为、物质三方面的要素,或者三个不同的层面。体育文化也不外乎这三个层面:体育文化的心理要素,也就是文化的精神、观念层面,成为精神文化;体育文化的行为要素,也就是体育文化行为方式,制度规范,称为行为制度文化;体育文化的物质要素,也是文化的物质实体层面,称为物质文化。”三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影响整体的发展,在当下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无论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无疑在实施过程中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仅是理论的不清晰,而且在校园文化的总体建设实施中也有所欠缺。

1.高校体育物质文化的单调性和不平衡性

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存在传统性,过于单调,特别是新时代环境下,新兴体育项目纷至沓来,而这些项目正是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场地建设需跟上时代的步伐多样化建设。体育设施建设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新兴项目的建设,比如,攀岩,休闲健身中心,素质拓展基地等。另外,校园体育设施的文化装饰也需提升,不要只注重人文建设,着重打造体育精神的风貌,在校园一角建设造型优美的运动雕像,在运动场上摆设运动壁画、摄影作品等,对于视觉的引导慢慢过渡到意识的提升,让体育意识和体育精神深入人心,能够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建立对体育的重视,从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锻炼纳入日常,体育精神来充沛精力,做到内外兼修,无形中提高校园体育文化氛围[5]。

2.高校体育制度文化的漏洞和不健全性

体育制度文化是人类通过体育运动改造和完善自身的活动方式及其制度的产物,是调控和规范体育运动中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总称。高校体育制度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承载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协同发展的枢纽,在日常的运用中,体育制度文化制定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是否能协调更好的发展。校园体育文化要素有:各组织机构,体育活动的原则和制度,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体育活动的开展,是需要各个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协调,共同的力量得到合理和高效的发挥。另外体育制度文化在体育文化活动中,人们自身构成的动态的、稳定的文化积淀。如果体育制度不健全,会影响体育机构的建立和完善,另外在体育运动中,对于角色也有不同的分配,在体育竞赛中,根据比赛规模,参赛人数来随时调整比赛制度和组织方案,大部分比赛制度都是有着严格的制度[2]。

3.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匮乏和意识淡薄

体育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借助于体育或者以体育为依托的主观世界改造的活动以及产物。体育精神文化作为指导精神,也是体育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引导者,为两者更好的发展提供方向。高校体育文化环境在熏陶和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观念和体育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对体育文化体系的建设与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和作用。高校体育文化精神在学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由学校师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逐步积淀、整合、提炼出来对体育的共同的积极认知,更加注重学生的拼搏、竞争、团结协作、意志品质、遵纪守法、奉献等在学生的人生发展中能够有指导和促进作用[3]。

总之,在多元文化的蓬勃发展大环境的推动中,高校体育文化也将面临着新的发展趋势,对指导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科学发展观、价值观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在文化自信,需要高度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传统并创新现代体育精神,凝练高校体育文化精神,继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将遵循“以人为本,以优秀的体育文化作为发展方式,以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课外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文化节作为发展载体,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能够给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精神面貌财富,能够增添校园活力,并且也给当今社会体育文化气氛添砖加瓦,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从而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将再次提升,故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4]。

[1]胡敏.习近平新时代体育强国思想内涵及高校的任务[J].体育学刊,2018(5):15.

[2] 陈源.微博大型体育赛事新闻报道研究——以新浪体育为例[D].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17.

[3] 蒋世玉.论先进体育文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基础[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2.

[4]刘凡凡.公共体育服务与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的关系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5.

2019—10—21

①本文系基金项目2018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社科类)《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发展对策研究》(JAS180756)的研究成果。

何宁(1989—),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G642.0

A

1673-4564(2020)01-0064-03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校园体育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真正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