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析

2020-02-23 03:37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李 云 王 群

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时代的要求,教育的发展更要符合时代的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应用型人才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培养综合素养高、实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满足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必须积极迎接新的挑战,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在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中,解决传统大学英语教学的弊端,构建新型大学英语课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王守仁2018)。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定位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必须朝着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

一、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征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强大的思维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具有职业道德精神和团队精神等的人才。具体到英语学科上,应用型人才则表现为深谙英语文化背景,具有跨文化意识,熟练掌握听、说、读、写、译能力等。

应用型人才特征鲜明,综合应用能力十分突出,具有完备的基本素质。首先,相对于理论型人才而言,应用型人才更加突出“应用”二字,所学、所用都与“应用”二字紧密联系。其次,应用型人才是知识、能力结构与素质相互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知识方面,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能力结构方面,具备操作能力、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且以成熟的技术和规范为基础,具备一定的岗位职业技能和运用能力;素质方面,能够满足社会实践需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及非专业素质,如责任心、良好的意志品质等(吴耀兴、陈政辉2008)。

二、大学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积极转变教学方向,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虽然大学英语教师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在教学实践中有所侧重,有所革新,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英语教学的培养目标更侧重使学生掌握单词、语法等基础知识及提升读写能力。这样的目标设定影响了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实际产出能力,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读写能力发展不均衡。高校也没有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作出教学调整,专业依托性不强,无法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

(二)教学内容单薄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大多仍停留在教材层面,没有体现出向应用型转向的趋势。一些大学英语教师虽然对授课内容有所发展和扩充,但程度仍然不够,无法摆脱教材的束缚,无法将学生的现有水平与专业知识接轨,且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强,导致英语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无法有效对接。

(三)教学方法陈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更愿意采用传统的讲授模式,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虽然一些教师积极将诸多新式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但更注重师本模式,新式教学法没有得到充分应用。这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思维僵化,也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英语实践,不利于他们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教师素养未同步提升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压力较大,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状态,没有与时俱进地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这导致教师在教学时无法摆脱应试教育思维,难以有效满足大学英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需求。

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为合理、有效地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从教学问题出发,对症下药,准确把握英语课程人才培养的方向。

(一)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方向

很多大学英语教师在开展英语教学时更侧重学生的英语成绩,而忽略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且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为了使大学英语教学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角度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为课程教学做好方向指引。

1.关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共同的责任,我们必须增强适应气候能力,从减灾走向低碳经济,增强区域间合作和政府政策的协调,加强关于气候变化有关问题更多的研究,把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经济方面的危机变成经济未来发展的机遇,努力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教师应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向,综合考量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从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入手设置教学目标。

2.结合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

教师应精准把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寻找英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的契合点,设置教学目标。不同专业对学生的英语能力和英语专业化程度要求有所不同,大学英语教学必须与学生的专业学习对接,将英语学习与专业课程挂钩。例如,对于金融、财政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需要重点学习ABS(Asset-Backed Securities资产担保书)、Accrual basis(权责发生制)、basis rate(基准利率)等英语专业名词;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则需要重点学习guidebook(旅游指南)、minimum tour price(最低旅游价格)、national guide(全程导游)等英语专业名词。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专业特点,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学生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3.结合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

设置的教学目标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相协调,以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应确保教学目标切实可行,容易达成。

(二)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容量

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决定着学生英语知识结构的形成,也决定着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本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扩充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感受英语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英语知识,发展英语综合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在扩充英语课堂教学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贴合教材内容

知识扩充要围绕教学目标,所扩展、延伸的知识要与教材内容紧密关联,不能东拼西凑,为学生展示与教材无关的英语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减少英语学习的压力,提高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从教材的相关知识、文化、时代性与实践性的角度入手,扩充和丰富教学内容。这既能增强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与生活、专业对接

(三)更新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大学英语教师要更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新式教学法引入大学英语教学,如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能动性、创造性,突出他们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英语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灵活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多媒体技术,以辅助课堂教学,这也是新课改下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它能满足高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要,实现移动教学和远程教学。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网络云平台,让学生在网络平台对知识进行在线学习。这打破了英语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能促使学生的英语学习向自主化、个性化转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

(四)强化师资队伍,提升专业素养

要满足大学英语教学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就必须有高专业素养的师资队伍作为保障。高校应开展各种专业培训活动、调研活动、学术会议等,为英语教师提供与同行进行专业交流的机会,使其了解新理论,学习新思维,促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和教学稳定化及专业化的发展。这样,大学英语教师才能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在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同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五)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应用能力

为提高高校学生的英语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运用英语,运用英语的同时深入理解英语,各高校英语教师应“延伸”教学课堂,开展多种多样的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英语实践活动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

1.设置与专业相结合的英语实践课程

为让学生有效地摄入和吸收英语知识,解决在英语理论知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所学英语知识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大学英语教师应从英语翻译实践、英语社会交际等角度设置合理的英语实践课程,突出体现英语学科的实用性,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2.开展英语趣味实践活动

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开展英语竞赛、文化讲堂等活动,也可以引入校外的英语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和实践,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

3.开展英语教学校企合作

为让学生真正将英语学习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高校可与社会、企业对接,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深入企业、深入社会,灵活应用英语,深入理解英语,为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作好准备。

结语

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发展。大学英语教学应关注社会需求,顺应教育教学改革和时代发展,这样才能在新型课堂下创新教学,为大学英语教学注入新鲜活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爱上英语,发展综合英语素养,提高英语实践能力,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