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意识培育的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以Sad but Beautiful阅读课教学为例

2020-02-23 03:37陈建荣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二泉映月本课音乐作品

陈建荣

一、课例背景

本课例是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举行的海淀区学科教育论坛系列研讨“核心素养与英语教育”活动中的一堂英语研究课,由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王清老师执教,北京市海淀区进修学校孙铁玲和应 老师指导。本堂阅读课时长40分钟,教学材料选自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英语》九年级Unit9 Ilike music that Ican dance to Section B。

二、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英语》遵循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相结合的编写原则,以话题为核心,以功能和结构为主线,由易到难地编排了听、说、读、写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九年级英语教材加长了阅读文章的篇幅,加大了讨论主题的深度,拓宽了思考问题的外延,加强了主观问题的数量,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进行广泛的小组讨论。

本课例的阅读材料Sad but Beautiful选自人教版新目标(Go for it!)《英语》九年级Unit 9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Section B。文章以中国民间著名的二胡音乐作品《二泉映月》为主线,介绍了作者听乐曲后的感受、创作者阿炳的悲惨生活经历及其音乐成就。《二泉映月》曲调凄美,但听者只要用心感受就能领悟到乐曲传达出的鼓舞人心、令人坚强的力量。本课例为阅读课,学生在感受音乐魅力的同时,了解阿炳的人生经历,从而积极思考,培育文化意识。

(二)学情

本课例的授课对象为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某班学生。该班学生语言储备丰富、思维活跃、求知欲强,能积极讨论,乐于与同伴分享。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学习并体验了如何简单谈论音乐及电影,发表对于某类音乐或电影的看法及观点。但由于学生平时接触更多的是流行音乐,对于中国民间音乐不是很熟悉,因此不会用英语谈论中国民间音乐。

(三)教学目标

经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了解作者对音乐的感受,了解阿炳的生活经历及其音乐成就;

2.利用获取到的信息,归纳《二泉映月》凄美感人的原因;

3.通过欣赏音乐,对比自己、作者和音乐大师对《二泉映月》的感受,深度理解文本,剖析《二泉映月》表达的积极情感;

4.通过讨论、合作,口头介绍《二泉映月》,传播中国古典民乐,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教育部2018)。

程晓堂、赵思奇(2016)把其中的文化意识解释为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文化品格、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国家督学成尚荣(2015)指出:“只有将上位的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在一起,并真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才能走进学生的素养结构,成为学生的素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依托教学材料,使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程晓堂、但巍2012)。本堂课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中国民间音乐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了解曲作者阿炳的生活经历及作者听音乐后的感受。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学生在授课教师的引领下阅读介绍中国民间音乐及作曲家的英文文章,既学习了语言,又了解了民族文化,还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进而培育了文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

Step 1:回答问题、欣赏音乐

在上课伊始,教师与学生通过问答进行互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提问听这类乐曲的感受,接下来播放《二泉映月》,让学生欣赏后说出感受。

【设计说明】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思考,与学生互动,聚焦本课阅读主题。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易于引起学生的思考。教师在与学生的问答互动中,自然将本课话题聚焦在阅读文本主题上。简单问答式引入,激发学生已有的关于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样的导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思考音乐这种文化形式带给人的思考与启迪,并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Step 2:分步阅读

1.通读全文,聚焦文面意思

本环节的两个问题涉及找出文章作者及作者听了乐曲后的感受。教师设置这两个问题旨在让学生从刚才听乐曲后的感受后中出来。这一环节聚焦了文面意思,使学生读出作者对此乐曲的感受。本环节的问题如下:

Q1:Who wrotethispassage?

Q2:How did thewriter feel about themusic?

Q3:Why isthemusic so sad?

【设计说明】初识文章先从文章作者入手,教师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明确文章作者后,进一步追问作者听乐曲后的感受。利用问题引导方式,将学生带入文本情景,让他们通过阅读、提取信息了解文面意思。

2.细读文本,归纳信息

本环节让学生细读文本,归纳作者对《二泉映月》曲作者阿炳人物的介绍,并讨论时代背景对作品的影响及作品是怎样体现作者的心态和情感的。

Q1:What did the writer find out about Abing?

在学生读完第二部分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帮助他们体会音乐作品伤感的原因来自曲作者的生活经历。

Q2:What makes Abing’smusic so beautiful?

学生总结作者如何评价《二泉映月》作品的美,并讨论为什么伤感的音乐会带给人美感,从而聚焦音乐作品的“美”。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从《二泉映月》曲作者阿炳的生活背景和阅历方面,体会为什么乐曲让人伤感。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了解背景、分析作品,从更宽的维度体会作品带给人的感受,提高欣赏文艺作品的能力。另外,在聚焦“美”时,教师通过提问和总结学生的发言,引出empathy和resonance的概念,引导学生在欣赏文艺作品时产生“同感”和“共鸣”。

3.三读文本,体会文本深意

学生充分讨论音乐作品的伤感和美后,再阅读一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对阿炳的音乐作品《二泉映月》的评价,然后回读文章,讨论音乐作品中积极的一面。

Q1:Why isthe music positive?

Q2:Can you find anything positive?

学生阅读了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后,总结为什么这个音乐作品是积极的,并找出文本中对音乐作品积极一面的描写。

【设计说明】本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二泉映月》的积极含义。这首音乐作品带给听者最直观的感受是悲伤。与此同时,这首乐曲还带给听者以积极的感受。学生开始时体会不出积极的含义,但通过教师引导,再次读文本能找出作者对于作品积极性的描述。

Step 3:欣赏音乐作品

学生在分析了作品带给人的感受后,再次欣赏音乐作品,从而更透彻地理解音乐作品本身。

【设计说明】欣赏作品时不仅要欣赏作品本身,还要了解作品的背景,并多方面听取评论人对作品的评论。

Step 4:完成音乐介绍任务

教师让学生以中国民间音乐小使者身份向交换生介绍中国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使用本堂课所学内容口头介绍《二泉映月》,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Step 5: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二泉映月》作品的特点,再与交换生交流。

【设计说明】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二泉映月》作品的特点,进一步与交换生交流。希望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把中国民间艺术作品传播出去,使中国文化被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四、课后评析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突出其主体地位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本堂阅读课以中国著名二胡音乐作品《二泉映月》为载体,带领学生分层次、分步骤地学会欣赏作品,最终使学生多维度地分析作品的特点,培育其文化意识。

(二)问题设置逻辑性强,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在本堂阅读课中,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音乐本身带给人的感受。其次,要通过问题让学生关注音乐人个人经历在作品中的体现。再次,要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聚焦作品带给人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样,学生自然地提高了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品格,并有意识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外国朋友。在本堂课中,文化意识的培育是亮点。

猜你喜欢
二泉映月本课音乐作品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A double inequality for the modulus of the Grötzsch ring in Rn
管弦乐队构建与训练(三)——以弦乐合奏《二泉映月》的主题表现为例
浅谈高职高专音乐赏析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以二胡曲《二泉映月》赏析为例
旋律叮咚响,泉流映月明
——二胡曲“二泉映月”演释[1]的多元化与一元化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