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自媒体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2020-02-23 07:10天津理工大学韩梓峰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中学生公众心理健康

天津理工大学 韩梓峰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 齐 旺

北京市第二十七中学 王浩宇

在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今天,学校教师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利用原有的课堂教学平台,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自媒体平台展开宣教工作。

一、探索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途径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从QQ聊天开始,我国学生使用自媒体工具越来越频繁,无论是之前的人人网、QQ空间,还是现在的微博、微信等都被收入学生的视野之中。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学生自媒体使用的主流在哪里,宣教工作就要在哪里展开。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单一使用电脑浏览信息,更多的是使用便捷的多元化媒介载体来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等。学生不再是以往单纯的信息接收者,更是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信息的时空维度不再单一,而是随时随地地产生。这都对利用自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同时也为利用自媒体展开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便捷。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生理上发展较快,心理上还未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成熟性和稚嫩性同时存在。他们认知水平有限,看问题往往片面、偏激。他们因为辨别能力较差,有时会良莠不分,兼收并蓄,面对繁复多变的社会思潮、文化环境和纷至沓来的大量信息,往往较为相信直觉,容易接受一些社会上不科学、不健康的东西。而自媒体可以让使用者随时随地地发布自我状态,还能与人交流,互动性强、信息量大,这符合中学生认知、行为和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易于中学生的接受和使用。因此,研究利用自媒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途径对于中学生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实证分析:基于三所全日制公立中学学生的调研数据

(一)调研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三所中学选取每个学校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各1个班,共12个教学班的学生参加测验,测验方式采用纸质填答问卷的方式,共施测459名学生,剔除3名无效数据,共收取456名有效数据。其中初一70人、初二91人、高一152人、高二146人。男生251人,女生208人。

(二)研究工具、程序和数据处理

问卷采用自编自我描述问卷。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被试基本信息的调查,第二部分是中学生使用自媒体情况、中学生使用微信情况以及中学生使用自媒体关注点情况等方面的调查。研究者确定三所普通全日制中学,与学校教师联系并确认测查学生,同时对承担测查的主试进行指导。研究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研结果分析

中学生自媒体使用情况的调查。在所调查的对象中,自媒体的使用率为100%。其中,中学生微信使用率最高,占全体被调查对象的96%,女生使用微信的比率比男生使用微信的比率略高。使用微博和QQ的总占比相同,为全体被调查对象的81%。此外,也有个别学生使用天涯论坛、陌陌。通过数据分析,自媒体在中学生中还是非常普及的。

在学生微信使用情况的调查中发现,在被调查对象456人中,有81%的学生使用微信。其中有0.69%的学生微信好友量在51—100人,并不活跃。微信好友量在50人以下和151人以上的比率相对较低,说明大部分学生在微信上属于“常看不常说”的类型,更倾向于做信息的接受者。在每天浏览微信次数方面,有38%的学生每天浏览微信6—10次,有37%的学生每天浏览微信在11次以上。同时,在每次浏览微信时间方面,有39%的学生每次浏览微信时间在11—20分钟,有39%的学生每次浏览微信时间在21分钟以上。在浏览微信方式方面,有95%的学生使用手机浏览微信,说明在信息高速化的时代,学生更多地采用便捷的方式进行信息的获取。同时在利用自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应该注重采用图文、视频并茂的方式,便于学生对信息的接受。

中学生使用自媒体关注点情况的调查。中学生自媒体的关注点根据比例由高到低排序为体育、学习、交友、美容、时尚、新闻时事、发布自己状态、人文历史、经济、养生。在选择“发布自己状态”方面,人数仅为36%,这进一步说明中学生易于隐藏自己,常看不常说。而在关注“学习”方面,占比超过了50%,同以往认为学生利用自媒体只是游戏娱乐不同。学生在进行学习之余,会使用自媒体进行放松和交流,更倾向于接受和关注轻松、易懂以及与自身兴趣相关的内容。

(四)结论

首先,456名在校中学生都使用自媒体。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微信、微博和QQ这三个自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中微信又是进行宣教的主战场。其次,学生使用自媒体的目的更多的是学习之余轻松地浏览信息、与朋友互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不能太过深奥,不能是晦涩难懂的理论,而要用贴近学生的语言,利用真实的生活实例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便于学生接受。最后,中学生使用自媒体大多数是浏览信息,活跃发布自己状态的并不太多,因此学生更多的是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如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自媒体平台的互动是应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三、实践性探索:案例分析“培心园”

问卷调查发现,三所中学的学生使用微信的比例较高,学生习惯于在微信上浏览信息,互动交流。为了探索使用自媒体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其中一所学校在学校德育处、教学处等多部门的配合下,开通了心理健康微信公众号“培心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发现了诸多问题。

“培心园”微信公众号成立于2016年9月,截止到2018年7月,共计发布推送了286条微信信息,在没有强制要求学生关注的情况下,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超过了800人,成了该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回顾“培心园”的发展探索历程,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创立阶段。“培心园”最初的设立,是源于在该校开设的“生涯规划课”,任课教师具有专业的学科素养,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利用微信公众号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发布心理学常识和技能,同时推送各种心理小测试,供在校学生学习和自我检测。基于该课程的开设,微信公众号一经建立,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近百名学生关注了“培心园”微信公众号。

第二个阶段,推广阶段。在德育处和教学处的指导下,学校以“做个快乐中学生”为活动主题,利用“培心园”微信公众号以及学校组建的“培心园”心理社团,开展了一系列线上和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微征文、微访谈、微调查、微讲座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将学校内学生提交的活动作品发布在“培心园”微信公众号上,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贴近生活。这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实践证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活动涉及范围广,学生参与度高,同时也使得“培心园”微信公众号的关注度进一步提升。“培心园”微信公众号在传递心理正能量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作用。

第三个阶段,思考探索阶段。经过近一年的探索,尽管参与人数在不断地增多,微信公众平台展示的内容也更加丰富,但是关注人数和评论回复的数量却没有得到显著的上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覆盖面还不是很理想。只有切实得到学生的关注,才能真正地在微信平台上和学生进行互动;只有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通过自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加地深入人心。结合之前的经验,原因可以归纳为:“死板”的理论知识较多,缺少实际生活中的案例,语言晦涩难懂,视频制作内容单一,没有抓住学生生活的细节。只有将服务学生和教育学生相互结合,关注学生的真情实感,提供学生真正关注的、切合自身问题的心理健康信息,使用个性化的语言,才能打开学生的内心,更好地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四、研究结论

中学开展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利用自媒体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地拓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贴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线上和线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地关注自媒体平台上的动态,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经过对中学生使用自媒体情况的调研和“培心园”微信公众号的实践,可以总结出通过自媒体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该注意的内容。

要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自媒体技术,与时俱进,加强教师与学生在自媒体上的互动,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做主人”,更好地利用自媒体平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在自媒体平台上经常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因此要提高自媒体平台的关注度,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同时学生自身也要提升自己对信息的筛选、辨别能力。使用自媒体平台,切忌使用程式化语言,“假、大、空”灌输式的语言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而贴近学生生活,个性化、平实的语言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通过自媒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细节,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不要“大道理”,要“小故事”,这样才能走进学生,才能有效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导。

猜你喜欢
中学生公众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公众号3月热榜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