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西藏基层文秘人员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0-02-23 07:10西藏民族大学唐小娟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文秘人员文秘秘书

西藏民族大学 唐小娟

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青藏高原的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稀薄,气候恶劣,交通不便。随着全国对口援藏力度的加大,在汉族在藏干部和藏族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对各行各业的公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基层的文秘人员,再也不是局限于以前的写写算算,他们的担子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不仅承担着大量的综合调研、信息反馈的任务,而且承受着领导的严要求、上级的高标准的重负。作为一名西藏高校文秘教师,经过在西藏的实践实训和调查研究,现对西藏基层文秘人员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探析,以使西藏基层文秘人员适应时代对文秘工作者的高标准、严要求,适应领导的需要,更好地做好主辅配合。

一、西藏基层文秘人员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秘书人员严重短缺

在西藏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中,我校文学院是唯一设立文秘专业的高校。我校根据西藏社会发展需要,在1996年开设秘书学专业,挂靠于汉语言文学,2012年从汉语言文学独立出来,正式设立秘书学专业。由于设立文秘专业的院校少,用人单位急需具有专业素养较高的秘书人才。

(二)文秘工作者职能素养不高

西藏基层各单位急需专业水平高的秘书人才,但是高校输送的人才却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要,出现了“不能用”“用不了”的怪现象。这使用人单位感到无奈。尤其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我们培养的文秘毕业生胜任不了简单的写作任务,调查研究、科学决策更是无法完成,严重阻碍了辅助对象信任度的提升。

(三)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差

西藏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常人难以适应。根据西藏自治区政府文件精神,毕业生必须下基层锻炼。据调查,有的学生(部队班学生)在极其偏僻、海拔高、人烟稀少的环境工作,由于语言不通,缺少与人交流,存在牢骚较多、情绪低落、人际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尤其没有与领导形成良好的主辅关系,使秘书职能环境对秘书及秘书工作产生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工作繁杂、复杂

秘书工作头绪多、任务繁重,基层秘书人员多为兼职,既要承担政务工作,又要承担事务工作,有的还要承担其他业务性工作。西藏基层秘书接触的大部分是藏族同胞,在工作的同时要时刻考虑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宗教政策、历史文化,若稍有不慎,可能就会使工作陷入被动,严重的可能还会引发民族矛盾。所以,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的不同会给秘书工作增加一定的负担。

(五)工作条件艰苦,情感缺失

西藏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工作环境极其恶劣,很多人在面对工作抉择时,大多都望而却步。初涉高原很多人都会因为缺氧而产生高原反应,严峻的自然地理环境,让扎根雪域高原的在藏汉族干部长期饱受各种高原病的折磨。不仅如此,西藏基层秘书工作人员很多来自内地,远离家乡,远离父母,有的夫妻两地分居,思念妻儿老小时的痛苦心理也让人同情。

二、西藏基层文秘人员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面对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深入文秘工作一线,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一)基层文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一是部门领导不够重视。首先,忽视了秘书工作者的培养锻炼。对一些专业性培训,有的部门以经费紧张、工作繁忙为由加以拒绝,不让秘书人员参加。其次,对秘书人员关怀支持不够。有的领导将秘书人员当“后勤部长”,事无巨细都让秘书人员去办,使秘书人员整天忙于杂事、琐事之中,没有时间进行学习和调查研究。

二是文秘工作者缺乏稳定性。由于西藏全区各单位总体上都比较缺文秘人员,文秘工作者流动性很大,基层尤其是乡镇存在办公室工作人员频繁更换的现象,导致工作出现衔接问题,从而影响工作的深入推进。

三是激励手段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对秘书工作认识不足,甚至把秘书定位为舞文弄墨的“鼓吹手”、跑腿打杂的“勤杂工”,限制了秘书职能的发挥和秘书工作的开展。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尽管要求秘书人员在工作中扛大梁、挑重担、任劳任怨,但在评价秘书工作绩效时,绝大部分单位往往忽视秘书工作的特殊性,秘书工作者工作实绩的隐形性得不到认可。没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秘书工作者付出的劳动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四是后续队伍不健全。由于秘书工作十分清苦,很多人在择业时都不愿从事秘书工作,造成秘书专业人员奇缺,形成了行政机关秘书人员难选的局面。

(二)文秘学生自身的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人们对秘书专业存在错误认识,有人认为秘书就是给领导端茶、倒水、提包、打扫卫生的,有的人认为秘书就是专门陪同上司应酬的,还有的认为秘书在形象上有严格要求,一定要长得帅、漂亮的人才能担任秘书等,对秘书职业错误的认识导致生源较少。我校文秘生源主要有两类:一是部队生,二是区外生。部队文秘生毕业后分配到西藏各个基层,队伍比较稳定;区外文秘生来源于全国各地,他们从未去过西藏,对西藏具有恐惧感,因此他们毕业后主要选择考研或从事语文教师职业,基本没有在西藏从事文秘工作,这就导致西藏文秘人员在数量上满足不了西藏各单位的需求。

二是在校部队文秘生大部分初中毕业,文化基础较差,对文秘专业认识模糊。他们认为文秘专业理论不多、不难,根据国家政策,毕业时分配工作,对就业可以高枕无忧,于是他们在校期间不像理科生那样刻苦强化专业技能,也不像中文专业博览群书,仅仅满足了课堂“填鸭”和考试过关。这导致他们知识面窄,不能真正成为综合性专业通才。

(三)学校出现的问题

秘书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要体现“应用”“实践”。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特别受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影响,重背诵、轻实践,影响了秘书人才的培养,造成秘书专业毕业生供需脱节的现象,出现了用人单位“用不上”的尴尬现象。

三、培养基层文秘人员的措施

(一)加强基层文秘队伍建设

一是提高认识,营造良好环境。努力营造有利于秘书成长进步的良好环境,关心支持秘书工作者的成长进步,加大秘书工作者的培养力度。在工作岗位上给予支持,准确把握文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明确文秘人员的职责,使秘书工作者从繁杂事务中解脱出来。在生活上予以关心,合理安排轮休,提高文秘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是加强专业培训,提高秘书工作者业务素养。首先,创造条件,鼓励秘书人员进行深造。其次,制订培训计划,做好定期轮训。

三是完善机制,促进人才成长。首先,建立人才选拔机制。对秘书人员的选用要打破行业、身份界限,按照相关规定,采用公开招考或事业干部转编等方式择优录用,把一批政治素质好、文字功底强的优秀人才选拔到秘书岗位。其次,完善竞争机制。针对部门工作特点,严格落实秘书工作目标责任制。对工作效率低下、稿子质量粗糙的人员予以调整,把能胜任文秘工作的人员充实到秘书岗位。最后,形成人才流动机制。对工作能力强的秘书人员,要加强培养锻炼。同时,要在稳定队伍的基础上,加强后续队伍建设,及时输送新鲜血液,使秘书队伍永远保持年轻化、知识化,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对文秘专业要有明确的认识

由于学生对文秘专业在思想上认识不清,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动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渠道使学生形成文秘思维,让学生认识到秘书是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以辅助决策、综合协调、提供服务为主,是领导者、主事者的参谋和助手。不能简单地认为秘书仅仅为领导端茶、倒水、提包等,要刻苦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明确认识到初级秘书、中级秘书和高级秘书之间的关联,促使学生学好文秘专业知识,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拓宽知识面,由“专才”转向“通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加强文秘学生的职业自信教育

我校文学院有许多在西藏秘书岗位上取得成功的毕业生。针对学生对文秘专业发展前景认识不足的问题,可请我校优秀文秘毕业学生回校做讲座,或在课堂教学中讲授他们成功的案例,既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他们的专业自信和职业荣誉感。

(四)认识资源变化的机遇性

社会资源在自然与社会的变化及人类的创新活动中也不断变化。不少新的环境资源被开发和利用,善于发现和利用新的资源,就能抓住机遇,获得比别人更好的发展途径。西藏自然环境恶劣,人才稀少,基层文秘人员如果能把这一资源作为磨炼意志、积累基层工作经验、加强学习、安心工作、充实自我的机会,当环境资源发生变化时,就能脱颖而出,不仅能扩大秘书职能场的影响力和范围,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五)注重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实践教学

西藏极缺文秘人员,但是我们培养的文秘人员却“用不上”,究其原因,是我们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训练较少。新时代要求秘书工作制度化、专业化、现代化,职业素养是立足于本职业的首要条件。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用技能,即在课程设置上重综合技能、在教材使用上因材选材、将实习落到实处、在教学方法上精讲多练。

习主席说,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所以西藏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工作在基层的西藏文秘人员,他们克服种种困难,长期扎根西藏、服务西藏,为西藏的长治久安、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西藏基层文秘人员存在各种问题,但他们始终努力践行老西藏精神,做一个“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秘书人才。

猜你喜欢
文秘人员文秘秘书
秘书不在 等
国企党委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素养分析与探究
如何强化文秘人员的思想政治处理能力及作风修养
办公室文秘人员的能力结构探讨
试论如何加强文秘人员职业素养建设
办公室文秘的重要作用以及工作策略
中职文秘专业游戏化学习软件设计与实现
我的商务秘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