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以“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为例

2020-02-23 07:10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中学洪雪彬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教科书史料资料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第三中学 洪雪彬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它是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纽带,也是最具历史学科特色的“方法论”,更是高考能力考查目标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重要体现。所以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关于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的一些看法,以求名家指点。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科书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教师教授历史的主要工具,也是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重要载体,它选入了很多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可以作为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的证据。岳麓版教材中有很多资料,如“知识链接”“阅读与思考”“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等,材料新颖,知识面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它。史料中蕴含论证所需要的信息,运用史料时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解读,分析史料内涵。比如在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时代背景时,笔者利用教材后面的知识链接,让学生阅读归纳,从政治、经济角度来阐述,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这正是当下高考四项能力要求最基础的一项——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讲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时,可用自我测评的材料“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掌握国家命脉)也”,论证王夫之的“厚商兴商”思想;可用课文中材料“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皇帝乃天下之大害者”论证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思想,扩大学生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判断和创新思维,这正是当下高考四项能力要求中层级最高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因此,历史教学要重视教科书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对史料实证意识培养的价值。但教科书毕竟篇幅有限,在史料实证方面仍有不足,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二、多角度、多样化选择史料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多角度选择史料来论证解释历史。教科书选择的史料大多基于史学界某一个主流的历史解释,角度较为单一。我们要根据学生学业水平层次要求,有针对性、多角度收集相关资料,再转化为以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这些资料进行评析和判断,让学生“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做出解释。如在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时代背景时,教材后面的“知识链接”只从政治、经济角度来阐述,我们可适当补充材料,如科举制的图表、西学东渐的图表等,让学生去发现、去提炼该从什么角度(思想)来说明,怎么说。讲到李贽思想,补充“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此自然之力,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也”“万世成宪,大半非圣人之言,并非万世之至论”,说明论证其观点。

应用多样化的史料来培养史料实证意识。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由于史料庞杂,“所在多伪”,我们必须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才能形成对历史正确、客观的认识。史料按其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原始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最接近历史原貌,教材中多以图片形式呈现。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对这些实物史料进行探讨,进行合理的历史推断,看看是否能为我所用。在分析“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的时代背景时,展示第一手资料(课本图片)——南都繁华图、苏州玄妙观,补充图片《天工开物》中的大型织机、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以及自鸣钟等。讲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时,补充文字资料——王夫之:“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黄宗羲:“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顾炎武:“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用这些资料来补充解释、论证、探讨他们的思想主张。这刚好是当下高考四项能力要求中层级最高的——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聚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改变以前以整合、挖掘教材知识为主的做法,转向以教材和部分课外资料为载体,有计划、有层次地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教科书史料资料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