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教学新探索

2020-02-23 07:10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刘敏英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家国史料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龙华中学 刘敏英

核心素养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形成与具备的实现其个人终身发展、满足社会需要的关键品质与重要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则是一种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核心素养,其涵括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史料实证以及家国情怀等方面的内容。初中历史教师可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引下,根据历史学科的实际特点及教学实情来展开相应的教学。

一、引导学生对历史进行客观认识与分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唯物主义,并将其作为历史课的指导思想,让学生能够在唯物主义的角度对历史知识进行客观的认识与分析,从而透过纷杂的历史表象来认清历史的本质,并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方面,教师可渗透核心素养理念,以“唯物史观”为核心来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

以“洋务运动”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让学生在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引导下研究本节课的历史知识。例如,让学生从国家实力、经济发展、人才教育、企业创办等方面来客观地认识洋务运动,并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化起到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可指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了解洋务运动带来的历史教训、给中国的发展指出的前进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二、组织学生参与搜集史料的学习活动

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初中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搜集史料,对历史知识进行史料实证,这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历史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让学生自主投入搜集史料的学习活动中,这既可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又可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史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比如,“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教材内容中涉及隋唐时期的丰富文化,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通过网络等渠道来搜集该历史时期的史料。比如,体现出隋朝统一或灭亡等信息的史料、彰显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的史料、体现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史料、佐证唐朝衰亡的史料等。学生从这些史料的挖掘与阅读过程中,可更深入地解读隋唐时期的文化与历史发展状况。而学生在借助这些史料进行历史现象的实证分析时,可有效提高自身的历史解释能力与史料实证能力。

三、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下观察与分析历史

历史时空观念实际上就是指将某一历史事件放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的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时空观念,可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学会将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置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对其进行观察与分析,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年代、发展阶段,又或者了解历史事件发生时所处的地理环境、社会背景等,让学生能够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

比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先梳理好汉武帝所生活的具体年代,即公元前156年到公元前87年,帮助学生正确把握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概念,然后让学生以流程图的方式来描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发展过程,再让学生对其进行联想性的分析与记忆,如汉武帝采取这一巩固统一举措的必要性、汉武帝采取该举措的历史影响等。在这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朝代背景分析的角度,针对性地对汉武帝所在的西汉中期阶段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了解这一朝代时间段内产生的矛盾及其特点。由此看来,这显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情感教育

加强情感教育是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提出的重要教育任务,初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完成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可以在课堂上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汲取历史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使其内心产生良好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民族大团结”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各民族的分布图,让学生领悟各民族在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形成的依存关系。同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展开分析,领悟民族团结对我国社会稳定与统一的重要性,并产生情感方面的认同感,自觉投入维护民族大团结这一关系的活动中,进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家国情怀。

五、结语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教学中心展开教学,培养学生应有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初中历史教师应该着重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应有的健康发展,成长为高素质的人才。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家国史料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家国两相依
史料二则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大历史观”与历史思维培养——以《洋务运动》为例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关于洋务运动中洋务企业性质的探究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略谈“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