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欣赏教学新探索

2020-02-23 07:10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七小学沈雪云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的美术

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七小学 沈雪云

美术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艺术性学科,所以十分强调美的体验与美的感受。在小学美术的教学环节当中,教师不能够总是强调技法的传授和反复的绘画练习,而是需要让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接受这种美的熏陶,这是符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更是符合美学主义教学主张的。对于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教学,是每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当追寻的,更应当在实践当中进行运用。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习惯与意识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如何让学生在看到一件美术作品以后,能够自觉萌生出美的情感体验,并且将其作为欣赏的对象进行鉴赏,是小学美术教师应当关注的问题。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多种教育手段,更离不开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历史背景和文化特性的认知和理解。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围绕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结构来进行美学教育,培育学生的欣赏意识和欣赏习惯。首先,在选择美术作品的时候,应当满足学生的视觉感官需求,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大量的色彩碰撞和强烈的色块展示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加喜欢看到鲜艳的颜色和多种颜色之间产生碰撞,这一点在他们的美术作品当中有所体现:许多学生喜欢看到蓝色的天空、白色的云朵,更喜欢看到红色的花朵和绿色的树木,这种鲜艳颜色的交互碰撞,使得学生感受到美的独特体验,更令他们愿意接受美术这门学科,接受美术欣赏工作。其次,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当中应当意识到,学生在欣赏之初总是会存在一些问题的,尤其是很多学生会忽视作品的细节,观察作品的整体,这种欣赏是不完美的,甚至有可能因为这种忽视造成对美术作品内在情感价值和重要美学价值的遗忘。所以,在鼓励学生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教师应当适当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让他们了解到在不同美术作品当中有细节之处应当被注意,但同样也有作者重点描绘的情感发泄口需要他们注意。最后,在进行欣赏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利用自己的第一印象对整幅作品下一个定论,这种定论具有极强的主观随意性,并不科学合理。因此,教师需要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深入欣赏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二、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美术欣赏引导

美术欣赏同样是一种能力,只要是能力那么其获得就不可能是先天的,而是需要在后天的不断练习和教学活动当中获得。在进行美术欣赏的时候,教师应当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深入欣赏。在一开始需要投放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给学生,让他们对其色彩和构图进行简要欣赏,随后逐步加深难度,需要学生对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进行欣赏。举例来说,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美术课堂当中,如果想要进行欣赏,那么所选择的作品大多是含有大量生活情趣的且符合学生的审美特点的。例如,小朋友的画、绘画中的动物和花果等。这些美术作品当中具有大量学生喜爱的生活情景和生活事物,花朵、树木等,在作品的整体构图上也不拘一格,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其是在一些画作的比例上,并不追求完全的现实,大脑袋、歪脖子、近大远小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符合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的。然而,当学生进入高年级阶段以后,美术欣赏作品的难度就需要相应地增加了,如增加一些工艺美术、雕塑美术和陶瓷美术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除此之外,还可以选取一些静物画和素描画作为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选取这些美术作品的时候,也需要遵从生活化的特点,尽可能地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经验来选取,当然也可以选取一些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画作和精美的工艺作品。还可以围绕本地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美术欣赏作品的选择,例如,在苏州地区的教师就可以选择当地的刺绣作为美术作品来进行欣赏,而在河北等地区的教师则可以选择京剧脸谱的美术作品来进行欣赏。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阶段开设美术欣赏课程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对美的独特感知的关键课程,同样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具有健全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绪。但教师应当意识到,美术欣赏课程的开展,应当围绕小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尽可能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美术作品,避免造成欣赏课程的枯燥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每一名小学生都拥有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和机会,也使得小学生热爱上美术这门课程,热爱上这些独具美感的美术作品。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的美术
创意美术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