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23 07:10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龙泉小学许爱芳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小数点加减法运算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龙泉小学 许爱芳

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家长都忽视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甚至将运算简单地看作算数、计算,认为这是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数学能力,只需要细心便可以做好。从长远来看,这是错误的想法。要想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已学知识实现算理与算法的有机迁移

在教育学界,迁移学习理论是十分盛行的,指教师需要通过借助之前已经讲授的教育内容和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作为展开点,持续对其进行延伸,通过一个已知知识点不断拓展出其他未知知识点,这样迁移学习就能够达成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完全可以采取迁移教学法来实现算理和算法之间的有机结合。

例如,在学习小数加减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首先借助在小学低年级所学习的加减法的知识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可以通过应用题的方式来创设,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如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红红和小明一起来到超市买东西。水彩笔10.8元一套,铅笔1元一支,橡皮2.55元一块。红红买了一套水彩笔,小明买了两支铅笔,那么请大家算一算,红红和小明谁花的钱比较多,多多少?虽然学生在计算这道题目的时候,可以根据已经学过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计算,但是由于学生并没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知识和算法知识,所以在计算的时候很有可能出现运算错误的问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笔者同样发现,当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会将两个加数的末位对齐来进行计算,也有部分学生会将对齐的标准放在小数点之上,也就是说将小数点对齐进行加减运算。此时,教师在旁就需要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首先让学生回忆起在小学一二年级所学的加减运算法则当中的算理与算法;随后需要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和进位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就会去思考:当计算这种小数加减法的题目的时候,应当根据不同的单位把数字对齐,在计算的时候,需要以小数点为标准进行不同数位的对齐。而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就是对迁移教学法的运用,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基础之上的,完成算理和算法之间的互相迁移,既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标,又能够使得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被凸显出来,让学生既掌握了计算的思想与思维过程,又掌握了计算的技巧与方法。

二、养成正确的计算习惯

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否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数学成绩的高低和数学思维的成熟程度。但是实际上很多小学生都忽视了计算习惯的养成,而是将更多的练习重点和学习重点放在了简便算法的使用以及计算方法学习上。笔者认为,目前小学生的审题习惯、估算习惯和验算习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制约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与提升的重要因素。

首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需要更加强调计算基本功(如加法表、乘法表、约分、通分,一个数扩大或缩小十、百、千倍等),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不能有丝毫差错。书面作业,严格要求书写端正、清楚、整洁,还要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有些学生在计算中书写潦草,0与6分不清,5与8看不出区别,数位不对齐,漏写小数点,约分、通分不准确,这些现象都是马虎所致,是计算错误的根源。因此,从低年级起就应严格要求,让学生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此外,在批改作业中,教师也需要从严掌握。如在混合运算中,只要有一步做错就算全错,促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计算负责的态度。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订正的习惯。凡是做错的题目,必须找出错误的原因,认真订正,严禁抄袭他人作业。通过严格的训练,达到培养运算能力的目的。

其次,还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因为只有书写的规范性,才能够保证后期抄写不容易出现失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验算本和草稿本,在计算数字的时候,需要工工整整地把计算过程写在本上,每一道题的题号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标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将每一道题的答案都准确无误地抄写在试卷上、课本上,才能够在后期的验算过程当中更加一目了然地查找出自己计算时所存在的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运算能力可以使得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习惯、记忆力等都得到有效的提升;反之,如果学生在运算能力上有所缺失,那么就如同毫无根基的高楼大厦一般,很难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取得成效。本文着重研究了目前小学生运算能力培养中的影响因素,从教学实际出发,创新研究视角,最终详细阐述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方法。

猜你喜欢
小数点加减法运算
小数点添在哪儿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怎样巧算小数的加减法
有趣的运算
加减法的由来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