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阅读审题的分析

2020-02-23 07:10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杨德招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 杨德招

之所以小学生在面对数学题目时经常会出现审题障碍,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实践经验不够丰富、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基于此,教师应大力秉承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今后逻辑思维完善、注意力集中、审题能力强化等奠定基础。

一、数学审题和有效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题中包含应用题、图像题、文字题等多种类型,且任何题型当中都存在一系列的语言、数据、逻辑关系,需要学生进行细致梳理和整合,从而提供更加可靠的解题方案。数学题包含在阅读审题环节中,学生要学会合理地进行数学语言表达,灵活应用数学方法去处理问题。归根结底,数学阅读审题能力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征,要求学生在细致化解析数学题目的同时,提炼出一系列关键的数据信息,再结合特定逻辑关系予以重组和解答。久而久之,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水平,令他们可以更加从容、灵活地应对各类数学问题。

二、数学有效阅读审题中需要关注的要点

(一)针对数学文本予以适当转换

在正式组织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期间,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阐明文本阅读的规范流程,即细致化感应文本当中的关键性内容,之后再结合已学知识点进行转换。在此期间,教师应该着重讲解不同数字、图形在数学规律方面的联系,之后鼓励学生精读并标注重要信息,归纳出各类信息的关系,为他们今后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做足准备工作。

(二)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审题效率

想要学好数学并正确、快速解答相关问题,就要先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课前阅读方面,要督促学生明确阅读范畴和规范标准,随后基于先思后读、边思边读、边读边画等原则,紧密联系新旧知识点,增强阅读实效性。其次,课后阅读方面,为了进一步落实巩固新知和强化记忆的目标,令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就应该鼓励他们在课后不断反思自我,在课后抽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阅读的速度和准确性,为今后节约学习时间和提升解题效率等奠定基础。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阅读审题的方法

(一)细致精准读题

小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经常会因为粗心而忽略新旧题目之间的差别,造成答题错误。如,一个圆的半径为3米,那么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该题目包含两个陷阱,一方面是题目给的是半径,算出周长要先知道直径,之后再乘以π;另一方面则是圆的半径单位为米,而要求的周长单位则是厘米,要求算出答案后再进行单位换算。做这类题目出错的根源,就是学生审题期间过于粗心,没有注意到相关细节,习惯于依靠以前做过的题目照葫芦画瓢,可等到试卷发下来后才发现错误,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因此备受打击。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训练学生认真读题,避免因为忽略细节而丢分。

(二)抓住关键词读题

学生做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快速把握重点并进行反复阅读,从而避免因疏忽而曲解题意,随后再鼓励他们适当简化题目,锻炼高超的审题能力并提升审题速度。如,一条裤子原价200元,如今涨价到了230元,那么增加了百分之几?一件短袖原价100元,现在涨价了50元,增加了百分之几?通过观察,这两类题目表达的意思大不相同,特别是在分开出现时,很容易令学生在做题中出现错误。所以说,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多督促学生把握题目重点内容,在加快阅读速度的同时,通过多次反复阅读来减少理解偏差。

(三)重视术语读题

大部分小学生在初次接触到复杂的书面用语时,可能会感到陌生和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教会他们结合日常用语进行重新梳理,从而锻炼他们正确审题与理解题意等能力。如若说其间学生理解错误,教师应该先鼓励其大胆阐述己见,随后再提示当中的误差并引导学生纠正,避免打消他们读题审题的积极性。错误并不可怕,关键是要敢于面对,毕竟一旦错误理念形成,日后改变的难度也会同步增加。如“a除以b”与“a除b”,阐述的是除数与被除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小学生来讲十分容易混淆,这就需要他们基于教师讲授内容、个人生活经验、多次深入阅读等,进行逐步深入性对比、消化、理解。长期坚持下去,他们自然就会知道a除以b是a/b,而a除b则是b/a。

四、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审题能力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先向学生阐明读题审题的重要性,随后结合关键词、术语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阅读理解,久而久之,让学生灵活解读各类题型,快速提炼相关逻辑关系,从而准确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