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2020-02-23 07:10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景山校区杨瑞风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量杯所学体积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景山校区 杨瑞风

众所周知,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是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的,所以教师要重视数学问题的设计,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在组织数学教学的时候,尝试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一、问题解决注重任务驱动

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养成是需要一个演习场的,而演习场的设定是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参与中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所以,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想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首先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发展实际情况为他们创设一个问题场域,从而点燃学生的问题解决兴趣,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进而实现问题的解决。基于此,笔者一般会立足执教班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其设计数学任务,以此为基础,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积累数学问题解决经验,进而推动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在教学活动开展中,笔者联系该知识点与学生生活实际,为其创设了生活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以此使学生在观看中产生生活共鸣,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其进行感知。其次,创设购物情境:学校超市里的橡皮1.5元一块,文具盒15元一个,数学练习本0.5元一个。小红手里有17元钱,要如何购买两件商品呢?要如何付款呢?带着这样的任务,学生对“购物”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对橡皮、文具盒、数学练习本进行不同的组合,从而在换算中实现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解决注重开放多元

纵观传统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大部分教师往往立足教学所需,为学生设计形式较为单一的问题,单一的问题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难以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发散思维,也难以驱使学生实现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导致其问题解决能力发展受限,不利于形成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改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指出学生需要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解题有法但无定法,从而在多元的问题思考和解决中实现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基于此,笔者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会立足课改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设计开放多元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展开分析和思考,发散数学思维,有效解决问题。以这样一道问题为例:小明从家到学校有两条不同的路,其中,一条路的长度为2千米,另一条路的长度为3千米,已知小明每分钟走100米,每天早上7:40出发,为了在8:15前到达学校,小明可以选择哪条路呢?如此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在解决的过程中,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做出选择,从而开放思维,积累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解决经验。

三、问题解决注重策略多样

数学方法的掌握是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需要重视数学方法,将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展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积累、运用方法的过程中,实现对所学的灵活运用。众所周知,数学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以多样解决策略为切入点为学生设计数学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同一问题中获得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以“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为例,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先向学生提出如何测量一个梨的体积的问题,在教材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会先在量杯中装一部分水,接着将梨放进量杯,观察、测量水位变化情况,从而通过总体积——水的体积的变化,获得梨的体积。在如此解决了此问题之后,笔者并没有带领学生止步于此,而是继续提出问题:同样借助量杯测量梨的体积,如果我们先往量杯里倒满水,接着放入梨会发生什么问题呢?此时我们还可以求出梨的体积吗?如果此时没有量杯,直接用一个没有刻度的长方体水槽可以求出梨的体积吗?在这样的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会打破固定思维的局限,探索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新课改要求,为学生设计多元的问题,使学生在任务驱动、开放问题思考探究中,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进而在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问题解决经验,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为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量杯所学体积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带斜刻度标记的量杯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
改良式自制简易量杯用于观察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