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活动中提高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2020-02-23 07:10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心幼儿园陆晓琴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呼啦圈风车光斑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中心幼儿园 陆晓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要以提升幼儿探索主动性为教学目标,结合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帮助幼儿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到科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遵循年龄特点,激发探索兴趣

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理解程度也不一样,且幼儿的年龄较小,不能够长时间关注同一件事情,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内容的时候,应当遵循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学习规律,从兴趣爱好着手,兼顾幼儿的个性化差异,由此全面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选取一些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内容开展科学探索活动,进而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自主探索的能力。

例如,在一次科学活动中,笔者首先给幼儿展示了呼啦圈的玩法,立马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地说道:“我知道,这是呼啦圈。”“我家里也有。”“呼啦圈可好玩啦。”于是,笔者顺势提问:“呼啦圈放在地上会转吗?”“你们知道呼啦圈为什么会转吗?”由此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运用游戏的形式邀请幼儿一起进入后续的探索活动。

二、鼓励幼儿交流,科学引导指点

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探索主动性,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介入的尺度。如果过分干涉幼儿,就会让其养成惰性思想,不能学会积极开动脑筋,不能养成自主探索的好习惯。而如果放任幼儿,对幼儿的探索过程不闻不问,就很容易使得幼儿的探索结果出现偏差,当中出现的问题也得不到修正和解决。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尝试在前、指导在后”的原则,在一定范围内让幼儿拥有较多的自主权,从而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在组织科学活动时,幼儿活动并不是单独的个体在进行,教师需要组织幼儿学会和同伴进行交流,和他人一起操作,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碰撞,不断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例如,在开展“好玩的物体转起来”的科学活动时,笔者就将幼儿分为能力均衡的几个小组,邀请各个小组的孩子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尝试哪些物体能够转起来。在幼儿尝试了风车能转之后,笔者又提问:“是什么让风车转起来的?”有的小朋友回答:“因为手用力了。”笔者说:“手用力的大小和风车转的速度有怎样的关系?”由此引发幼儿进行下一步的尝试交流。通过各个小组的反复尝试,最后在分享环节时,幼儿一起总结出了“用嘴吹能让风车转动”“跑步能让风车转动”等方法。

三、提供丰富材料,提供充足机会

丰富的材料能够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并为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活动提供了条件。教师在科学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幼儿的年龄水平,为其提供多样性、充足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学会通过自主操作从中感悟到科学知识。同时在科学活动中,教师要着重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做好物质环境的辅助工作,尽可能在每个环节中都能够全面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其自主性,从而放开双手,让幼儿能够通过自主观察和构建,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科学活动“有趣的光斑”中,笔者首先给全班幼儿投放了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材料,给予幼儿足够的物质支持。然后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运用开放性活动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将镜子把阳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然后再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探索怎么做会让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针对该科学活动,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这样不仅给予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动力,还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能够大胆尝试、勇于交流,在科学活动中体验到成功。

四、结语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让幼儿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还要培养幼儿能够自主探索科学现象的能力。教师通过激发探索兴趣、科学引导指点和提供丰富材料等有效策略,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进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断地提升其探索能力。

猜你喜欢
呼啦圈风车光斑
我爱尘世的轻烟和光斑
光斑
彩虹
山的呼啦圈
小风车
有趣的光斑
纸风车
瞻仰三黄风车庙
小风车,转呀转
系外行星那些事——“呼啦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