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教学策略研究

2020-02-23 07:10辽东学院朝韩学院孙一鹏
亚太教育 2020年8期
关键词:体验式汉语教学法

辽东学院朝韩学院 孙一鹏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作为传播汉语的主力军,大多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训练,在具备了一定的传统文化技能后,如何将其运用到汉语课堂的教学中去则是一大难题。传统式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体验式教学法则能够作为桥梁,将传统文化与汉语教学相结合。

一、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现状

汉语学习者接触中国传统文化主要分为两种途径:一是来华留学生,他们主要通过学校负责留学生的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组织的活动以及在中国的见闻来接触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二是国外的汉语学习者,他们主要通过教师组织的课外中华文化活动来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哪个方面,都依赖教师一方的组织与计划,这种文化活动普遍有间隔时间较长与规模较大的问题,且最大的问题则是与汉语教学割裂开来。而在汉语课堂中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如操作不当,非常容易出现与教学内容割裂、耽误上课进度、生硬等问题。多数教师仍倾向于在上课期间“集中火力”传授汉语知识,因此,易于操作、不易受限的传统教学大行其道,“填鸭式”教学令许多初级阶段留学生“苦不堪言”,进而对中文望而生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如果汉语学习者只学习了语言而未体验到文化,那么他们很可能只能学到语言的“外壳”。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正是本文要讨论的。

二、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基础

(一)汉语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现状

作为汉语教学的主力军,各大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接受了不同程度的传统文化技能训练。江雪(2018)所做的一项针对东三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华才艺课程现状的调查中显示:辽宁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11所院校,均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了传统文化技能训练课;主要训练内容为太极拳、书法、国画、剪纸、中国结等;授课教师以校内专职教师为主。笔者所在的辽东学院则尝试了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拓宽学生传统文化技能训练渠道。通过辽东学院朝韩学院与当地惠源商厦的合作,解决了多数学校传统文化教学形式单一、场地受限、师资不足等问题,为学生开设了捏面人、刺绣、国画、茶艺、荷包制作等丰富的传统文化课程。

因为身为主力军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传统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可以说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的结合已经有了初步的基础。

(二)体验式教学法的特点

“心理学家统计,如果学习外语最高成绩是100%,那么光听不看为20%,看听结合为50%,动手写结合看和听可达到80%。”体验式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有极大的激发作用,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优势。

体验式教学法有如下特点:(1)体验。体验是体验式教学法的最大特点。这种体验并不是个人实践,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的体会与经验。(2)个体性。由于学习背景、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个体差异,通过体验法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的体验并不相同,因此,获得的知识也并不相同。(3)缄默性。通过体验法获得的知识除了部分可以用语言表达外,更多属于内在感受,这些感受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因此被称为“缄默知识”。(4)娱乐性。这里的娱乐性是让学习者在体验的过程中参与其中,感到有趣。它包含两方面:一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使得教学活动具备一定的娱乐性;二是通过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使得学习者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

三、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的策略

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就是要将课堂环境与中国文化环境相结合。间接观察和直接品味文化是课堂中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基本内容。例如,在课堂中根据本课内容,适当加入准确记录与反映传统文化的电影、视频及其他资料,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与底蕴,在感官上贴近中国文化,从而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文字。又如,在某些语言点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图片、实物等来解释中国某些特有的文化现象,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气息中进一步接受汉语。再如,与饮食有关的内容中展示中国各地特色菜谱,与地理有关内容中展示中国地图,与节日有关内容中展示节庆资料,这些都可以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当然,这些仅仅是教室中的策略。

体验法用于汉语教学与其他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法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汉语课堂”并不局限于教室。通过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它可以贯穿日常生活的整个过程。通过“户外教育、服务学习、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环境教育”五种不同的体验模式,汉语教师可以将自身的传统文化技能以体验法教授给学生,从而增强学生在汉语氛围中的参与度与自我体验。比如,户外教育: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在户外练习太极拳,目的不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打太极,而是要让学生体验太极拳的轻、慢、圆、匀中所蕴藏的处世哲学。再如,合作学习:在传统文化课程中,当教授剪纸、包饺子等可以分工合作的内容时,可以有意识地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分为一组,合作进行,从而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使用汉语进行交流的机会与情景。

无论选择哪个传统文化的角度、使用哪种体验模式,其实都是在通过传统文化搭建语言学习的新平台,来激发学生在汉语课堂中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都是以提高学生用汉语交流、交际能力为目标,刻意创设环境与情景,其初衷始终都是提升学生汉语交际能力以及对中华文化的深层次理解和认知。

当然,这种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结合的策略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体验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汉语课堂是动态的、课堂组织是较为松散的、教学活动是开放的,因此如何既保证自由、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享受上课的乐趣,同时又保证课堂秩序,不会出现混乱、无组织的情况发生,尤其在师生沟通存在障碍的初级阶段汉语课堂之中,这是该策略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既然是上课,那么必然存在考核评价问题,由于缺少传统教学方法的测验、考试等形式,如何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成果进行考核,也是一个问题。

总之,使用传统文化与体验式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策略,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课堂运作、管理能力,也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从而保障课堂的有序管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汉语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体验式汉语教学法
学汉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