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地久天长》的叙事策略探析

2020-02-23 07:23段怡然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时空空间

□ 段怡然

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影视化载体,是一门涉及媒介、文化、消费、科技等多领域的综合艺术,它以视听觉符号为载体,对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社会思维、现实社会等产生影响。现实主义电影具有纪实的美学风格,导演通过电影叙事提炼生活真实,其创作方法具有研究价值。本文从叙事时空、叙事手法和镜头语言三个方面探究电影的创作方法。

一、回环交错的叙事时空

电影作为时空的艺术,使得单向线性的时间和封闭物理性的空间的重构成为可能。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谈到叙事的完整性问题,他认为:“所谓完整,指事之有头,有身,有尾。”①影片有三条清晰的叙事线。第一条叙事线是丽云两口在亲生骨肉溺水身亡之后,因计划生育政策,痛失二子。第二条叙事线是丽云被迫下岗失去工作后,二人背井离乡到远乡谋生。第三条叙事线是30多年过去,二人返回家乡与故友、与亲生子重逢,与此同时养子也即将回到二老身边。时长达3个小时,故事从80年代一直延续到2010年。作者在细致描摹主人公情绪情感的同时拓展了传情以外的表意内容,在纵长的叙事时间线里,营造更厚重的表意空间。

影片中包含的中国式情感表达和人情世故具有艺术张力,叙述中充满东方式的表达特点,情感表达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影片中颇具感染力的生活气息,在与历史时间的碰撞中,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意涵。作为近些年来少有的现实主义艺术片类型,《地久天长》中大量展现生活场景的细节,拍摄空间集中且不局限于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筒子楼、工作的工厂、娱乐的歌舞厅等具有时代特点的建筑,以及深蓝色的工人制服、车间的重金属机器等都是与时代相关的标志,大量运用中近景符合拍摄需求,紧凑影片结构的同时使电影更具观赏性。

电影中的叙事时空是被压缩的时空,其叙事内容是生活真实的提炼,是凝练后的影像语言。导演着意将典型建筑作为影片的意象之一,对于城市空间、封闭空间、情感空间的把握,体现在对现代化进程中变迁的城市、乡镇的刻画上,书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还原上个世纪集体生产工作空间、狭窄的生活空间以及新旧秩序下城乡空间的变化。空间场景的建构还原了藏匿在庞大社会肌理中最基本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场景,导演借助空间凸显特殊景致布局,呈现人物在狭窄空间中与外界的疏离感,与该片叙事背景结合,增强影片的荒诞意味。导演以其特有的社会洞察力,将个体命运熔铸于历史洪流之中,以小人物的喜悲为突破口,塑造回环交错的叙事时空。

二、非线性的叙事手法

非线性叙事在电影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层面上的局部叙事手段,是通过技术手段创造的时空错乱,例如闪回、闪进等蒙太奇的剪接手法,这是通过摄影师、剪接师完成的。另一方面表现在结构方式上,是影片的整体构思,指主要叙事线索内部反复出现的时空错乱,这是编剧、导演有意识制造的时空错乱,使故事以一种被割裂的凌乱面貌出现,作为影片主体风格的叙事方式②。影片采用非线性叙事的手法探索通过蒙太奇原则改变镜头组接次序形成错乱时间中的有序叙事。影片叙事打破时间次序,同时利用插叙的方式,讲述不同年代的故事,通过倒叙的手法,将故事中流动的人物和情感连贯起来。导演融合时间美学和诗意表达,在错乱的时间中有序地展开情节。

非线性叙事在影片中体现为时间的错乱、空间的区隔、因果关系的不连贯,非线性的叙事手法会改变观众与影片的参与互动,具体体现为对影片空间结构和因果关系的多重多维思考,打破观影者对时间和空间的思维定式。电影中时间意义上的多层次交织,更能带动故事本身的隐喻、悬念等叙事功能,错置情节推进的顺序,影片的戏剧张力由此体现。

导演试图寻找在宏大的国家历史背景下,人性和命运的时代特征,通过底层叙事切入影片主题。作为中国近30年的变迁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无论是影片中出现的严打、下岗潮、房地产热,还是计划生育、失独,都是在特定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代表我国在社会发展特殊时期的典型事件。个人在时代的进程中做出了难以抗拒的牺牲,而对于生离死别、世事变迁,那一代人所表现出的态度,却是隐忍、克制、不张扬的。影片的镜头语言同样有远观、静默的特点,一定程度上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主人公即使遭遇巨大的情感阵痛,也没有着意渲染强烈的情绪表达。影片通过平民视角,弥合了大的叙事背景和小人物的生存境遇,调和个人命运受困于时代发展时难以化解的矛盾部分。也促使我们去思考,在书写历史的同时,如何不遗忘普通人物的命运无常和人世苍凉。

三、沉静克制的影像语言

第六代电影导演都热衷于以客观、“真实”的镜头讲述“90年代现实与昔日记忆的一次对话”,抑或是“将历史叙事个人化”③。影片中大量运用到的长镜头、中近景镜头,为刻画现实场景、人物面貌、心理状态、情感纠葛提供旁观者的视角。影片中的声音大多采用人物对白,环境音响、动作音响,电影拍摄收录同期声可以保持声画关系的平衡,加强对环境声的还原,起到强化电影真实性的美学效果,用客观真实的镜头语言记录和关注两家人的生存遭遇和精神困境。第六代电影导演成长于新旧时代、新旧思想的萌生弥合之际,成长环境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导演记录时代历史与生活真实的方式,特别是在记录国家进程中个人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方面具有独到的眼光。丽云和耀军面对几次丧子之痛,选择与自我和解、与朋友和解、与时代和解。当个人命运和时代命运捆绑,丽云和耀军选择宽恕、谅解,体现中国传统伦常关系的特点,体现宽厚中庸的中国式相处之道。影片主人公是个体意愿在时代体制变化中被模糊身份认同的代表,也讲述了他们作为边缘群体经历的卑微坚忍的一生。

电影中运用众多长镜头来展现现实空间中难以描摹的人物情感状态,以具有纪实性特点的长镜头,展现特定历史时空中发生的典型事件。影片开头星星溺水时导演用远景镜头、景深镜头来保证叙述事件的完整性,展现了几位主人公的心理变化,而耀军送溺水的星星去医院的镜头中,耀军穿过长长的隧道通过运动长镜头来展现父母内心的恐惧和焦灼。影片镜头风格缓慢克制,镜头运动不疾不徐,对细节的精准追求在多处得以体现。其中出现的手持拍摄,带来一种纪录片式的真实,为描摹人物在不同阶段模糊的身份定位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影片中整体的色彩基调以灰色和黑色的冷色系为主,营造出影片沉重压抑的环境气氛。人物的悲剧命运,因影像语言的设定和布局被定格,这也是导演影像记录风格和创作思想的特点之一。第六代电影导演所勾勒出的生活图景与艺术本质相近,通过镜头语言的表达,体现作者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看法。

四、结语

导演对电影艺术的态度在于挖掘平凡百姓中具有独特生命体验的人生经历,《地久天长》捕捉到在社会生活中身份缺失、谋求身份认同、时代影响下具有身份焦虑的普通人,影片记录丽云耀军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是一次对时代的深情回望。故事来源于生活真实,颇具生活质感,叙事却不局限于生活境况,借助电影艺术创作手段表达高于故事本身的生活哲理,使影片诠释出更深刻的美学意涵。

注释: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与《诗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25.

②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兰州大学,2010.

③戴锦华.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149-158.

猜你喜欢
时空空间
跨越时空的相遇
空间是什么?
镜中的时空穿梭
创享空间
玩一次时空大“穿越”
时空之门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