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抗疫为广电融媒转型带来的启迪和思考

2020-02-23 07:23蔡沈萍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综艺广电抗疫

□ 蔡沈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大众对疫情信息高度关注。广电媒体坚持以内容生产为核心,把握不同类型的受众特点,创新运用专题报道、新闻发布会、广电节目、短视频、Vlog、方言段子等融媒传播手段,实现疫情防控宣传的“大合唱”,鼓舞了广大干部群众抗击疫情的士气,增强了人民战胜疫情的决心与信心。

一、主流媒体在疫情防控报道中彰显权威和专业

传统新闻媒体报道突发事件一向有自己的优势,但相比“非典”时期,今天的大众对信息的透明度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需要加快创新话语方式和传播手段,才能适应疫情防控这样高强度的主题宣传报道需要。

疫情出现初期,大众处于信息饥渴的状态,传统主流媒体有关疫情的报道以权威信息发布为主,相关新闻主要集中在最新进展、数据通报上,也有一些片段化的正能量切片,让大众能够及时获取一手信息。纵观这次疫情报道的全过程,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专业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面对突然而至的疫情,深圳广电迅速组织旗下节目矩阵做出反应。深圳卫视全天打通《正午30分》《深视新闻》《科学说》《深圳战“疫”进行时》及《直播港澳台》等5档新闻节目,积极报道疫情最新变化;发挥独家“名嘴”资源优势,通过《余治国观察》等节目板块引导社会舆论;另外,还推出《决胜制高点》《关键洞察力》《我的白大褂》《温暖在身边》等特别策划,反映抗疫先进事迹,科普防疫知识。

除了新闻节目,深圳广电旗下的文艺节目矩阵也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宣传中。深圳卫视将原计划于2020年2月底播出的医疗真人秀《我的白大褂》加快拍摄进度,节目团队深入抗击疫情一线——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拍摄,真实记录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抗击疫情的勇敢举动。特别节目《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自2020年2月10日起,每周一至周五19:30播出。该节目以温暖的故事、独特的视角,展现来自抗疫一线医疗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深圳卫视公益栏目《温暖在身边》深挖疫情防控中的感人事迹,制作《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特别节目,旨在展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的温暖故事。这个节目从策划筹备到2月2日播出仅仅用了不到3天时间,其敏锐捕捉社会热点与快速反应的能力,彰显了电视媒体人的使命担当。

在疫情防控报道中,传统主流媒体的权威、专业和影响力得到了充分发挥,无论新闻报道,还是文艺节目,都及时应对,突出主题,彰显了主流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短视频传播成为疫情防控的新抓手

疫情期间,简短、直观的短视频产品对传播一线疫情、缓解大众信息焦虑有着明显的效果。短视频用户基数庞大,主流的短视频平台纷纷利用巨大的用户流开展科普宣传,止谣辟谣。

腾讯微视推出“疫情知识官”系列短视频,将疫情防治知识点融入其中,引导用户答题、传播科普知识,提升用户对真假信息的辨别能力。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为主流媒体设立官方宣传平台,成为通报最新疫情、专家观点、科普知识的前沿,也成为用户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央视在抖音开设“央视新闻”“小央视频”和“新闻联播”等多个账号,对抗“疫”信息成矩阵规模性输出。特别是疫情暴发初期,刚好处于春节期间,许多人已回到农村乡下,各个主要的短视频平台把农村大喇叭、无人机喊话等做成一个个短视频小故事,制作成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最后一公里”的宣传。

除了公布一手疫情信息、宣传抗“疫”知识,多家主流短视频平台也开辟绿色通道,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求助者提供帮助。各新闻主播、影视明星也参与录制“武汉加油”互动视频,播放量非常可观,这些做法都为鼓舞抗疫士气、凝聚社会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融媒传播成为“新宠儿”

此次疫情防控宣传中,Vlog视频成了一个新亮点。许多传统媒体都把Vlog视频纳入生产体系中,组织专门的制作力量针对一些热点事件生产制作Vlog视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比一般的视频新闻,Vlog的特点在于以主人公的第一视角进行叙事,打破了以往新闻报道严肃刻板的形式。Vlog的风格自然随意,人物在画面中将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加入了口语化、情绪化和具有互动性的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专业报道带给受众的距离感,对受众更具有亲和力。深圳广电和深圳市卫健委共同出品的《我的白大褂——抗疫日记》,就是全国首档医务人员亲身视角直击抗“疫”一线的Vlog系列视频,2月10日起在深圳卫视播出,全网点击量超千万。《深视新闻》记者也跟随深圳援鄂医疗队出发,每日从一线回传Vlog视频,以日记体形式记录了真实奋战中的援鄂医疗队,这种体验式的Vlog视频报道方式,为传统媒体的新闻采访报道注入了新活力。

在湖北逐步解封、恢复生产力之后,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和直播带货的大V共同开启“谢谢你为湖北下单”“全国人民一家亲,我为湖北胖三斤”等爱心公益专场直播,支持湖北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也给全国经济复苏打了一针强心剂。

除了带货直播,一种特殊的“慢直播”也扮演了“解压利器”。1月2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频”App客户端“疫情24小时”专题页面开始了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两家医院建设现场的慢直播,24小时不间断呈现现场施工实时画面,开通直播不到三天时间,累计访问量超过两亿人次。之后又提供了全景VR直播,广大网友化身“云监工”,在线围观、监督施工进展。在当时人们焦灼的心情下,这种原生态、无剪辑的视角,有助于缓解大众对于“事件发展不可控制”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心情。

随着国内防控形势得到基本控制,复产复工复学也在有序进行。利用好新技术和互联网手段,通过线上方式,也有助于一些特殊行业的复工复产。例如,中国电信携手“央视频”APP推出“慢直播”,通过VR视角看“珠峰24小时”。这也是目前国内海拔最高的“慢直播”,首次向全国观众呈现了珠穆朗玛峰24小时实时景观变化,让人们能随时随地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Vlog视频、直播带货和“慢直播”等一些新型的融媒传播方式,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为人知,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广电媒体有必要总结经验,有技巧地用好这些传播新方式。

四、“云综艺”为未来广电综艺节目积累经验

受疫情影响,许多综艺节目不得不改变录制和播出的计划,广电媒体纷纷改为推出“云综艺”,利用互联网技术在非人员聚集的场景下实现节目的录制。云综艺的出现,虽然在场景和流程上存在诸多考验,但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机会难得的“练兵”。

2月7日,湖南卫视率先上档两台创新节目《嘿!你在干嘛呢?》和《天天云时间》,低成本高效率的拍摄模式,让云综艺在抗击疫情期间全面铺开。有些大型室内综艺节目,则用起了“人形立牌”在现场当观众,也是脑洞大开。日常生活分享类的内容则不受录制环境的限制,效果相差无几。但一些像《歌手》这类现场感强的综艺,节目效果就大打折扣;竞技类节目也是如此,在家拍摄、各自为政的竞技状态的确很难吸引观众。

特定的时期和条件,催生了“云综艺”的出现,目前基本围绕做饭、家人互动、聊天等,形式较为单一,并不具备长久竞争力。从内容层面来看,虽然云录制机动性强,但编导与嘉宾在线上沟通的成本依然很高,且在拍摄过程中编导的“云指导”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或有不理想的情况,难以实时把控内容走向。

在业内人士看来,云综艺的出现,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物尽其用”的无奈之举,虽然为传统综艺模式注入了一些新鲜、好玩的元素,但是一旦行业恢复正常,综艺节目还是需要现场感十足的制作和播出模式。但是在未来,综艺“云录制”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机动性的补充,去应对一些突发的不确定因素,这未尝不是留给未来的宝贵经验。

猜你喜欢
综艺广电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同心守“沪”上海广电人在战“疫”一线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传统综艺“编导”与新兴综艺“编剧”工作异同分析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