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徐宝璜的新闻舆论观及启示

2020-02-23 07:23谭嘉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闻媒介新闻学舆论

□谭嘉

徐宝璜所著的《新闻学》一书对新闻学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新闻学的理论框架。虽经历了近百年,但这些宝贵的新闻思想和实践经验于当今时代背景之下仍有深刻的含义,对我国的新闻界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新闻舆论观更是开拓了我国进行新闻舆论研究的先河,经过数百年仍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徐宝璜新闻舆论观的形成背景

徐宝璜的一生处于中国的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其所处时局对报刊、舆论的态度以及其自身的学术背景共同促进了其新闻舆论观的形成与发展。

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的胜利让我国的新闻与舆论事业出现了短暂的繁荣。这时期的新闻舆论事业把新闻作为表达舆论、自由和公正信息的媒体,但随着北洋军阀进行严厉的新闻压制和言论禁锢,报纸与报人沦为军阀、官僚和政客进行政治斗争的工具。而徐宝璜从海外学成归国之际正值新文化运动开展之际,中国的思想界得到了一次大解放①,徐宝璜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对中国的新闻舆论事业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徐宝璜在接受中国本土教育后又赴美国攻读了经济学与新闻学课程,在这一时期他受到了系统的新闻学教育,让他在吸收西方新闻学成果的基础上,能利用多元学科背景对当时中国新闻界的发展状况进行全面思考,同时又能在新闻实践和研究中把西方的报刊理念转化为适应当时中国发展进程与中国新闻事业实际情况的新闻学思想。

二、徐宝璜新闻舆论观的主要内容

徐宝璜的新闻舆论观是其新闻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近代中国进行新闻舆论研究的方向,主要内容包括对舆论的定义、舆论的能力以及报纸与舆论之间的关系的阐述。

徐宝璜早在1920年就在《北京大学月刊》上刊登过《舆论之研究》这样一篇专门的研究性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舆论者,在社会上占多数之关于公共问题之自由的意见也”②。在他看来,舆论首先是一种意见,这种意见的产生有时是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果,而有时是因为一时的情绪而表达出来的。其次,成为舆论的意见必须是一种自由的意见,是由每个公民自由表达出来的,这样产生的舆论才是真正的舆论,否则就是伪造的舆论。再次,舆论评判的事实必须“关于公共问题”,即舆论的指向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它始终在公共领域内发挥影响力。最后,舆论表达的自由意见必须在社会上占多数。舆论既然要反映公众呼声,那就必须由公众广泛参与,整合形成相对一致的意见,才能发挥其作用。他对舆论的定义及分析,在当时是走在前列的,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比较精当,与如今新闻界普遍认同的舆论的公共性、评价性、广泛性等特性大同小异。

在对舆论的不断研究中,徐宝璜也对舆论的能力有了更理性深刻的认识。徐宝璜早期受梁启超等学者的舆论观影响,认为新闻纸是近代文明中势力最雄伟的东西。此时他对舆论之能力还略为片面,将舆论的能力过于夸大,但后来他通过袁世凯称帝以及张勋复辟皆因舆论的反对而失败等历史事件认识到了舆论的强大效力③,也通过舆论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有限贡献认识到了舆论的不足之处,从而对舆论的功能逐渐形成了更为科学理性的认识。

报纸和舆论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报纸因自身的特性,介入到舆论形成与产生作用的各个环节中,这种介入构成了它与舆论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徐宝璜先生认为新闻报纸是社会的耳目,为了构建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报纸应该实行其社会公器的价值,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反映公众呼声。正当的舆论来源于报纸对事件真相的客观详细报道,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以及产生的意见都离不开新闻媒介。因此,如果报纸偏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原则,就会丧失其发挥社会效益的能力,且不能发挥其影响力。

在徐宝璜先生看来,代表舆论是报纸的重要功能,过去的报纸代表民众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制约并发表意见,如今的报纸还代表民众向政府提建议并对世界发表意见。在现代社会中,舆论的形成离不开个人意见的公开表达,而公开表达也离不开新闻媒介这一渠道。因此,新闻媒介凭借其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作用形成了如今的公众代言人、民意表达的角色。

在“代表舆论”之外,徐宝璜先生还认为报纸有“创造舆论”的功能。他认为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公众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以作为公众判断、决策的依据。新闻报纸要通过持续不断地提供信息,构筑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创造正当的舆论,实现新闻媒介引导舆论的功能。

徐宝璜先生论述到创造舆论的方法有三。第一是登载真正的新闻,作为读者判断的根据。对于营私舞弊或者出卖国家权利的人,新闻媒介只需要客观真实地报道,不需要鼓动舆论起而攻之。二是访问专家或者“要人”。对于内容复杂或者过于专业的问题,在普通读者无法依据常识判断时,新闻媒介可以就相关问题采访这一领域的专家,征集他们的见解及建议,以供公众参考。这也可以引起正当的舆论。三是直接发表精确的社论,以唤起大众的关注。这一举措强调了新闻媒介通过持续对公共事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来表达观点立场,吸引舆论的注意力。面向大众的新闻媒介发表的观点由于影响力和公开性容易成为主流意见,从而使公众将其视为多数意见而遵从并附和,最终达到引导舆论的效果。

三、徐宝璜新闻舆论观的启示

徐宝璜一生热衷于新闻教育和新闻研究,他的舆论观点距今已过去将近一个世纪,但充分体现了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现实所进行的深刻思考,对如今的新闻媒介正确认识舆论的影响力、做好舆论引导工作都具有重要启示。

首先,要正确认识舆论的力量。近年来,互联网空间的开放性、低门槛与匿名性让人们能自由在网络上表达自己的意见,舆论的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大爆发。除却传统媒体,自媒体在舆论导向与把控方面的影响效力也逐步凸显,且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其影响力在舆论场中的权重越来越大,一件事情有了舆论的加持,其影响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这不仅引发了新闻传播领域对于舆论的关注,也使民众、新闻媒介和政府更加重视舆论的力量。

其次,新媒体的发展让公众发表意见、诉求利益的渠道越来越广,他们开始主动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各种声音和意见兼容并包,但也导致新闻媒体在代表舆论方面的影响力有所减弱。比如突发重大事件中的媒介失语现象,信息过载和碎片化的情况也越来越严重,使得舆论场中的意见表达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在这种情况下,官方媒体就需要发布即时而权威的信息,占领舆论高地,缓解公众的信息焦虑问题,为他们更好地答疑解惑,引导舆论走向正轨。

四、结语

徐宝璜先生对舆论的定义、舆论的能力以及新闻媒介与舆论的关系的细致论述在经历近百年的时局变化后仍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从中可以发现,舆论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紧密相连。新闻媒介要发挥好其代表舆论、创造舆论的作用,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构筑良好、健康的舆论环境。

注释:

①关梅.论徐宝璜新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进步意义[J].新闻知识,2009(08):101-103.

②徐宝璜.舆论之研究[J].北京大学月刊,1920(09).

③吴林红.中国现代舆论研究的一座高峰——论徐宝璜舆论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新闻世界,2012(08):188-190.

猜你喜欢
新闻媒介新闻学舆论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重造新闻学
——网络化关系的视角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下的新闻媒体传播管理研究
『解困新闻学』的特征和本质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转型期我国新闻媒介公信力缺失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介平台整合与流程再造
教育政策话语与新闻媒介话语间的解读与沟通*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