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专题片剪辑中的转场技巧

2020-02-23 07:23彭染红
视听 2020年8期
关键词:转场专题片梅兰芳

□ 彭染红

电视专题片剪辑就如同写文章,是一项充满智慧和想象力的工作。从一开始的策划,到拍摄,到最后的剪辑,整个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画风。如何让剪辑后的成片看起来自然流畅,浑然一体?这就涉及电视转场技巧了。由于电视和电影在转场方面有许多共通的技巧,可以相互借鉴,本文在探讨电视专题片的转场技巧时,也同时介绍相关电影中的转场技巧。

一、转场的方式

转场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一般来说,转场常用的方式包括渐隐渐显、空镜头、遮挡、叠化、解说、特技、硬切等。在专题片中,转场技巧的使用比比皆是,比如最近热播的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以城市为独立篇章,在介绍一个城市的不同地点时,制作人都会用特效动画作为转场,串起不同地点。又如纪录片《高三(16)班》,在不同时空转换时经常用全景空镜头实现转场。

从制作角度来说,电视专题片的转场又分为有技巧转场和无技巧转场。其中有技巧转场包括前期拍摄转场、后期编辑转场。前期拍摄转场的经典手法包括遮挡、出画入画、甩镜头、虚焦点等。常见的后期编辑转场手法有淡出淡入、叠化、翻页、静帧等。

二、有技巧转场中的“技巧”

前期拍摄转场比较考验编导的策划和场景统筹能力,它要求编导在未真正开始拍摄之前,就要充分考虑好镜头的设计和场景的调度,为后期剪辑创造有利条件。人民网曾经发布的进博会宣传片《40年,中国与世界》就多次使用了前期拍摄转场,如上海南京路的快速扫描镜头以镜头拍摄相似性手法切换到超市购物车的快速推进,又如飞机模型制造企业以飞机内容相似性手法切换到孩子手中的玩具飞机,再转换到上海浦东机场上空正在航行的真飞机等。这些镜头切换关键元素的拍摄都是在策划阶段就做了充分设计,把内容直接融入到了转场镜头拍摄中,体现了编导高超的策划能力和匠心独具的巧思。

后期编辑转场的技巧性相对较差,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小片头的转场、插入黑场或者直接淡入淡出。因为过于生硬,专业人士一般较少采用这样的转场方式。比较高级的后期编辑转场同样需要智慧和技巧。

后期编辑转场的运用在电影中更为典型,比如2009年上映的宁浩导演电影《疯狂的赛车》,该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因0.01秒之差而与金牌擦肩而过的职业自行车运动员耿浩的故事。电影从开头开始,每一个场景转换时都采用一个特别的建筑物画面特技插入正片,例如一开始演员问“谁会开船”,画面迅速切入一艘船的动画画面,随后转场到宾馆,随着一个寺庙的动画画面切入,镜头又迅速转场到寺庙的内部。

当然,大多数时候,剪辑的过程中会将前期拍摄转场和后期编辑转场手法综合运用。比如,2017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一条狗的使命》,讲述了一条狗贝利经历多次重生,在一次次生命的轮回中寻找不同的使命,最后又回到最初主人身边的故事。贝利多次死而重生,电影采用了多个故事的组合,出现了多个时空的多个场景。而每一次这条狗死而重生的时候都使用了转场技巧,如镜头的逐渐虚化、晃动、镜头的遮挡等,这些转场中既有需要拍摄时设计好的前期拍摄转场,也有后期剪辑时采取的编辑转场。多种方式的转场把多个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

三、无技巧转场才是最有“技巧”的

无技巧转场虽名为“无技巧”,但其实它才是最有技巧的,也是最考验编辑功力的。要将转场转得了无痕迹,让观众毫无察觉,这比有技巧的转场还要困难。

无技巧转场的手法很多,例如利用相似性因素(例如进博会宣传片《40年,中国与世界》大量使用的同类物品)、承接性因素(如承上启下的画面)、反差因素(如从大红场景变换到大绿的场景)、隐喻(如从人摇到大树比喻顶梁柱的手法)等实现转场,或者利用解说词或同期声先入画来转场,还有利用空镜头(如英雄人物牺牲后常见的高山大海松树等画面)、两级镜头(如大全景接大特写的剪辑方式)、主观镜头、运动镜头等实现转场,种类非常丰富,可考究性和艺术性非常强。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影》就多次使用了两级镜头、动作连贯性等方式转场,比如主演孙俪在后殿中推开门,用动作承接性转场,下一个镜头进门,自然转场到了密室。又如在密室中男女主角的中景,下一个镜头切换到了气势恢宏的沛国大殿大全景,这是通过两级镜头和空镜头来转场。

转场镜头相当于文字的另起一行,厉害的剪辑师要么能做到转换完全不留痕迹,在观众不经意间就实现了场景的转换,要么刻意加大反差,故意留下明显的痕迹,产生对应的节奏感,比如红彤彤的婚房,四处一片红色,突然切换到生机盎然的田野,从大红转换到大绿。不留痕迹和刻意反差,这两种做法看似矛盾,但是如果用心领悟就能理解其中的真谛。

在无技巧转场中,最考验功夫的转场方式是相似性因素转场、承接因素转场、反差因素转场、遮挡转场等。这些转场方式都需要编导在拍摄前期做好充分的策划和场面调度。2006年上映的《疯狂的石头》是转场技巧方面的一部经典教科书。影片中许多地方使用了饶有趣味的相似性因素和承接性因素转场方式。例如电影开头部分,交警查车时,黄渤从交警背后举起锤子企图袭击交警,突然远处传来撞车声,通过动作的承接因素快速转场;随后货车关门的动作切换成小车开后尾厢的动作,动作承接转场;还有厕所马桶上闪烁的红点切换到铁路隧道中的红灯闪烁,同样也是内容相似性的转场。很多转场设计得十分隐秘而又韵味十足,值得反复品味。

四、历史人物纪录片中多种转场方式的综合运用

谈到多种转场方式的综合运用,就不得不提电视专题片作品中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历史人物纪录片。在讲述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时,主创者不可能去拍摄已经逝去的人物和已消失的场景。编导常用的办法是用历史资料图片或遗迹拍摄再配合相关人物的访谈。文献纪录片的拍摄有四个要素:现实时空(曾经生活的地方今天的样子,或者与今天产生的联系)、历史时空(历史文献资料等)、情感时空(人物的亲属、朋友、相关线索人物等的回忆、介绍)、精神时空(人物留下了什么给后人)。从这四个方面同时入手,人物才能丰满起来。而这么多种时空的组接,就涉及到转场的技巧。

央视有一部文献纪录片《又见梅兰芳》,常常被拿来作为文献纪录片中转场技巧的典范。2006年上映的纪录片《又见梅兰芳》,借助中国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资料库中所有关于梅兰芳的影片素材,以及梅派艺术较重要传人、梅兰芳幼子梅葆玖所提供的梅兰芳生前留在世界各地记录他生活和舞台艺术的影像资料,以及通过采访梅葆玖得到的其记忆中的父亲形象,还有再现梅派弟子(梅葆玖、李胜素、魏海敏等)重新演绎的梅派经典剧目片断,讲述了大师梅兰芳的故事。《又见梅兰芳》的开头从一张罕见的梅兰芳吸烟的照片切入,照片中似有似无的袅袅青烟,引申出解说“对于很多人来说,梅兰芳的形象就像一缕青烟无迹可寻”。在随后的讲述中,全片多次采用转场技巧,例如从袅袅青烟切换到梅兰芳的历史影视资料,这是无技巧转场中的相似性因素手法;从梅兰芳儿子梅葆玖的视角(在台下看台上的表演),通过空镜头自然转场到演员在台上的表演;再通过无技巧转场中声音先入的手法,利用典型音效转场,再现梅兰芳的京剧魅力;此后,又采用梅兰芳故居门口小路的空镜头转场,引出梅兰芳的生平等。虽然历史资料已经十分稀少而且视频资料不佳,但通过转场和各种拍摄手段的结合,历史人物的宝贵视频图片资料反而成为全片最大的亮点。

五、结语

优秀的电视专题片是一门集合了多种影视创作手法的艺术形式,而电视专题片的转场,是优秀的编导熟练掌握电视语言的自我展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要制作出好的电视专题片,设计出最完美的转场手法,必须在多思考、多学习、多练习、多钻研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推陈出新。

猜你喜欢
转场专题片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影视动画分镜头设计中的画面转场研究
民用直升机新机交付转场模式研究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大型强制间歇式沥青搅拌站转场快速拆装施工工法
名旦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