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价值与内涵拓展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

2020-02-23 16:17许思明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陈情表语感文言文

◎许思明

文言文是我国的经典文化典籍,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对文言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让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开掘与拓展其文化价值和文学内涵,以实现新课改的核心价值。另外,文言文也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其在高考考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很大,这说明了文言文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目前从整体的卷面得分情况分析,文言文的得分还是比较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文言文理解不到位,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的文言文教学中,应根据文言文的实际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方略,从而提升并充分挖掘文言文的文化价值和文学内涵。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价值分析

(一)文学价值

中国历史悠久,文言文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内涵丰富且多彩,博大而精深。文言文书写文体涉及哲学、政治、法律、经济、教育、医学、军事等等各个领域。所以文言文的学习是打开我国历史文卷的一把钥匙,是具有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意义,这是文言文的文化价值所在。只有对过去有详尽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去展望未来。所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具有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和其自身文学内涵的重要使命,让学生更能读懂文言文中每段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领会作者所传达形而上的精神意志。我们学习文言文,其目的不光是能读懂,更要懂得文言文所具备的丰厚文学价值所在。

(二)教育价值

文言文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当今社会不良风气有抵御作用。高中学生在核心素养的教育体系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而文言文恰是最好教学渗透方式。高中教材中《陈情表》突出忠孝难两全,还注入作者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曾有人说:“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此话出自何处不曾记得,但是读诗文情到深处泪流满面是读者与作者的精神共鸣。《陈情表》不仅是记叙了其四大不幸,更在阐明其主观意愿,侧重说明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问题,其作者李密通过多次委婉、恭敬、甚至谦卑的表达抗旨不遵而惹下的杀身之祸,通过运用情真意切且简练流畅的文言打动了司马炎,允了他的“奉养终老”[1]。所以文言文教学更具有教育价值,不但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更能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塑造完美人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的急功近利

以教学考核为目标,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为了尽可能在该考试单元拿到好成绩,往往对考试必背的文章进行理解背诵,不作背诵的考试篇章就没有进一步深入研究。没有经过通篇理解或是全文的理解,包括其字、词的理解,难于完整全文背诵。如《陈情表》中出现官职变动就可以用很多词来表达,如除、赏、擢、迁、徙、谪、拜、出、去、黜、放、陟、夺、罢、复等词语都表达官职变动的意思[2],如果仅仅背诵课文的单一词语理解意思,那其出现在其它篇章就无法理解了。

(二)教学方式方法单一

就目前教学方法而已,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文言文实行“读—译—抄—背”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累,却是收效甚微。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这“填鸭式”的教学甚至于会产生反作用效果,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与吸收。

(三)忽视过程知识积累

因高中课程非常紧张,各门科目的任教老师都在想着“法”利用学生的下课时间,同样的语文课程所学的内容已经是排满了整个学程。所以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只有一个步骤“课本——课本—课本”,当然能选入教材的文章都具有其经典性和教育意义的,但是教师完全是以教材为主,却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文言文的基本功非常差,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迁移。由于阅读面窄,在高考文言文板块,就算同类型题,也会因为看不明白读不懂导致失分。

(四)学生畏难心理明显

高中时期所学的各个科目比较多,学生的压力非常大,文言文理解不比现代文或是白话文,其需要一定的文体知识储备量,花费的时间又非常长,尤其是虚词的应用和理解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最害怕看到文言文教材中出现的几个字“背诵并默写全文”,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畏难心理、排斥心理。有了这样的心理背景,文言文教学也好,学生阅读也好,效率是低下的。

三、具体改进方略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文化价值与文学内涵的培养,创新文言文的有效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从而学会运用掌握的基本文体知识进行迁徙应用,从而提高高考文言文考核成绩。

(一)寻找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平衡点

什么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是指以升学考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拓展和发挥。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科目的核心素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3]。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既要适应应试环境,也要确保学生素质能力的提高。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以学生为教学的目标主体地位,重视教师的“教”也应重视学生的“学”,通过创设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对文章要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总结、归纳知识。比如合作阅读法、游戏竞赛法、归纳总结法、温故知新法等等,文言文的教学模式是灵活变换的,所以其教学方法也是随机应变的。

在归纳知识点时,做到温故知新,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以已学习的知识作为基础。如《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可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内容分类归纳。

(三)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移能力

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知识迁移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要想实现迁移的产生,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素,一要有教师的指导;二要掌握知识结构特性;三要有迁移知识的核心定势,它是指同一种现象进行定向迁移;四要有合适的媒介,相似的知识容易产生迁移。比如有同一作者的文章进行知识迁移,同一类文体类型的知识迁移等。

例如《滕王阁序》这个千古奇文、妙文,同时也是高中文言文中的教学难文、硬文。学习该篇文章重点要注意理清文章思路,以及行文结构,以及文章中优美的对偶格式。其次在进入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知识迁移教学法,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从而对比两篇文章异同之处。

另外还可以运用同一作者的作品迁移学习,比如在学习《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其本人都有哪些作品,生平事迹等拓展学习。

(四)鼓励学生诵读文章增强阅读语感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人们对文字的一种灵敏度,而诵读是最好增强语感的方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充分说明诵读对语感培养的作用,同时通过诵读能把握语感的形成,更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文章的联想力,从而更易于掌握文言文的相关知识。

诚然,高中文言文教学以基于其文化价值与文学内涵出发来培养学生,以加强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的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迁移学习,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整体质量。

猜你喜欢
陈情表语感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双赢的智慧——《陈情表》个性解读
会背与会默写
《陈情表》何以能打动晋武帝
《陈情表》新读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