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商隐的无题诗

2020-02-23 17:06徐晓东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亡妻双关李商隐

◎徐晓东

李商隐系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极富独创性,诗中最为人传诵的是他的无题诗,他的诗为唐诗开拓出新境界。清初评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1]李诗侧重抒写人生感慨,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这在前人诗歌中不多见。这些诗词语绮丽,意义隐晦,自清以来,注家峰起,聚讼纷纷,莫衷一是。在此,我不揣浅陋,谈谈自己的理解。

词穷而后工

政治上成为牛李党争的牺牲品,爱情生活的悲剧性和诗人十居幕府天涯羁旅漂泊无定的生活铸成了李商隐含隐无限悲痛的无题诗。

穆宗时期,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牛李党争,前后持续四十年之久。李党排斥进士,主张“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而牛党力主选用仕宦应以辞采为先,他们通过科考,结党营私,互相援引。李商隐年轻时曾三居牛党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幕,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开成二年应进士第时又曾得到楚子令狐绚推荐而登第。令狐楚去世,李商隐赴泾原节度使李党王茂元幕,并娶了王的女儿。长期执政的牛党以为他背恩忘义,诡薄无行,一直不录用他。而李商隐却是一位有政治抱负的诗人,“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表达了作者欲旋转乾坤的远大抱负,但诗人的远大抱负一直未能实现,崔珏《哭李商隐》有“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句子,读后令人为之叹息,感伤不已。“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流莺》自喻政治上失意。我们认为,政治上处于腹背受敌的牛李党争的夹缝中,使诗人的感情常常受到压抑,这是他的诗歌特别是无题诗过于感伤、含蓄和隐晦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诗人的爱情生活也充满悲剧性。李商隐在结婚之前可能有过多次恋爱,但都终归失恋,这使诗人的感情受到巨大创伤。诗人26 岁同王茂元女儿结婚,婚后夫妻和睦,幸福美满,但851年夏秋之交,王氏不幸病故,诗人悲痛欲绝。《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夜冷》《房中曲》等都抒写了丧偶哀思。此外,诗人和女道士宋华阳姐妹有过一段暧昧关系,这是封建礼教和道门清规戒律所不允许的。

再者,诗人曾十居幕府,辗转迁徙,天涯沦落,居无定所,所以李诗中多见天涯羁旅之感,这也是他无题诗多伤春伤别的一个原因。

刻意伤春复伤别

李商隐在绝句《杜司勋》中用“刻意伤春复伤别”来概括杜牧诗歌的主要内容与基本主题,我们认为此句不但评杜,亦属自况,也能基本概括李商隐无题诗的思想内容。伤春者是写“坐看流年轻度”(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而功业未成的无限惆怅;伤别者是写天涯羁旅之感,写相思之苦。

爱情诗(含悼亡诗)。李商隐无题诗中传诵最广的是爱情诗,如:“相见时难别亦难”“飒飒东风细雨来”“凤尾香罗薄几重”“来是空言去绝踪”等诗,抒写爱情生活中的执著与缠绵、离别与期待、忧伤与苦闷,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江淹在《别赋》中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这首无题诗以“别”字为通篇主眼,纵观全篇,我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诗,写自己对亡妻王夫人刻骨铭心的爱与思念。首联写生死两茫茫,隔世之憾已是无可挽回。古语云:别易会难。李商隐翻出新意,着一“亦”字,写出“相见时难别亦难”的名句,没有相见就无所谓离别,写别亦难的实质是写相见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是寓情之景,写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情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无限怅惘的失落的精神状态的写照。首联语极悲,极无奈。颔联写自己对亡妻的思念不死不休,语极悲痛。颈联写自己对亡妻朝思暮想,以致形容渐枯槁,鬓发逐渐斑白。尾联中“蓬山”本指东海中仙山,这里指亡妻魂归之所,此联写希望亡妻常来梦中相会。

寓言诗。我们联系作者身世遭际和有关诗文,可以看出一部分无题诗托寓痕迹比较明显。关于这类诗,作者自己曾解释说:“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2]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这类无题诗有“八岁偷照镜”、“重帷深下莫愁堂”、“照梁初有晴”等诗篇。

如无题二首其一《八岁偷照镜》,诗中所写人物,可以说是作者的影子。诗人自小有凌云之志,但诗人出身寒微,“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3]唐代重视门第,不是名门望族出身的读书人,是很难顺利地踏上仕途的。关于这首诗,清人姚培谦说:“迤逦写来,意注末二句。”[4]末二句作为诗眼,寓托了诗人忧虑前途的心理。

其它寓言诗,像“照梁初有晴”写女子幽怨不平,“重帷深下莫愁堂”写幽闺女子生涯如梦,居处无郎的境遇;“何处哀筝随急管”写老女无媒,自伤迟暮的心理。这些诗都是别有寄托,大致写落拓不遇之感。

政治诗。无题诗中也有政治诗,如七绝《白道萦回入暮霞》。李商隐的七绝被清初诗论家叶燮评为“寄托深而措辞婉”,我们认为这首无题诗是一首影射安史之乱的政治讽刺诗,辛辣地嘲讽了安禄山反叛朝廷的肮脏野心并未如愿以偿,同时还含有人君误国,百姓遭殃之意。

自伤身世的无题诗。李商隐一生坎坷淹蹇,命运多舛意多违,这一点在他的诗歌中不可能没有反映,作者的咏物诗几乎都是作者自况诗。作者笔下的嫩笋、牡丹、秋柳、秋蝉、落花、流莺以至锦瑟,“无不有一义山在”。

无题诗中也有自伤身世之作,如无题性质的《锦瑟》。“思”为全篇主眼,这由尾联的“追忆”可得到佐证。首联写佳人鼓瑟动作急促,音节繁复,似诉平生不得志,诗人闻锦瑟所奏悲音而追忆逝水年华;颔联和颈联连用四个典故,表现的既是迷幻、清寥、哀怨、虚缈的音乐境界,又是诗人所历的人生境界,与瑟声共振的心灵世界;尾联意谓如此情怀,不只是今日追忆无从,而在当时已是让人无限惆怅。[5]另外,无题诗中还有抒写怀古思乡之情的作品,如“万里风波一叶舟”。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善用绮丽精致的文字表现颓唐情绪。无题诗的意象雕金琢玉,美不胜收:金翡翠、绣芙蓉、玉郎、金蟾、珠箔、芙蓉……,用事中的蝴蝶,杜鹃,萼绿华,杜兰香,贾氏窥帘,宓妃留枕等也让人眼花缭乱。无题诗的语言除艳丽外还很精致,对仗工整,比喻新奇贴切。锦心绣口的李商隐用华美的形式表现说不清、解不了的迷惘、失落、幻灭、凄怨和孤寂。

善用事。“用事之僻,始见商隐诸篇。”辛文房《唐才子传》讥为“獭祭鱼”。李商隐在用事上掌握了“不啻从口出的技巧,使难以明言的意思得以畅达,使易于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6]但无题诗用事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令人费解。

善用双关手法。李商隐善用双关修辞,含蓄表达思想情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中,“丝”与“思”,是谐音双关;“泪”既指热烛流油,又指人之泪水,是意义双关。再如“金蟾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一联中,“香”与“思”谐“相思”,含蓄表达女子春心萌动的内心世界。

一首首无题诗,是多愁善感的李商隐留给后人的一首又一首悲歌,正是这些悲歌,引发后人一吟三叹的攸攸情怀。

猜你喜欢
亡妻双关李商隐
语音隐喻视角下的韩国语谐音双关句研究
嘲桃
石榴
感悟“双关”修辞 提高习作能力
录唐?李商隐《无题》诗(草书)
老人定制亡妻人偶就像看到了年轻的她
双关
亡妻作媒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