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2020-02-24 19:48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崔淑慧许源海
师道(教研) 2020年11期
关键词:爱华餐具客人

文/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崔淑慧 许源海

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如何,基于这样的想法,我们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菜、中国饮食礼仪和中国饮食观念的认知进行访谈,以此探讨对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本次访谈对象为来自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10名泰国来华留学生,来华留学均在四年以上,且来华经历较为丰富,他们一般在中国两个以上城市留过学,既有华裔,也有非华裔。

一、访谈发现: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缺乏整体性认知

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多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饮食现象的直观认知。对中国菜的认知方面,认为中国菜种类丰富、食材新鲜。虽然来华之前就对中国菜有所了解,但来华之后发现中国菜的种类特别丰富,超出自己的想象,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菜,有不同的口味,每一种中国菜各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中国食材种类多,质量好,蔬菜水果都很新鲜,味道甚至比泰国的好吃,但也对一些食材感到奇怪。

对中国人待客的认知方面,泰国来华留学生认为中国人热情好客,主人在各个方面关心客人,点很多的菜,感觉客人没吃饱时会主动加菜,向客人介绍和推荐菜,帮客人洗餐具、夹菜、倒茶等,泰国来华留学生非常欣赏这种重视客人、照顾客人周全的待客之道。

对中国饮食卫生的认知方面,泰国来华留学生认为中国人不太注重饮食卫生,有人用背心式塑料袋来装食物,还会把热的食物装在泡沫饭盒里。此外,中国饭店声音嘈杂,有些泰国来华留学生形容中国人在饭店内喊着聊天。

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和饮食观念的认知大多局限于能够感知到的行为层面的文化,缺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整体性了解。

泰国来华留学生不知道在饭店吃饭时餐桌上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碗、盘等餐具,每种餐具的具体用途是什么。虽然知道中国人有喝茶的习惯,但是对中国人随身带茶杯的现象不理解,也不明白茶杯里泡的是什么。此外,对中国的上菜顺序也不太理解,不理解为什么在饭店吃饭总是先上菜再上米饭,先上素菜再上肉菜。泰国留学生对中国的请客文化虽有了解,但也了解不够,以为中国人每次说要请客时都要让对方请客才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此外,中国地域广大,各地都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泰国来华留学生会将某地的饮食习惯当作全中国的饮食习惯。如吃饭之前用开水(或茶水)洗餐具是广东人的习惯,但泰国来华留学生不知道这仅仅是广东人的习惯,以为这是全中国的习惯。而且,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开水或茶水来洗餐具,也不知道用来洗餐具的水是否只能洗餐具,还是也可以饮用。

二、开设《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必要性

由上可见,泰国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非常浅表的层次,对中国饮食文化缺乏整体性了解,面向来华留学生开设《中国饮食文化》课程很有必要。

1.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从感知到理解的桥梁

王志强在《跨文化诠释学视角下的跨文化接受》一文中提出,跨文化接受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跨文化感知阶段,是通过感官对可视的他我文化现象获得的文化印象;第二阶段是跨文化体验阶段,在跨文化感知的基础上从只关注可视、可感的和有形的文化现象,去体验和关注这些文化现象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次文化因素,如文化观念和文化价值等;第三个阶段是跨文化理解阶段,是指在本我文化背景下对他我文化符合其文化规范的理解过程。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停留在跨文化接受的第一阶段,即文化感知阶段,他们在留学过程中通过感官对可视的中国饮食文化现象获得了较为直观的文化印象,但由于接触中国社会的时间相对较短,接触面较窄,接触的深度有限,因此很难通过自己的感知对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和深层次的文化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更谈不上跨文化理解了。

比如中国的请客文化,不仅涉及到饮食方面的文化,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方面的文化。泰国来华留学生只知道请客的人付钱,被请的人不用付钱,但对中国人的客套文化显然不了解,因此才会有“如果中国人说要请客,我们就要让他买单,如果不让他买单会失礼”的认识,也才会出现每次都是中国人请客的情况。观念层面的文化是最难了解和理解的,如果不经过专门的讲解和学习,外国人是很难了解和理解的。

开设《中国饮食文化》课程,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及深层次文化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使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有较为系统的了解,然后再用课堂上所学的文化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从而形成“现实感知-文化知识学习-文化再体验”这样一个从“实践-课堂-实践”的不断循环的过程,从而加深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

2.有助于培养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

由访谈可知,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多为以直观感受为基础的感知,有正面的感知,也有负面的感知;有些感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有些感知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对于负面的感知、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感知,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让他们形成对中国饮食文化的错误认识,进而形成对中国的负面印象,这不利于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培养。

中国人热情好客,请客的时候,为了招待好客人,会点种类丰富的菜品,越是尊贵的客人,越是隆重。由于点的菜比较多,一般是先上菜再上主食,目的是让大家充分享受各种菜食。但由访谈可知,由于泰国来华留学生不了解这种现象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只看到了表面现象,觉得中国上菜顺序奇怪,吃饭铺张浪费,中国人的热情和好客被理解成了奇怪和浪费。

中国人非常注重饮食的养生功能,日常饮食中,对如何吃(喝)得健康非常重视,常常通过饮食的方法来保护、修复或者提高自己的身体抵抗力。老师由于用嗓较多,很多老师在水杯里泡一些中药材,以保护嗓子。但泰国来华留学生显然对这种养生文化不了解,所以才会对中国老师茶杯“里面有什么东西浮来浮去”感到奇怪,并说出“在泰国没有谁拿茶杯去上课”这样的话。

泰国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负面认知及误解,好多是由于不了解中国饮食文化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引起的,如果这些负面认知、误解一直存在于泰国来华留学生的脑海中,不利于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培养。通过《中国饮食文化》课程的引导,帮助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符合实际情况的观念和认知,有助于来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中国文化深层次的了解及接受,有助于对来华留学生“知华、友华、爱华”的培养。

猜你喜欢
爱华餐具客人
小客人
做一个好客人
餐具叮咚
第一次拔牙
被蛇咬的客人
看餐具,识鸟喙
神奇的光
不常见的客人
有趣的西式餐具
在厦金胞张爱华孝亲牵起两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