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4 02:56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笔记导图物理

董 硕

(江苏省新沂市实验学校 221400)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发展迅速,逻辑性增强.而物理学科是一门偏向理性的科目,因此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理性思维力的培养,增强学生思考物理问题的方式和能力.思维导图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都应用广泛,尤其是对初中物理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指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知识进行识记,也可以用在实际解决物理题目中,甚至可以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整理物理笔记,以完成知识的整合和再现.下面,就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各种应用方式做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一、思维导图可以强化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对该学段的学生而言相对抽象,这就导致学生单纯地依靠自己很难解决问题.对于一门新接触的学科,各种形式和内容的物理学概念就给学生带来了挑战,举个简单的例子,学生对力学并不陌生,随手提起重物靠的是力,骑车逆向来风也和力有关,这在生活中都很常见,但是真的涉及到力学的相关概念的时候就难了很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上坡时的牵引力、摩擦力,在水中的重力、浮力等等,让学生焦头烂额.那么,怎么在尊重物理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高效地区分开这些五花八门的概念问题?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的时候就可以看出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出三种物态之间紧密联系的益处.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固体、液态和气态三种明显的物质状态是学习的重点,这三个概念在理解上比较简单,即物质的形态决定了它们被如何命名.而由此引出的关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就没有那么简单.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出错率相当高,究其根源和不能清楚地识记住这些种目繁多的物理概念有直接关系.举个例子,学生知道夜间温度下降会形成小水珠,但是因为对概念识记不清就不能表述出来这具体是那种物理现象,就无法解决相应问题.传统的物态变化思维导图常选择“三角形”的导图模式,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楚地记住吸热和放热的现象,也可以选择横向的导图,即固态在最左边,液态中间,气态右边,那么上半部分便可以用顺向箭头来表示熔化、汽化,再在上部建立一条顺向箭头由固态直指气态用来识记升华,下半部分就相应用逆向箭头分别表示凝固和液化,并且标注气态直接到固态的凝华.为了更加清晰醒目,也可以指导学生在绘制导图的时候选用不同色彩.比如吸热现象可以用红色标识,而放热则用蓝色.基于这样的思维导图,三态变化的内在联系便一目了然.

二、善用思维导图解决物理学科习题

就像是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常常用到“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善用思维导图也能够高效解决物理习题.鉴于物理学科的抽象性,很多练习题只依靠对题目文本的解读并不能明确直观的解题意图,但是有思维导图的帮助就可以将具体的问题和相应的图示构建联系,从而完成题目和思维导图的一种转化,直指问题的关键点.这样就可以解决解题过程中思路不清的问题,而且头脑中的已知条件和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因此教师应该对这种形式多进行训练,在学习《在光的世界里》这一单元内容的时候,就有很多涉及到用思维导图解决具体题目的案例.

在学习平面镜成像的时候,对于一些简单的成像现象学生能够理解,但是在解决相关习题的时候就需要加入适量的思考.例如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对着一面镜子走来的时候,从视觉的观察上我们认为他在镜子中的像是变得越来越大的,当靠近镜子的时候,好像成像最大.可是这个答案无疑是错误的,那么在引导学生思考的时候就可以通过画思维导图分析成像原理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人眼看到平面镜所成的像实际上是一个虚像,它的成像原理是依据光的反射,那么,通过改变物距来不断更新成像,就会发现其实物体的大小一直都没用改变.基于此,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再比如解决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问题时,就要大量借助思维导图分析相关的题目.从简单的对称法找光源,到准确运用光路图法,都是思维发散的一种直观体现.例如在进行视力检查的时候,因为空间大小问题,很多时候就借助这种成像原理.视力表往往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然后被测者通过识别对面平面镜上的像来检测视力.那么在解决这种相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通过导图来分析从哪个角度看到自己哪个部位的问题.

三、指导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合物理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笔记一直是一项良好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做课堂笔记也是必要的识记形式.但是在做笔记的方法上,容易出现误区.倘若文科知识,事无巨细的一字不差或许也能够在复习的时候总结出知识点,但是倘若物理笔记也是这样,可以说就绝对是一种错误的方式.因为对于物理学科来说,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才能组成整体之和,如果一味只知道做笔记,必然会错过很多讲解和分析.所以即便是认认真真全部记录下来,课后再进行回顾的时候就会发现不懂的还是不懂.那么,这样的笔记无异于就是无效的“流水账”了.可是如果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这个弊端就不存在了.因为思维导图的绘制是在理解基础上的一种再识记方式,例如在学习《声》的内容时就可以巧用思维导图.

在物理课上,学生的关注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在听懂的情况下进行记忆,而不是奋笔疾书只依赖笔记.就像是在学习《认识声现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涉及到很多和声现象有关的知识点,敲鼓时发出的声音,弹吉他时发出的声音,敲击音叉时发出的声音等等,学生借助多媒体出示的图片和视频能够很直观地看到这些声现象,但是如果将这些现象一一记录下来再进行总结,无疑会让学生因为要一直在记感到手忙脚乱.可是如果在学习完这一小部分的内容以后在归纳的基础上再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就比经过这些例子可以得到什么是声源,且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那么就可以将“声源”和“振动”作为导图的核心成分,进而增添上各个事例,这样的笔记就简单明了又指意明确.再比如学习《乐音的三个特征》的时候,如果能把音调、响度、音色这三个特征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进行笔记记录,就能够在整体上把握住本课教学的重点.那么再针对每一部分进行细化,就能充实相应的内容.比如说对于音调来说,它的高低主要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所决定的,所以在音调的分支上,就可以加入“振动频率”,进而标识出“频率大,音调就高,频率小,音调就低”这种呈正相关的规律,不管什么时候再通过物理笔记回顾这一部分的内容,都非常清楚地体现了重点和考点.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作为中小学教学中的有生力量,应该广泛应用于教学实际当中.初中物理教学是抽象的教学,也是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变得直观具体的一种教学.教师要充分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好思维导图,不管是对物理概念知识的识记,还是在学科习题中的实战演习,抑或是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物理笔记整理形式,有思维导图的参与,学生的思维便能够得到切实地训练,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猜你喜欢
笔记导图物理
只因是物理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处处留心皆物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