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共生教学 建构化学高效课堂

2020-02-24 02:56孙志国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共生交流探究

孙志国

(江苏省丰县宋楼镇宋楼初级中学 221731)

“共生教学”模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成长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而教师逐渐转变成课堂中的辅助力量,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课堂设计的调整,师生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置换,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方案,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一、实验导入,感知整体框架

共生教学模型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导入环节对课堂的难点和重点继续感知,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课程导入的过程应当具备一定的学科特色.在导入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环境和学生的接受能力,使课前导入环节发挥引导学生感知实验过程框架、获得实验启发的目的.

利用实验过程进行课堂导入的方法,不仅可以使教师和学生获得更多的交流,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验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阶段式问答的形式实验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让学生在一步步探索过程中感知教学框架,获得良好的教学体验.

二、灵活延伸,引导自主探究

为了改善化学课堂教师讲授式学习的现状,教师需要在共生模式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学生基本掌握课程内容后,教师可以针对课堂内容进行其他学科或是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课外延伸,使学生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充发挥自主探究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教师给予学生大量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并且在课堂上对于实验过程出现的“意外”进行延伸,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

三、交流互助,碰撞思维火花

共生课堂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共同进步的共同体.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探讨,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互相帮助的重要作业,提升班级的凝聚力,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进行交换,使学生获得来自于其余学生的思维启发.

例如,在“燃烧与灭火”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掌握燃烧的条件,然后从燃烧的条件入手提出一些灭火的措施.教师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可以设置一些问题,互相讨论,查阅资料进行交流.一些学生的想法比较独特,他们从可以灭火的工具入手来思考灭火和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从调查到市面上许多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CO2,想到了CO2不能燃烧的性质,认为干粉灭火器的作用是隔绝燃烧物品与空气中的氧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十分有效的,思考习惯之间的差异可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全面发展.

相较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之间建立起的交流互助更为密切.因此,在共生模式下,教师可以作为辅助力量,在学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适当地给予学生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交叉碰撞,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全面发展.

以“共生教学”模型为基础的化学课堂摈弃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式课堂,使学生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注于化学课堂,还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从而推动化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共生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