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地方文化 发掘教育功能
——以永州地域文化为例

2020-02-25 09:30吴同和
师道(人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潇湘永州柳宗元

吴同和

我是江苏兴化人,7岁 (1948)随父母离开家乡,经长沙辗转而至于湖南永州。1963年7月,从高校毕业,步入杏坛,2001年退休。2000年跻身地方文化研究大军……转瞬间,七十有八矣!过往如梦,惊华发覆盖;江河若奔,愧浮生蹉跎。冥思苦索,获七言八句:

儿时揖别家乡水,求学传人湘楚中。

柳子桥头参钓雪,帝虞陵下诵南风。

穷经究典频怀古,染翰操觚偶致工。

勤勉劬劳常自励,清心寡欲度春冬。

近年来,或 “参钓雪”,或“诵南风”;渐感湖南永州虽为南蛮之地,历史文化积淀却非常厚重。宁远舜帝、江华盘王,俱帝王级人物;赐福汉瑶黎庶,施仁朝野官民。道县周敦颐,宋明理学鼻祖;零陵怀素,狂草独步儒林。柳宗元诗文作品,妇孺皆能上口;现当代名人李达、陶铸、江华,都是永州子民……江永上江圩女书,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浯溪碑林,居全国碑林之冠,大小碑碣计505方,其三绝碑 《大唐中兴颂》 (元结文、颜真卿字、浯溪石)乃稀世之珍。考古发现,道县玉蟾岩古栽培稻距今约1.4~1.8万年,是人类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陶片距今约1.4~2.1万年,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发现的陶片都要早好几千年!纵横上下,聚焦永州,由衷感叹: “人神怀古频说稻,尧舜寻根每誉陶!”意谓人神怀古,华夏寻根,定位永州,保准没错!

能在自然人文景观如此繁复特异的环境里教书育人,何其荣幸。作为教师,弘扬地域文化,发掘教育功能,责无旁贷。

然则欲弘扬,须了解,须参详,须研究,须整理;须透过自然人文景观表象,深入到文化内层,以寻求其深厚内涵,方可由感知而渐进为悟觉,从具象以至于抽象,进而上升至理性层面。积蓄达到一定的深广度,才有可能将自己的顿悟偶得诉诸文字,让更多的人了解永州,热爱这片人杰地灵的神奇土地。

另一方面,任何一处自然人文景观,都是一份资源。既是旅游资源,也是文化资源,更是教育资源。说到底,应该是教育资源。如山水胜境,既可陶冶情操,也可培养游人热爱祖国的情感,更是一份教育资源,可以化育子孙后代,培养健康情操。韶山、井冈山、延安瑞金、湖南屈子祠、雷锋纪念馆、南岳忠烈祠等,都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去,游学考察,仅止于五官愉悦吗?

我的永州地方文化之旅,始于20年前。眷顾过往,获取的教育,一言难尽;而 “了解” “参详”“研究” “整理”的点点滴滴,恰如雪泥鸿爪,些许印痕,回视则感慨万千!

加入舜文化研究大军后,多次拜谒宁远九嶷山虞帝圣殿神像,参加省市祭舜大典及舜文化学术研讨。聆 “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圣乐,似穿越时空隧道,进入 “大同”之境;思虞帝内圣外王之精神事功,圣帝明君的高风亮节有如九嶷山清风,扑面而来,心灵遂得以净化,悟觉也逐步升级。有了一定数量的 “积蓄”之后,退而研读四书五经及 《虞舜大典》相关论述,认真理解消化,久而久之,终于提炼成几个观点,不揣浅薄,呈之同好以请益。为展现一代圣人的帝王理想和贤圣胸怀,用心探寻 《南风歌》 《卿云歌》的隐含密码,阐述 “内圣外王”之大同理想与 “解愠阜财”的关联;欲论证 “舜帝一生,修身治国,以德服人,救苦救难,造福万民,恭谨劬劳,兀兀穷年。其仁孝德义已臻‘圣’ ‘神’之境,故尔为百姓万民崇仰”的结论,便借助资料和学者研究成果,以追溯 “图腾衍化与虞舜崇拜”的历史进程。展示内圣外王功德后,辩议虞帝为政之道第一要著是 “仁孝维系家国和谐”的命题;另一方面,阐发舜帝坚持执行 “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的政策,故致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方略……以上认识,均收录在 《船山学刊》等高校学报。荣幸的是,结合大舜德孝感地动天的论文 《修身行孝 养性致和》及书评 《寻根溯源论虞舜》《〈湘妃怨〉赏读》,诗文欣赏 《舜庙千秋在 人神共仰之》等,得以在高校学报发表;“舜文化系列论文”(5篇)荣获2015年“永州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宽猛相济 恩威并施——古代德治法治摭拾》,荣获“2015年在全省改革进行时的 ‘思与行’暨第六届湖南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论文”二等奖。《千秋伟业 万代圣君》的网络讲座吸引了不少听众前来围观点评,还有多篇论文、随笔、诗歌发表在湖南省舜文化学会会刊 《舜文化研究与交流》及 《语文报》《潇湘》等报刊。

常年生活在永州西山脚下,愚溪河边,耳濡目染, “福我寿民”的柳子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于是潜心研读柳宗元诗文,积极接受并传播柳子精神。近年来,瞄准柳宗元“永州心态”和柳宗元部分诗文,进行辩证分析和文本解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等高校学报及全国各报刊。主编 《柳宗元研究大系·晋湘篇》,受聘勘校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柳宗元研究 (1980—2005)》,编辑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会刊 《柳宗元研究》,参与 《柳宗元诗歌注评》的写作。在永州市电视台 “潇湘讲坛”开展 《抒怀言志 彪炳千秋》的电视讲座,应聘在网络主讲 《投迹贬谪地 寄情山水间》,担任湖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师生举办的 “走近 ‘千万孤独’的行者柳宗元”讲坛活动的主讲嘉宾。与湖南永州、广东清远、江苏南京等地中学师生交流学习柳宗元诗文的心得体会。在永州几所中学,创建并指导柳宗元研究课题,指导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师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柳学活动……

王子安 《滕王阁序》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无数事实说明,“物华”有赖 “天宝”,“人杰”方显 “地灵”。近年来,我开始关注永州的 “人杰”及其作品,大力宣传这些作家作品。曾为湖南科技学院七教授编著的 《潇湘文化概论》和民进湖南省委文化出版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锦绣潇湘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始人易军与陈毅丹合编的 《永州探秘》《循着徐霞客足迹游学永州》终审全部书稿,为本土多位作家的学术专著及文学作品进行赏析点评。如学习陈弘 《追寻理想的大学》,即推导 “真知灼见+身体力行=成功”公式的合理性;披阅唐之享 《岁月诗痕》咏物诗,旋体味其 “寄情寓志,脱化生新”的功力;品鉴陈仲庚 《本土文学:溯源与评论·本土作家评论》及论著 《寻根文学与舜文化根源性地位》《舜文化传统与和谐境界》,对其 “品类拔萃 鉴优溯源”的写作特色加以演绎;鉴赏杨金砖专著《潇湘文学散论》《潇水流域作家作品研究》及散文集 《迷失的归途》,对其弘扬本土文化的成果予以肯定。

易军、陈毅丹合编 《永州探秘》,参阅了大量相关著作,综合借鉴,汇萃集精,殚精竭虑,勤奋写作,成功地将永州山水景物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比较全面客观地描述了 “永州之野”的绚烂多姿,也颇有见地地破译了部分 “永州之谜”的玄妙神奇。该书以 “文化”为纲,以 “一个帝王”(舜帝)的传奇、“二条江水”(湘江、潇水)的蕴蓄、“三座名山”(舜皇山·人文、九嶷山·风水、阳明山·佛教)的人文、“四大文化品牌”(柳文化、瑶文化、女性文化、书法艺术)的流布、“五条文旅主线”(思想之源、爱情之源、人文之源、民俗之旅、生态之旅)的开发为目,将好生态、好风光、好物产与较深层次的文化渊源相互交融,相互勾连,图文并茂,叙议结合,探寻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轨迹,形象地解读了永州这本 “书”的厚重与精彩,彰显了永州在中国文明进步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

如果说 《永州探秘》是全方位介绍永州风土人情的通俗读物,那么,被列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传统文化重点推荐教材的 《潇湘文化概论》(北京: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6第一版),无疑是一本研究潇湘文化的理论教科书。

这本书,由湖南科技学院原党委书记陈弘教授领衔主编,湖南省舜文化学会会长陈仲庚、湖南省濂溪学研究会会长张京华、中国柳宗元研究学会秘书长杨金砖等七位教授合力编写。2016年秋季起,被列为湖南科技学院大一新生教材。三年多来,学生反响强烈。实践证明,该书对于弘扬永州地方文化,有不凡贡献。

关于编写 《潇湘文化概论》的动因,陈弘在书序 《不到潇湘岂有诗》写道:

在永州生活和工作,是一次极为珍贵的发现美、感悟美的精神之旅。我常常迷恋于潇湘之灵秀,感动于山川之奇峻,震撼于文化之厚重,仰止于这片神奇的土地所孕育的历代风流人物。每当徜徉潇水河畔,驻足阳明山巅,流连舜皇古道,远眺九嶷白云,总是情不自禁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怀历史长河的波诡云谲……

永州地方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源头,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不负大学文化传承使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经我提议,与陈仲庚先生、张京华先生、杨金砖先生一拍即合,联合我校长期从事永州地方文化教学研究的六位教授和一位副教授,历经近一年之久编著了本书。

——《潇湘文化概论》01页

《潇湘文化概论》在技法方面,其演绎推论,有别于一般通俗读物。教授们成功地将独具地方特色的舜文化、柳文化、濂溪文化、瑶文化、女书文化、碑刻文化等文化因子集于一册。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述说永州山水人文:“山水蕴蓄人文,人文不离山水”,山水人文,水乳交融,密不可分。作为教材,予学生五官愉悦之后,可使之上升至理性层面,实现 “不负大学文化传承使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终极目标。批阅教材,还可发现,由于各位教授行文各具特色,“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因而 《潇湘文化概论》呈多元多彩之象,可满足学生在获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各取所需。

陈仲庚教授善寻根溯源,多方求证。为彰显大舜仁孝之德、内圣外王之功,解读 “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之意,“德祖大舜·修身立诚·舜帝心传”章采用叙议结合,寻探刨底的技法,令人耳目一新。以下两段阐释补注,以儒家道统训诂 “允”之各义,点明 “诚” “信”同义,虞舜之形象呼之欲出矣!

关于柳宗元的 “心路历程”,陈仲庚教授借助 《江雪》《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二诗,进行深层次剖析,柳宗元永州十年之复杂情思,昭然若揭矣。他认为,柳宗元所描写的 (“千山鸟飞绝……”),不应该全是实景,更多的是他当时心境的 “外化”;而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之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乃是柳宗元 “因景而生情”的流露。故 “渔父” “羁鸿”者,实指之外,另寓深意。这个看法,很有见地,非常中肯。

张京华教授习惯引经据典,稽古发微。“濂溪风范”“碑刻书艺”两章无不显示这种风格。如 “濂溪风范”章篇首几句话:

濂溪先生留下两个儒家故事,一为 “窗前草不除”,一为 “孔颜之乐”。

《二程遗书》载,程颢曰:“周茂叔窗前草不除,问之,云:‘与自家意思一般。’”

《通书·志学》曾说:“志伊尹之所志,学颜子之所学。”《二程遗书》又载程颢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又载程颢曰:“某自再见茂叔后,吟风弄月以归,有 ‘吾与点也’之意。”其后程颐弱冠上书阙下,闲游太学,作 《颜子所好何学论》,深得胡瑗激赏。《宋史》称:“二程之学源流乎此矣。”

——《潇湘文化概论》117页

短短百余字,引古籍 《二程遗书》《通书·志学》《宋史》等3本,古文 《颜子所好何学论》1篇,援古人语辞达7处。均信手拈来,句句中的。

其他教授,风格俱各有千秋,遂致 《潇湘文化概论》精彩纷呈。杨金砖教授重铺叙,工缜密。“文化名城”,“名”在哪里,沿革怎样,有何胜迹,有何文化;“水韵潇湘”何来?其 “名”其 “源”其“景”其 “文”其 “情”若何?杨教授说得一清二楚。周甲辰教授状“山魂苍梧”,寻踪觅魂,将五岭、苍梧、九疑、阳明、舜皇诸山合为一体,令人浮想联翩。潘雁飞教授集祁阳祁剧、零陵花鼓、祁阳小调、盘王大歌、瑶家长鼓等 “戏曲歌谣”于一章,客厅花屏般,五光十色,令人叹为观止;杨增和教授话 “女书传奇”,从来源、形体、内容、习俗、传承等五个方面阐述,有根有据,令人大开眼界;谷显明教授撰 “古城考古”,集事例,汇考证,为读者了解古城之古提供了诸多资料和佐证,令人大受启发。

《潇湘文化概论》,问世而至今,已经4个年头,实践证明,由于它成功地坚持 “文旅融合”的原则,从旅游资源中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化资源,加以抽象推演,进而形成为教育资源;由于本书有叙有议,新见迭出,比较通俗易懂,可予读者以较为完备的 “潇湘”具象体验和整体认知。因此,较之其他众多同类编著,《潇湘文化概论》更多地发挥了更大的教育功能,非常难能可贵。

猜你喜欢
潇湘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人间最美是潇湘
零陵区:“两考”工作平稳顺利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一水成潇湘
潇湘花月谣
潇湘之梦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