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与中国共产党内聚力的内在逻辑

2020-02-25 05:04王彦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聚力权威政党

王彦龙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1]原因就在于,只有切实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内聚力,团结和带领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一、政党内聚力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逻辑起点

一般认为,“政党内聚力是指联结与聚合党员保留在政党组织中的各种力量的总称”。[2]任何一个组织形态,包括政党在内,它的组织生存、功能发挥或使命实现,都依赖于良好的内聚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应体现出强有力的凝聚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为了保证革命的成功,必须有思想和行动的统一”。[3]在《共产党宣言》的最后,更是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列宁在指导俄国革命和党的建设过程中提出,“凡是珍视党、珍视恢复党的工作的同志,都应该最坚决地反对一切纯粹从派别组织、小集团的角度和利益出发而竭力破坏党的人”。[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深知,带领人民取得革命胜利,没有极强的政党内聚力是不可能的。毛泽东提出开展党内斗争的“团结—批评—团结”公式,其中虽有批评,但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促进党的内聚力。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提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建设的最重要问题之一……如果我们党自身是不团结的,我们怎样能去团结人民呢?”[5]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极为重视保持党内团结统一,发挥集体的合力。

政党力量是通过内聚力得以彰显,它被看作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资源,直接关系到党员对党组织的支持和拥护力度,影响着国家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大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逻辑起点。“一个强有力的政党一定是为政治行动而组织起来的具有团结一致性和内聚力的集团。”[6]可见,政党内聚力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组织有吸引力、人际关系和谐、中央有权威。

1.组织有吸引力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基础

一个有吸引力的政党一定是有严格的组织的。政党组织的成员之所以留在党内,关键在于受到政党组织的吸引,从而愿意将个人的时间、金钱、技术以及知识等资源投入到党内政治生活当中,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奋斗。政党组织对其成员的吸引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纲领目标对成员的吸引。许多政党在成立之初,都向成员表明了自己的纲领和期望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作为第一个最为完备的工人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成为各国工人运动的指南和准则,吸引了无数人为了工人阶级的解放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提出具体纲领,从而保持党的内部团结和统一。二是理论路线对成员的吸引。政党纲领,作为政党组织的远大理想,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正确的路线,最后落实在具体的行动当中。中国共产党正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投入到党的事业当中来。三是现实利益对成员的吸引。政党是“社会分裂”的产物,人们为了利益聚合在一起,成立政党。可以说,利益是政党组织无法摆脱的因素。但是,因利益而聚合起来的政党和对崇高理想追求而聚合起来的政党却又大相径庭,这也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党与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差别。因此,组织有吸引力是一个政党生命力的体现,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同时,有助于增强党的生机活力。

2.人际关系和谐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

在人类社会各种组织形态中,人际关系和谐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和重要体现。就政党组织来说,其人际关系和谐有两个层面:纵向上,这种和谐表现为上下级之间的非依附性。现代政党组织是等级化的官僚组织,政党内部成员之间总是存在着上下级之分。这种上下级之分只是职务上的不同,占据不同职位的政党组织成员在人格上应当是平等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党组织中的上下级成员之间却发展出人身依附关系,这种人身依附是将“对党的忠诚变成对某个人的归顺,干党的事业变成谋私利的生计,党内关系变成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7]横向上,这种和谐表现为同一级别的组织或个人之间的良好关系。政党有大量的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以及组织内的个体党员,这些地方或基层组织之间,个体党员之间的关系是党内政治生活状况好与坏的重要体现。同级组织或个人之间平等协作使政党组织具有高度的行动能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以及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反之,冲突不断则使党内政治生活遭到破坏,政党的生命也将岌岌可危。

3.中央有权威是党内政治生活的核心

权威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针对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的反权威论调,恩格斯强调,“把权威原则说成是绝对坏的东西,而把自治原则说成是绝对好的东西,这是荒谬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它们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8]要想树立威信,整肃风气,就应该保证中央权威。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9]一个政党,无论其成员多少,规模多大,只有中央有权威,才能够团结和统一各级组织和全体成员。就中国共产党来说,中央有权威,其要义就在于每一个部门、组织机构与委员会都要服从中央安排,所以,要想保证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就需要树立权威,这是不容忽视的一点。

此外,政党内聚力还受到党内政治生活的直接影响。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显示出集中与民主的统一性,也充分彰显自由意志与纪律内涵的统一,那么自然能增强党员个体对政党组织的归属感、向心力,也必然能够增强党员成员个体之间的感情和联结。反之,党内政治生活混乱无序,则无论是成员与组织之间、成员相互之间就会无法相互吸引,成员的离心倾向就会增强,从而损害政党组织的内聚力。只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增强党的内聚力。也只有党的内聚力增强了,内部团结一致了,才能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新时代的伟大事业,这其中蕴含着无数中华儿女乘风破浪,对美好的生活向往的愿景。

二、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对中国共产党内聚力的消极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习近平指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并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如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政治生活基本规范。”[10]进入新时期,党内政治生活不规范、不严肃等问题愈加突出,上述问题对党的内聚力造成了严重危害,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党内少数党员拉帮结伙,搞派系政治。一般来说,政党被认为是阶级的组织,是由阶级的积极分子组成,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采取一些共同的行动,目的在于执政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纲领。列宁指出,“在以阶级划分为基础的社会中,敌对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一定的发展阶段上势必变成政治斗争。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整、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11]革命时期战争年代,夺取阶级斗争胜利的必要条件就是党组织成员要团结一心,拥护中央的一切决定及路线政策,只有坚决维护中央权威才能形成内聚力一致对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正是党中央有权威,才能够带领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诸多发展成就。应当说,中央有权威,是中国共产党始终拥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的强大保障,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内聚力的关键。有的西方学者提出,有两条主线贯穿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一是强调共识的至上重要性,拒绝承认有任何冲突存在;二是在共识的底下充满了紧张和派系的冲突。[12]西方学者的论断自然有其偏颇之处,但必须承认的是,“当前的党内政治生活中,确实有极少数人,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13]这不仅影响中央权威和中央在全党的凝聚力,更是直接地削弱了党的内聚力。

第二,党内民主机制不畅。政党组织有无内聚力的重要表现就是其普通成员是否关心党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如果每一个普通成员都视党组织的前途和命运与自己密切相连,那么这个政党组织必然具有超强的内聚力,反之,这个政党组织到了“最危险的时刻”。造成这二者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机制就是党内民主是否顺畅。党内民主畅通,就是政党组织的普通成员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他们才会真正地关心政党组织的前途和命运。否则,就会像前苏联那样,当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时,作为苏共基础的基层党员态度冷漠,竟无一人是男儿。[14]中国共产党注重党内民主的传统对党的内聚力提升提供了坚强保证,但是,当前的党内政治生活中,一些优秀的传统规范存在弱化甚至丢失的现象,党内民主便是其中之一。一些党的领导干部“家长制”作风严重,开会喜欢搞“一言堂”,普通党员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他们心中的想法无法得以诉说,更不用说是民主权利了。长此以往,这些普通党员就没有了表达意见的愿望,遇事就会出现“事不关己”的想法。所以,根本无法保证党内民主的实现,必将导致普通党员与党组织的关系变为“人在心不在”,越来越不关心党在未来发展的基本趋势,这对于内聚力的形成会产生极其消极的影响。

第三,批评与自我批评表面化、虚浮化。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是党全面认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解决党内矛盾、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重要手段。毛泽东曾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15]党员与党员之间,互相坦诚,相互之间真诚的对思想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究其本质,是同志间相互改造、相互提升、相互完善、相互爱护的基本方法。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实现党员相互 “交心”的目的,并由此增加党的内聚力。进入新世纪以来,自我批评并没有过时,其延续性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只重形式、不重实质”的扭曲变形。在批评与自我批评过程中,只走过场,不着重点,打“擦边球”,专门挑拣无关痛痒、无足轻重的问题批评。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浮于表面,不究其质。表面上“搞老好人”,看起来“一团和气”。实际上,私下指指点点,互相揭短,极不团结。党员之间各存心思,很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更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这些成为政党保持和增强内聚力的巨大障碍。

第四,党内纪律松弛。纪律是所有类型的组织所欲求的重要目标,如果没有纪律,组织就没有内聚力和行动力,也就难以实现人们成立组织的初衷。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说,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实现无条件的集中和极严格的纪律,是战胜资产阶级的基本条件之一”。[16]在一些西方国家,资产阶级政党用党鞭制度来增强党纪,保证政党组织的团结性和凝聚力。[17]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在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执政,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党的团结统一,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就会大大削弱,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就会大大削弱”。[18]但是,在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内纪律的遵守和执行状况存在许多问题。一方面,在遵守党纪方面,少数党员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言论,对中央的决定阳奉阴违,搞“两面派”。另一方面,在执行党纪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宽、松、软”现象。党纪执行活动中,存在“看人下菜”或“人情执纪”现象,觉得执行党纪不必过于认真,马马虎虎就可以。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大大削弱了党的内聚力。

三、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增强中国共产党内聚力的路径指向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的带领人民创造美好新生活以及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其具备强大的内聚力。要想达成这一目的,必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定共同理想信念,牢固树立扎实的思想根基。理想信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具有指引作用,它具有很强的引导性,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党组织成员的理想信念一致,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能切实的提升党内的凝聚力,从而,因共同理想信念团结在一起形成坚不可摧的力量。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变强,最终获得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共同的理想信念极大地增强了党的内聚力和战斗力。进入新时期,通过开展严肃和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来增强党的内聚力,首要任务就是坚定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一方面,明确共产党人的共同理想信念。共产党人必须毫不动摇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行动的一切准则,将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具体的行动中将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引,从中获取最大的精神支撑,进而坚决反对“不信马列信鬼神”的荒谬态度。另一方面,不断强化党内学习,不断完善党内的学习体制。坚定理想信念要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而不是口头说说;要时时刻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规范自身行为,并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坚定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信念,保持党的团结统一。

第二,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持党中央的凝心聚力作用。强大的内聚力需要一个政党拥有一个统一的权威与核心,这就需要中央拥有绝对权威,中央若无权威,任由地方党组织或者个别党员自立山头,各行其是,那么党内就会极度缺乏内聚力,从而导致整个政党甚至国家都会成为一盘散沙,可以说,中央权威确立与否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一切工作都必须牢牢树立中央权威第一的观念,确保在党内政治生活的践行过程中具有高度的行动力。这就要求:一是时时刻刻要树立“四个意识”,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具体行动与工作中应该以党中央的指示为基本准则,这绝对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而是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之中。二是要拥护党中央的方针政策,一切工作都要以其作为基本的落脚点。地方党组织以及个别党员干部杜绝擅自做出决定或擅自发表意愿。三是党内各级组织和所有党员务必不打折扣的落实贯彻党中央的部署决定,坚决杜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而,要严格审查具体的执行细节,保证中央的绝对话语权。

第三,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为党的内聚力提供纪律保证。如果没有铁的纪律,党内成员可以各行其是,政党必然会丧失内聚力和战斗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得到执行,也就不可能实现政党纲领和目标。铁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色。共产主义同盟从其诞生伊始便十分注重纪律建设,如承认共产主义、不得参加任何反共产主义的(政治的或民族的)团体并且必须把参加某团体的情况报告有关的领导机关、服从同盟的一切决议、保守同盟的一切机密等。[19]中国共产党人也极为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在1938年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做《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强调“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纪律,党就无法率领群众与军队进行胜利的斗争”。[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以此来增强党的内聚力,从而使党的战斗力有所加强,行动力有所提高。为此务必要做到:一是把政治纪律放在首位。各级党组织和所有党员首先要做到“讲政治”,坚定不移的走正确的政治道路,确定科学的政治观点,坚定正确的立场,保证自身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此外,还应该拥有高度的敏感意识,提升政治鉴别眼光,与党中央思想保持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强调,“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1]二是严明纪律贵在执行。务必要打破党内特权思想,要认识到党纪党规是为一切党员设立,而不是专为普通党员而立,在党纪党规面前所有党员不论职位高低一律平等。只有这样,所有的党员才能凝心聚力,向组织靠拢。

第四,保障党员权利,提升党员个体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保障党员权利,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党内民主渠道畅通,尤其是普通党员有表达意见的机会和途径,才能使党员拥有组织归属感,促进其政治效能感,以此加强党组织的内聚力。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保障党员权利,一是要推进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和程序,严格按照党章确定的民主原则落实党内决策。坚决不允许对党内民主破坏等问题的出现,尤其是要限制少数领导干部将权力过分集中,防止过于专权。二是确立党员为主体,培养主人翁意识。保证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等不折不扣的得以落实,其主人翁观念才能逐步树立起来,党的事业才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此,所有的党员才会更有归属感,党的内聚力才能切实的提高。

第五,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一个政党组织的内聚力强不强,领导干部是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是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导向。[22]领导干部思想坚定,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就能够构建起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这个政党组织才能够吸引其成员留在党内,保持党的内聚力。反之,领导干部如果思想上摇摆不定,忽左忽右,工作和生活中作风恶劣,必然会带来党内政治生活混乱,导致政党组织成员的离心倾向,削弱党的内聚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23]原因在于,级别越高的领导干部,其思想以及作风相对于普通党员来说越具有示范带头作用。当前,党内政治生活中之所以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极少数高级领导干部带坏了风气。因此,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的内聚力,必须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发挥示范作用,牢牢依据党规,为其他党员树立楷模。只有如此,才能形成带头示范效应,强化普通党员的政治认同,坚定普通党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其为党奉献的决心和信心,这样才能切实的加强党的内聚力。

猜你喜欢
内聚力权威政党
CRTS Ⅱ型轨道板/CA 砂浆界面内聚力模型研究
巴西主要政党党的标志概观
世界政党与国家治理丛书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大学英语教学中影响阅读教学的因素浅析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浅谈如何提升职工的幸福感和内聚力
权威的影子
国外政党加强和创新群众工作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