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文化生态中汉梁文化平衡问题研究

2020-02-25 07:02熊作余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商丘中原文化

熊作余

(中共商丘市委党校,河南 商丘 47600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汉梁文化博大精深,不仅是商丘历史文化的重要品牌和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狭义的汉梁文化局限于西汉时期的梁国区域文化。广义的汉梁文化一方面指的是汉梁文化的纵向内涵,商丘是西汉梁国和南宋初年的都城,是唐朝的重镇睢阳和北宋的南京应天府,“汉梁历史文化应包含汉文化,唐宋时期地域文化,直至明清时期的文人文化”,在时间维度上形成了一个纵向的“汉梁文化生态”;另一方面指的是汉梁文化的横向内涵,西汉时期,梁国疆域辽阔,影响到冀豫鲁苏皖等多个省区,这一区域山水相连,民风民俗相近,历史文化同脉,形成了一个横向的“汉梁文化生态”[1]。随着经济建设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汉梁文化生态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得不思考,在中原文化生态[2]中汉梁文化如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积极的文化推动力,共筑中原文化软实力[3]。

一、中原文化生态中汉梁文化生态的基本现状

(一)当前汉梁文化的外部生态环境

1.河南农耕文明大市的渊源与影响

在历史上,河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天下粮仓”;商丘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之一,有“豫东粮仓”“中州粮仓”的美誉。西汉时期梁国太傅贾谊积极建言要重农抑商、以农为本,农耕文明所带来的重农抑商、勤俭节约、朴实无华、尊重自然等文化传统,是汉梁文化讲诚信、求创新、尚忠孝、勇担当、崇爱国等精神的重要渊源,对汉梁文化孕育中原人文精神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梁孝王刘武在七国之乱中保家卫国的壮举、梁人韩伯俞泣杖的孝行等。

2.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的示范推动

河南正在大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商丘文化是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夏历史文明创新区的背景下,叫响“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品牌,汉梁文化是重要抓手。汉梁文化在自己的体系内生成汉梁文化圈,汉梁文化圈与商文化圈、宋文化圈等一起融入商丘文化圈,商丘文化圈融入豫东文化圈,最后共筑中原文化生态圈。生生不息的文化圈,使得汉梁文化与其他文化相得益彰,良性互动。

3.商丘市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目前,商丘正在走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商丘擦亮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品牌,有利于打破区域间的条框分割状态,使得汉梁文化区域间的交流加大,为汉梁文化的产业化带来了重要机遇。汉梁文化完全可以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框架之中,据《河南通史》记载:“西汉时期,朝廷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设有服官,是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重要产地和供应地,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丝织、纺织业中心。”同时,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也为汉梁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汉梁文化产业化的过程是否完全商业化,还能否保持自己的特色,形成不失传统特色又有生机活力的汉梁文化产业呢?一切都是未知。

4.商丘文化品牌体系的矛盾与共生

商丘文化品牌体系众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六大文化品牌”:汉梁文化、商文化、宋文化、庄周文化、孔祖文化、木兰文化。另外:六大文化品牌又与根文化、姓氏文化、饮食文化等交错发展,形成了庞大的商丘文化品牌体系,这些文化品牌自成一体,各自发展又相互制约。它们有着文化的共同要素,统一于文化品牌之下,同时又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各自的特点,有着相异的一面。

(二)汉梁文化的主要现实形态

1.文物遗址遗迹形态

梁园有“七台八景”之说,如今“七台”尚存,“八景”不在。现存的梁园遗迹众多,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以及农村,有梁国都城城墙、清凉寺、文雅台、三陵台、火神台、永城西汉梁国王陵墓地等。

2.影视文学作品形态

商丘城市旅游宣传片中梁园的旅游盛况,《汉武大帝》中窦太后宠爱刘武及刘武平定七国之乱的重要事迹,以及《西汉梁国》《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等。这些影视文学作品,是汉梁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等得以存在和传播影响的重要途径。

3.新闻媒体舆论形态

商丘本地报刊如《商丘日报》《京九日报》等设置专门栏目,商丘师范学院汉梁文化研究所定期举办全国汉梁文化研究会议,中国国际华商节期间参观市博物馆内的汉画像石,以及永城与汤加王国联合发布双联小型张邮票四神云气图等。这些新闻媒体舆论,极大地提高了汉梁文化知名度。

4.历史文献典籍形态

详细地记述汉梁文化的文献如《商丘地方志》《商丘县志》《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西汉梁园文人留下的辞赋散文作品如枚乘的《七发》、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贾谊的《论积贮疏》等;咏诵梁园的如谢惠连的《雪赋》、李白的《梁园吟》等。这些历史文献典籍客观地记述了汉梁文化,是我们研究汉梁文化的最翔实最间接可用的材料。

二、中原文化生态中汉梁文化平衡存在的问题

(一)汉梁文化与商宋文化统一的问题

韩坤[1]认为,“汉梁文化作为一脉相承的商丘历史文明的轴心成分,把商丘文化传统从古至今链接起来……但是,为彰显特色,汉梁文化作为整个商丘历史浓缩的文化名片和代表,我们可以以汉梁文化来命名整个商丘历史文化”。但是,也有人提出将商丘的文化如六大文化等浓缩为一个品牌“商宋文化”[4],他们认为,商丘商文化和宋文化特色鲜明,历史厚重,成果丰硕,且别的地方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等有此先例。可是,商宋文化品牌会给人带来一些误解,比如,有人会以为商丘只有商文化和宋文化。这会导致商丘其他特色文化品牌,如汉梁文化,易被商宋文化品牌所掩盖。因此,商宋文化能否有效地反映商丘文化特色,汉梁文化能否统一于“商宋文化”还有待商榷。

(二)管理水平低与交通状况差的问题

汉梁文化“七台”基本上在郊区、农村,交通路况差,使得游人搜寻费力,前行艰难,望而却步。朱台虽然修了柏油路,但多藏于村庄田野之中,游人不费一番周折,很难到达;文雅台小径蜿蜒曲折,因宅舍拆迁,四周景象荒芜,令人黯然神伤。

现有景区缺乏管理。三陵台规模较大,但是,游客极少,没有专业的讲解员,也没有旅游的相关附属产品,如书籍、玩具等,破损的石像未加修复;文雅台内杂草丛生,大殿破损严重;孔子塑像六棱厅旁边鸟屎惊现,惨不忍睹。

(三)传播媒介旧与内涵挖掘浅的问题

首先,有的景区根本没有导游,有的景区导游素质非常低,现场解说效果不好。

其次,大部分景区新媒体的运用十分匮乏,因没有专门的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等,不能很好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吸引游客,游客也不能及时了解景区相关的路线、历史等。

最后,在宣传汉梁文化时,不能彰显汉梁文化特色,内涵挖掘比较浅。

三、中原文化生态中汉梁文化平衡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保护为主适度开发,建立文化产业体制

1.保护梁园遗址为主,建立汉梁文化园区

汉梁文化的开发以保护梁园遗址遗迹为基础,任何损害遗址遗迹的行为必须予以停止和追究。在合理适度开发的基础上,建立汉梁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营造环境,激发大众创新活力,建设汉梁文化产业园区,让有志之士依托汉梁文化产业园平台,创业就业,发挥汉梁文化业规模效应。

2.合理设计旅游线路,开发旅游附属产品

旅游是实现汉梁文化产业化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汉梁文化的特点,变不利为有利,修缮交通,合理设计旅游线路,满足游客需求,让游客既享受到农家田园的自然风光,又享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人生,怡养心神。

为游客提供一定的产品服务,开发书籍、玩具、衣服、绘画等旅游附属产品,让本地创收文化收益。

3.依法吸纳社会资金,共建汉梁文化产业

在汉梁文化产业的开发上,有人抱怨领导不重视,没有资金扶持。其实,我们不能一直等政府领导的重视,或者等上级拨下资金之后,再建设汉梁文化,自上而下求发展固然好,但是,我们可以试着自下而上求发展。也许把汉梁文化做好了,领导自然会重视,自然会支持,最后形成双向建设。

国家和政府的支持,多是政策性的,资金支持非常有限。因此,针对汉梁文化的发展,政府要持续性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拓宽融资渠道,依法引进社会、民间资本等,参与开发,分享收益,共建汉梁文化产业。

4.加强汉梁文化管理,培育人才支撑平台

汉梁文化产业需要现代化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支撑。没有人才,汉梁文化将不能传承;没有管理,汉梁文化产业将是一盘散沙。现代化的管理和专门培养的人才是汉梁文化产业发扬光大的重要保障和不竭动力。政府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长效宏观管理机制,为汉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同时,做好汉梁文化景区的规划设计,定期开展走访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促进汉梁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汉梁文化精神

1.修缮汉梁文化载体,浓缩汉梁文化景观

要宣扬汉梁文化,就要有载体,如果没有载体或者根本不像载体,宣传的效果一定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目前,商丘市建设的汉梁文化公园作为汉梁文化的最重要载体,虽然不能将众多的汉梁文化景观全部囊括进来,却可以浓缩重要的汉梁文化景观,如“七台八景”等。

2.广泛征集大众智慧,规范景区简介解说

汉梁文化景区的简介、楹联等是了解汉梁文化最直观的途径。简介、楹联等,可以在报刊上发布征集信息,设立奖项,激励投稿人,集众人智慧,从中精选。导游的解说词,可以加深游客对景观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因此,解说词必须系统化、凝练化、形象化,同时,导游人员的素质要高,只有声情并茂的讲解才能把游客的心留住,永记此地,永记此景。

3.加大汉梁文化研究,演绎汉梁文化传奇

汉梁文化能够传承至今,自有它的原因和规律。我们不仅要研究汉梁文化的独特性和普遍性规律,还要研究汉梁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通之处,研究横向和纵向的汉梁文化轴,找出共性,共同打造汉梁文化,演绎汉梁文化传奇。

4.增加科学性趣味性,放大汉梁文化能量

汉梁文化要穿越古代在现代生根发芽,必须加强汉梁文化的科学性、趣味性。科学性不足,则流于愚昧;趣味性不足,则无人欣赏。汉梁文化精神的传承必须与商丘城市精神相融合,满足大众需求,体现社会正能量,否则,将无法立足。

(三)优化传播方式媒介,引发社会关注效应

1.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

社会在发展,“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思想需要改变,汉梁文化也需要自我宣传。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办汉梁文化宣传网,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发布汉梁文化信息,在商丘文化相关网站专门开设汉梁文化栏目,制作汉梁文化宣传片,广泛宣传,扩大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举办学术研讨与宣讲

商丘师范学院是汉梁文化宣传的主要阵地之一。商丘师范学院可凭借自身优势,联合商丘职业技术学院等商丘本地高校定期举办全国或者全省范围内的汉梁文化学者研讨会或者宣讲,一方面,为汉梁文化正名,汉梁文化不是开封等地的文化项目,而是商丘的文化项目;另一方面,通过内容的不断扩展延伸和传承创新,为汉梁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汉梁文化的知名度。

3.编辑出版专著和其他读物

编辑出版汉梁文化专著和其他读物,或将汉梁文化知识编入商丘市相关学校教材教辅之中,一方面,拓展专家学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为大众所接受,在培养人们地域文化情感的同时,实现汉梁文化的普及。

4.以汉梁文化命名道路

商丘市内的街道、村庄、建筑等可以选用汉梁文化中的名称来命名,如“雪苑路”“梁园市场”等。这样不仅宣传了汉梁文化,而且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将汉梁文化与商丘城市精神紧密融合。

(四)区域协调共享发展,共筑中原开放生态

1.加强中原区域内文化的合作

中原区域内的文化品牌,由于区域环境相似,历史文化同脉,所以完全可以交流合作,共谋发展。一方面,加强与南阳的南阳汉化馆、许昌的汉魏文化等汉文化品牌的合作;另一方面,加强与商丘名人文化、应天文化、根文化、民俗文化,开封宋文化、周口淮阳根文化等相关文化品牌的合作,区域协调、共享发展,共筑中原文化生态。

2.加强中原区域外文化的交流

在中原经济区中的“中原”背景下,汉梁文化与河南区域内的汉文化以及“中原”内的汉文化,求同存异,共享发展,共筑中原汉文化合力。一方面,加强与江苏徐州汉文化等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闽越文化、西域文化、关东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等相关文化的交流,共同开发旅游路线,共筑中原文化开放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商丘中原文化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沁园春·赞中原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