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可行性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2020-02-25 07:34曹艳春王国志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曹艳春,王国志

(沈阳工程学院 外语学院,辽宁 沈阳110136)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桥梁,早已受到国人的广泛关注。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两者相互依存,紧密相连。学习语言离不开对该语言文化的学习,脱离了文化学习的语言学习是片面的,难以成功的。随着对语言、文化、语言与文化关系理解的进一步加深,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语言学者和教师们开始了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校英语教师们也意识到外语的学习是双方的跨文化交流。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重视目的语文化的传播,却忽视了中国文化在教学中的输入与融合,这就造成了母语文化的严重缺失,致使跨文化交际的失败。2013 年9 月和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战略为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传授西方文化,更要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只有懂得了本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掌握外国文化。”[1]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到中国拥有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这直接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在“一带一路”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实现将爱国主义与文化品格教育相融合,强化文化自信已成为高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外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我国大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提高用外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进而实现真正的跨文化交际。

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过度强调目的语文化的传授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而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相应表达的传授。”[2]其具体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外语教学在重视“目的语文化”的同时,却普遍忽视了对“母语文化”的培养。[3]高校目前所使用的的英语教材,无论是国内自编教材,还是引进的外国原版教材所灌输的主要内容多数是英美文化,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少之甚少,这样产生的结果就是学生只了解了西方社会的文化,却很难满足国内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的需求。[4]

(2)在我国对跨文化交际进行了不断深入的研究,大学英语教师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大部分教师只是强调目的语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文化的讲授,忽视了母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教学中地位,这种现象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大部分学生由于不熟悉母语文化的英文表达,在双向的跨文化交际中失败,这样也就很难担负起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责任。

(3)伴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崛起和国家形象的提升,向世界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每个公民的义务与责任。在新形势下,高校英语教育已逐渐把弘扬和传播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高等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比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汉译英题型中,就考过剪纸、明朝、方言等话题的内容。学生已经普遍掌握了一定的中国文化的基础知识,表达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中西文化的批判性认识以及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亟待加强。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Brown 曾描述过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是文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语言的一部分,二者交互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5]。McKay 指出教师通过教授一门语言,也是潜在地教授这门语言的文化。如果只学语言本身,不了解所学语言不可分割、赖以生存的文化,是片面的、不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而不是一种文化的单方面交流,少了文化输出,就变成了文化引进,甚至可以严重地说就是一种文化侵略。在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五项语言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译的同时,往往更加关注目的语文化(西方英美文化)的输入和学习,而忽视了母语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入,使得在英语教学中普遍出现母语文化的“失语”现象,而这种现象与我国高等院校要培养应该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型人才的目标相背离。因此,作为英语教育者应该有责任向世界传播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前,在全球语境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大学生应当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一定要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身的文化身份,要与其他文化进行平等的对话,尤其是积极地向外国人传播本土文化信息,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针对青年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和对外来文化存在的盲目膜拜,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在英语教学中有机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文化自豪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三、融入中国文化的可行性教学策略和方法

语言能力与文化表述能力密切相关,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文化积累、文化认同和文化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语言与文化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产生的。要想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实际有效的双向文化交际能力,就需要在关注学习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更要重视将中国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外语教育教学之中。

1.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

大学英语教师是英语知识传递者和文化的传播者,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对传统文化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教学策略与方法的选择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们的传统文化素质的提高。由于历史原因,大学英语教师对中国文化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全面,缺乏对中国文化词汇及相应表达的积累,不能较好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这势必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力的欠缺与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要想发挥好语言教学与文化传播的双重任务,英语教师就必须既具备丰富的西方文化知识,又具备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素养,这样才能很好地完成英语教学工作,进而达到真正的教学目标。为此,英语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质,如何提升自己的中国文化表达能力,同时也要审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效果。

2.大纲制定和课程设置

目前,通过研读大学英语教学的各类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不难发现其中对中国文化教学目标的表述不具体、不明确,缺少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严重缺失测试与评价内容和标准。这一现象的出现,无疑会对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及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当前随着国家对文化教育的关注,外语界也逐渐意识到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在大纲设置中应该不断提高有关中国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应设置一些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语言练习,比如词汇方面要教授四书五经,在口语表达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将西方节日万圣节与中国的清明节进行对比,同时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进行西方节日的展示,另一组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的表演,使学生在轻松的互动表演中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而以节日为视角加深对中国传统的认知和认同。

3.教材使用与编纂

目前大学英语所讲授的教材主要以输入西方的英美文化为主,是一种单向的输入,完全不能满足大学英语教学的需要。所以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学生能力及社会需要不断开发英语教材,使其具有丰富中国文化题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比如在编纂大学英语阅读教材时,大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把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的英语文章和译文编入到学生的教材之中,如引入中国作家所写的英文名著等,也可以引入英语国家介绍中国文化的文章,还可以采纳英美名家对中国经典文学名著的翻译作品。在听力口语课上,可以引入以中国文化语境为背景的听力和口语话题,如舌尖上的中国等节目的节选,让学生在广泛涉及中国文化特色的英语学习材料中,逐步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教学方式与方法

在中国,英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但是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方式仍然存在,教师的教学重点仍是词汇与短语、句型与句法等语言层面,涉及文化的讲解比较少,关于中国文化的输入就更加匮乏。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真正有效的跨文化能力,就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1)直接讲解法。在课堂上,英语教师在注重语言的培养及西方文化讲授的同时,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要积极引导学生拥有母语文化的认同和提升本土文化自信。有机融入中国文化内容,为学生补充反映中国文化内容的英语材料,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例如教学文本在介绍被世人称为“乐圣”的贝多芬时,英语教师教师可补充中国著名钢琴家郎朗的内容;当教学材料中讲解篮球天才奥尼尔和科比的时候,也可以讲到中国的姚明。通过阅读和翻译练习,以及撰写读书日记与报告,对学生进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进而提高学生的中国文化外语输出能力。

(2)教师引导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中西方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在讲授课本中有关西方文化的时候,适时采用对比性原则,培养学生对两种文化的鉴赏能力,这也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将中国的春节、清明节与西方圣诞节、复活节进行对比;中国的传统服饰与西方服饰进行对比等。

(3)组织讨论法。这种方法更行之有效,可以各抒己见,互相学习,即利用讨论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在讨论之前,要求学生对将要讨论的中国文化的相关话题进行预习整理。通过课堂上的话题讨论即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在共同讨论中互相学习,增强中国文化知识的底蕴。

(4)课后补充法。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可以在课外进行文化拓展。教师可以课前为学生搜集整理一些有关介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外文材料分发给学生,力求通过大量的输入将学生对文化的“不自觉”转变成“自觉”。比如给学生们布置中西方餐饮文化等方面进行对比的作业,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可以就此进行小组展示,比如通过情境对话、情景剧等来加深东西方文化的印象。同时也要充分利用英语第二课堂进行文化教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是英语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课堂教学相比,它有着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的优点。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胡壮麟认为在中国环境下学外语,谁能在接触和使用第二课堂上下功夫,谁将获得好的教学成果。例如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沙龙形式的中国文化节,及进行一些中国文化外语知识竞赛、专家学者讲座等。

(5)依托课程思政,加强中国文化导入。大学英语教学要找准、利用好“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将教学主题和中国文化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文化意识发展相结合,使中国文化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思政教学活动中,最大程度提升教学效果。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积极引导学生时刻关注国内外新闻资讯,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关注世界发生的事件,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精华,也要让学生更加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西方文化的引入,也要不断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输送出去,真正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平等交流模式。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采用切实有效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方法和策略,有义务在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道路上,加强向国际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意识,增强本国文化自信,为培养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
情景交际
交际羊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两块磁的交际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