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成效研究
——基于S高校师生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

2020-02-25 09:37李龙罗牧晨葛慧敏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礼仪实训教学内容

李龙,罗牧晨,葛慧敏

(1.宿州学院 管理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2.宿州学院 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研究中心,安徽 宿州234000)

实践教学作为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和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中占比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1]。集中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要最大可能地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其运用专业知识尝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研究选择集中实践教学作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价,以期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予以指导。

一、S高校旅游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现状

据文化和旅游部人事司2018年4月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开设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608所,开设旅游管理类高职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86所,旅游高等人才培养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然而,目前旅游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构性失衡较为明显,专业人才流失率较高,社会需求与高校培养方式存在差异。研究选取S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师生作为调查样本,S高校近十年来积极开展旅游集中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通过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教学规范等途径,构建了理论教学、校内实训、专业实践、顶岗实习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辅以专业认知实习、专业拓展训练等方式,形成了特色化的教学体系。

S高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不断探索和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和实践教学内容。其中,在专业集中实践教学内容方面,S高校将2010年设置的5个主要实践环节逐渐增加到2019年的10个主要实践环节:养成教育、专业认知实习、形体礼仪训练、专业拓展训练、专业见习、职前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以及社会调查与实践,实践教学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2.1%,旅游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改革已初见成效。然而,S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仍有待优化,实践教学设施仍有待完善,实践教学方式方法仍有待继续改进,实践教学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

二、学生集中实践教学参与情况及成因

由于集中实践课程自身开设时间以及学生选课原因、个人特殊原因导致不同的集中实践课程学生参与情况有所不一。通过对调查样本分析,有效样本中有97.27%的同学(107人)参加过形体礼仪集中实践课程,57.27%的同学 (63人)参加过展会集中实践课程,56.36%的同学(62人)参加过职前培训集中实践课程,42.73%的同学(47人)参加过专业课考证课程培训,36.36%的同学(40人)参加过导游野外集中实践课程。S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行“3+1”培养方式,3年在校学习,半年企业实习,半年毕业论文设计。为了提升管理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开设了形体礼仪集中实践课程,为学院学生大一第二学期必选的一门素质训练课程,课程以礼仪展演汇报形式结课;导游野外集中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展会集中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二下学期,专业课考证课程培训开设在大三上学期,职前培训集中实践课程开设在大三下学期(实习前)。此外,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毕业教育开设在大四学年,社会调查与实践主要安排在学生寒暑假期间完成。

为了了解学生对集中实践教学的认知情况,以量表结合访谈的形式采集数据信息,发现大部分被调查者对实践教学的了解非常局限,并不明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一方面由于学院很少对学生解读旅游管理的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与学生们的被动学习心态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在大一入学伊始给学生开展过入学教育课程,但由于学生很少关注并探讨学院设计集中实践教学课程的目的和初衷,对于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存在被动学习的心态,这与集中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目标有一定的背离。此外,由于部分集中实践课程还在探索实践过程中,因此也难免会遇到一些程序问题,需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解决和完善,比如展会集中实践课程参展商、场地和设施设备的问题,导游野外集中实践课程安全责任、实践经费和研学效度的问题等。

三、学生参与集中实践教学满意度及影响因素

实践教学条件是影响实践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之一,教学条件主要有硬件方面的教学设施设备条件和软件方面的信息资源条件等,教学设施设备条件诸如专门的实训场地、一定数量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等等[2,3]。S高校现有较为稳定的校企合作资源,校内实训室有形体礼仪训练室、模拟导游实训室、茶艺酒水实训室、餐饮实训室、客房实训室、高尔夫实训室、康乐综合实训室等等[4],但受限于实训场地面积和数量,不能够完全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样本问卷数据显示,12.73%的同学(14人)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很满意,45.45%的同学(50人)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较为满意,仅有2.73%的同学(3人)对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不满意。如展会集中实践的调查问卷信息和访谈反馈中,实践场地和实践所需的设备一直影响着实践的整体效果。

实践教学内容是影响实践效果的根本因素,目前S高校的集中实践教学课程还处在探索提升阶段。实践教学课程内容方面,被调查者对参与导游野外集中实践教学和形体礼仪集中实践教学的满意度最高,而对于职前培训集中实践和专业课考证课程培训实践的满意度则偏低。样本数据显示,约47%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集中实践教学内容对参与者的吸引力不够,集中实践内容较为单一。集中实践教学的管理机制以及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成绩评价体系也是影响学生对集中实践活动满意度的关键因素。部分学生访谈信息反映,一些实践课程实训过程管理力度弱,导致老师在时管理严格,老师不在时管理松散的情况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了旅游集中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以形体礼仪集中实践为例,由于实训负责老师大多是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礼仪训练,负责老师上课期间由学生班干或小组长负责组织训练,然而学生们自律意识较弱,导致老师不在现场训练效果不理想。

四、基于教师视角的集中实践教学问题及成因分析

通过对教师群体进行访谈发现,目前集中实践教学主要问题涉及到安全顾虑与经费问题。其次,学生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不足,主动意识不强,参与度不够,实践总结比较应付。学生的实习方面校企合作进行得比较好,也比较稳定,但由于集中实践只有两周的时间,校企合作实践存在一定的难度,还处在探索过程中。

对于学生样本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存在的诸如学生普遍对导游野外实训感兴趣,但是对形体礼仪、职前培训等实践不是很感兴趣等问题,访谈教师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导游野外实训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放松,抱着游玩的心态,学生们比较喜欢;形体礼仪和职前培训课程的要求比较严格,学生们处于训练状态,相对于野外实训来说比较枯燥。但是这两个实训课程对学生们很重要,也是由我们的培养需求确定的,形体礼仪是我们学习礼仪规范的前提,职前培训则是对我们学生大学这几年来的一个总结认知。”由于实践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方式的不同,同学们对不同的实践课程兴趣高低也不一样。“形体礼仪、职前培训是我院的特色课程,形体礼仪塑造形体、规范行为,达到外化于行、内化于心,提升学生们的素质。职前培训针对即将到来的实习,进行法规、沟通、团队礼仪、安全等方面的学习,为顺利实习打下基础。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可能是部分学生的评价,当然也反映出授课方法等方面可能需要改进。”从教学培养角度来讲,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不同的实践课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授课方法上也需要一些改进,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在学生心态调整上、教师组织上、教师经验积累上可以做一些功课,“(集中实践过程中)同学心态上比较焦虑,教师行业经验不足”,“首先是支持形体礼仪和职前培训,这是我院的两大特色实践活动,但是在各实践课程的教师组织上需要加强。”同学们对于不同性质、内容的集中实践课程兴趣高低不同,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可以在不影响教学训练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师资情况,不断的进行调整实践环节、教学方式,创新教学内容,以提高集中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五、对策建议

(一)多渠道扩宽校企合作方式

由于实践经费和安全问题是制约集中实践教学开展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就近与当地的企业、政府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地方企业的需求,企业为集中实践教学提供场地和部分财力支持,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浸入式”学习的环境。在这方面,S高校酒店管理专业尝试实行的“工学交替”集中实践教学模式的经验可以借鉴,可以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酒店的环境、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S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可以考虑与当地(或就近)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事业单位等涉旅机构展开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合作意向并不断改进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例如,涉及到景区管理的专业实践,部分实践指导在学校完成,部分实践操作内容可以在景区完成;涉及到旅行社管理的专业实践,学生可以分批参与到旅行社的部分实践工作;涉及到导游讲解的专业实践,可以与当地景区、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进行临时导游讲解;涉及到旅游电子商务的专业实践,学生可以分批就近到旅游电子商务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并参与部分实践工作。

学院也可以邀请当地旅游企业管理者、一线工作人员入校进行具体的示范与讲授;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与业内旅游企业精英建立联系,让学生可以有机会与业内企业精英进行直接对话交流,提高学生对旅游业内新业态和发展新动向的认知;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吸引专业领域的优秀校友来校为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专业交流辅导。例如,学院每年在学生实习和毕业前都会举行长达一个多月的校企合作活动,在这期间大量的专业企业都会来学院进行企业宣讲和人才招聘、实习生选拔等,迄今已经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品牌化“校企合作月”活动,在这期间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来校宣讲的契机,加强低年级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总体来讲,需要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提升集中实践教学的校企合作效能,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二)不断调整优化集中实践教学内容

将专业课程与集中实践训练相结合,不断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丰富集中实践教学项目。根据学院制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就业岗位需要,设计集中实践训练项目内容,同时根据行业的发展变化,每年更新实践项目内容。积极尝试实践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改革,规范专业集中实践项目库建设,以积极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成果推动整个专业自下而上的改革创新。例如,学院近五年来尝试开展的展会集中实践课程,即结合专业课程学习中关于会展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尝试,从展会主题选择、方案设计、招展招商、会场布置、展会宣传、展会服务到展后跟踪调查等整个实践过程均是学生自主完成,学生们在整个过程收获很多,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在实践教学条件许可情况下,可以尝试与旅游企业共同设计集中实践教学课程和集中实践项目,或者将设计的集中实践项目与旅游旅游企业进行沟通调整,如与旅行社共同设计导游实践项目、与景区共同设计旅游纪念品开发实践项目等实践课程内容。

此外,也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考虑因材施教。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质、先天禀赋各有差异,而导游(领队)工作、旅游电子商务工作、酒店各部门工作分别对员工的口才、思维、动手能力要求不一,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学生们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根据集中实践项目库的建设情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实践的范围,以满足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因此,一方面要进行实践教学内容标准化建设,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进行特色化培养,需要对实践教学内容不断创新和优化。

(三)完善集中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

建立健全集中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细化集中实践教学活动的程序,明确实践目标、实践过程、实践成果、量化评价标准[5]。集中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涉及到集中教学的制度、组织、运行等方面的内容,集中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要明确,组织机构和负责人要有清晰的定位和合理的实践课程安排,集中实践教学运行过程中管理机构应及时协助负责老师解决应急问题。同时,还需要对实践训练中的成效和问题进行及时备案,为下一次的实践训练积累经验。针对安全问题,实践活动开始前开展动员会,明确集中实践教学活动的意义、流程、责任,从而提升学生的自身安全意识,规避风险;实践过程中可以考虑建立校内校外信息资源共享制度,以便后期对实践过程进行调整优化;实践结束后,可以进行信息反馈,不断调整优化考核体系。

集中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反馈和改进,以提升集中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可以实行多主体评价,让教学管理者、专业教师、学生等实践教学参与者进行多视角的评价,“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由于每个参与主体看问题的视角和深度有所不同,对集中实践教学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各方观点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建立通畅的评价反馈体系,发挥集中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给予教师一定的实践教学改革权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让学生自主参与实践项目设计,提升专业技能知识,学以致用。以学院开展的展会集中实践课程为例,每次展会结束后,专业教师都会及时通过学生总结报告、小组会议、展会实践历程分享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对展会实践的效果,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展会实践项目经验;根据反馈问题,及时调整展会实践活动设计,在一次展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将实践经验与遇到的问题进行分享,以不断提升展会实践的效果。因此,集中实践教学的评价反馈机制对实践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礼仪实训教学内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筷子礼仪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礼仪篇(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