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2020-02-25 10:02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业大学动物人才

(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并明确指明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进一步明确了创新的地位和战略部署[1]。教育部 《关于做好2017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积极拓宽基层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工作,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服务水平[2]。安徽省教育厅印发的《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3]中指出,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紧扣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通高等本科生教育中注重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是关键。因此,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核心任务。

动物科学专业作为传统的农科专业,是各高等农业院校重要的专业分支,其目标是为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培养动物科学基本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能够从事动物遗传繁育、营养调控、动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以及相关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根据动物科学技术和前沿发展的特点,紧密结合安徽及周边省份高等教育实际,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所具备的素质;为适应现代社会和企业发展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科学规范的动物科学专业发展规划;加强实践平台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以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依托,不断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统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此次探索与实践将进一步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一懂两爱”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创新创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1.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意识

随着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社会和企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成为高校的首要任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创新能力指利用知识,在社会各领域和实践活动中提出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人们发现或创造新领域、理解及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创新创业意识的养成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养成创新创业素质他们将有意识地应用创新思维思考问题,创新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将创新创业意识变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能保持优异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态度[4]。

2.专业基础扎实,善于自主学习

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是大学生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础,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潜能开发的根本保障[5]。专业基础知识包括所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专业基础教育获得。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学生将在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与消化吸收,以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激发创新创业潜能。另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离不开自主学习能力,因为创新创业知识的积累离不开自主学习,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源于自主学习[6]。

3.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和深造,更有助于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和产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创新创业人才具备的重要素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另外,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受到广泛关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创新创业背景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全新目标[7]。此外,实践锻炼与综合素质的养成相辅相成,大学生应该注重实践锻炼,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与增长才干,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4.具有国际化视野

随着教育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面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获得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必须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在国际化进程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8]。

二、适应社会和畜牧产业需求,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1],这为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也对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立德树人和持续发展的人才观,始终坚持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代科技进步以及产业人才需求相一致,全面提升动物科学人才培养质量。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促创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强调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同时将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国际视野与素质教育贯穿于本科生教学过程中[9]。

为了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新时期农村改革方向,安徽农业大学成立了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和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着力培养更具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创新创业人才。同时与学校“1288”(1个主校区,2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8个综合试验站,8000亩办学用地)办学格局一致,发挥区域型综合试验站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将本科生培养分为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三种类型。对于专业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向畜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引导;对于综合知识面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按照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对于数理化等基础理论厚实、英语和计算机较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向引导[10]。根据学生特点和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和分类引导,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培养一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创业人才,适应社会对“一懂两爱”畜牧综合人才的需求。

三、重视实践锻炼平台建设

动物科学专业是畜牧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更应该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且优异的实践能力也是创新创业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11]。为了全面提升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动物科学专业修订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方案中包括畜牧综合实习、创新实践、社会责任实践、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创新与课题设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写作等一系列实践课程和实习。

为了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锻炼平台,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成立了本科生科创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公共平台,学生在相关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可以申请进入公共平台开展相关创新创业活动。另外,借助于学校的生物科技中心平台、江淮风水岭综合试验站、现代产业技术联盟、新型农业推广技术中心平台以及安徽农业大学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锻炼平台,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提供保障。另外,校企协同联合育人是新形势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也可以让本科生提前了解就业前景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行政人员和动物科学系老师共同努力,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开设通威试验班、创新实验班、温氏创新班、立华菁英班等。协同联合育人办学模式下一方面定期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进行励志讲座,另一方面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并可为企业培养卓越人才。

四、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创新创业工作的具体部署中,突出强调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这一部署不仅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迫切需求,也是市场经济快速转型下社会和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更高层次要求[12]。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和引路人,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考虑师资队伍学科组成、年龄梯度、学缘分布、学历结构等因素,以青年教师的引进、实践培养和更新教育理念等方面为切入点,促进创新创业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

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重视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撑作用。首先,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创新创业的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安徽农业大学重视青年教师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培养,一方面邀请国内外学者和专家来校进行创新创业培养与实训指导,另一方面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实践锻炼。青年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和科研机构一线去调研与交流,针对实践中存在问题,凝练创新创业科学问题。其次,教师在理论课和实验课授课时,注重创新创业意识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另外,学院提出本科生导师培养制,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低年级学生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和通用课程学习,大二下学期进行学生与指导老师互选,导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就业倾向以及畜牧综合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具体实践课程,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提前进入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目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多,如一部分学生参加教师组织企业实训环节,利用寒暑假到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合肥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进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和实践训练;有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形成“教师-研究生-本科生”培养模式。此外,部分同学结合导师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锻炼。

五、以项目和学科竞赛为载体,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以各类项目和学科竞赛为载体,提升动物科学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和有力保障,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重视大学生科研素养的训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也可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学科竞赛是我国高等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教师和学生通过组队参加各类各级创新创业项目能够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7]。

为了紧跟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潮流以及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需求,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加重视学生的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并鼓励各类专家、教授和教师加入创新创业团队。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成果通过各类大赛转化为实用产品,并将其作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助推器。目前,学生参与的项目主要包括国家、省和校质量工程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优才计划项目、校企合作项目以及导师的基础研究项目,中高年级学生积极性强、参与度高,取得一定效果。此外,近年来,各类各级学科竞赛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包括“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生态瓶制作、生态牧场规划设计大赛等。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积极组织老师和学生参与,并荣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挑战赛特等奖、第三届全国水族箱造景技能大赛二等奖、“生泰尔杯”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二等奖、全国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以及第三届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等。项目训练和学科竞赛不仅可以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为学生创业以及未来就业做好前期的铺垫。

结语

为了响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和企业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通过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强化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面进行改革,形成“产、学、研、创、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动物科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毕业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学生综合素质高,社会认可度高,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践基地有待增加、创新机制不够健全、创新创业导师缺乏、项目经费支撑与管理有待完善、国际化视野有待提高。下一步将不断优化创新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大别山道路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核心,坚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项目载体和学科竞赛、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一懂两爱”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农业大学动物人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被国内外数据库收录情况
人才云
湖南农业大学通知教育中心
湖南农业大学“中非农业发展与合作基地”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吉林农业大学招生就业及国际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