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时期的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

2020-02-25 21:28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免费师生数据库

(福建教育学院图书馆,福建 福州 350025)

2020 年的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平日喧嚣的城市霎时宁静了下来,平日宁静的乡村也显得更为宁静,封城封路、停工停产、停课停市……能停的几乎都停了,人们的内心却不那么平静,各种忧虑在心中不停地涌动。党中央、国务院对疫情的发生发展高度重视,教育部作出大中小学校等各类学校春季学期延迟开学的决定,并指导全国各类学校开展在线教育教学活动。此次因疫情防控而开展的在线教育教学活动参与人数之多、覆盖地域之广、累计时间之长、总体规模之大都是创纪录的,在人类历史上绝对是空前的,客观上对教育系统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检验。[1]

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前沿阵地,在重大疫情到来之时,为了确保读者的身体健康,避免群众聚集性感染,服从疫情防控的大局需要,不得不闭馆或限制到馆人数、限制开馆时长。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多数读者居家不出,广大师生能不能像先前在校那样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资源?科研工作能不能照常开展而不停滞?

一、推送防疫信息,做好应急信息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后,人民群众因对相关防疫知识的缺乏而一时产生恐慌。高校是人员密集程度较高、人流量较大的场所之一,广大师生在这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亦措手不及。此时,全国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参与战“疫”行动,自觉担负起应急信息服务的任务,及时收集整理防疫信息向读者推送,为缓解人们的心理情绪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要作用。如:中山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新冠专题-指南与方案、病例报告、中医药专辑”、南开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战疫’主题书柜”、湖南大学图书馆推送的“免费抗疫专利信息资源”、兰州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新型冠状病毒’免费学术资源、冠状病毒研究回顾汇总”、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抗击新冠病毒’专题库”、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推送的“2019 新型冠状病毒研究成果”、武汉大学图书馆推送的“22 个新冠病毒免费数据库”、四川大学图书馆推送的“抗‘疫’利器之免费资源和OA资源”等,对抗疫知识在广大师生读者乃至社会群众中的传播、普及起到积极作用。[2]

二、扩充数字资源,拓展免费渠道

高校图书馆拥有着海量的数字资源,有从各数据供应商那里购得的各类数据库或数据供应商为宣传推广其产品而为图书馆读者免费开通的各类试用数据库,还有各高校图书馆自建的各类特色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在高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以及科研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图书馆闭馆,纸质文献资源的获取可谓“一纸难求”,此时此刻数字资源在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普遍重视教参数字资源建设,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子教参服务平台,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的“华东师范大学电子教参服务平台”。该平台整合了学校开设课程所需所有学科的教材教参资源(包括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本馆纸本教参图书资源),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平台上进行检索、阅览并下载使用。疫情期间,图书馆进一步加强对平台的维护,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平台资源进行了系统地检查、整合和补充,使其内容和功能更加完善,从而更加适应线上教学的需要,令读者更加便捷地使用。[3]

面对疫情,数据供应商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慷慨姿态。作为拥有海量期刊文献数据的平台、中国数据库的重要提供者,中国知网于2020 年1 月29日宣布OKMS 汇智平台免费开放,媒体加以宣传造势,一时间“知网下载免费”的消息传遍五湖四海。知网此举间接地促进了其他商家的数据库资源免费开放,众多数据库供应商及时跟进,纷纷与各图书馆联系,以各种形式免费开放各自的部分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超星……数据库供应商们慷慨地联合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数据库盛宴,令广大高校师生、科研工作者深感实惠多多、兴奋不已。

数据供应商们的慷慨也为图书馆拓展数据库的免费渠道提供了契机。为了给线上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各高校图书馆适时把握机会,积极联系相关数据库供应商开通教学支持类数据库的试用,Cengage 外文原版电子教材、Wiley外文原版电子教材、德古意特(De Gruyter)经典教材、Elsevier 电子书、京东读书电子书阅览室、IGI Global学术电子图书全库、JoVE 视频资源库等成为众多高校图书馆拓展免费渠道的目标。

疫情防控期间,各大出版社和众多数据库供应商推出的免费或试用数据库种类繁多,各高校图书馆及时搜集整理,发现适合本校师生使用的马上进行测试、调试、挂网,并及时通过微信、网页等途径将最新信息传递给全校师生,让广大师生读者从中受益。

三、开辟校外访问新路,改善远程服务

为了切实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部署,各高校图书馆加强对数字远程访问系统的维护和对读者远程访问数据库的指导与培训,通过网络途径(微信、网站等)提醒师生读者及时关注并结合实际需要加以选择使用。疫情期间,各高校图书馆降低了数字资源远程服务系统的注册准入门槛。例如福建教育学院图书馆iReader 数字资源远程访问系统今年4-8 月注册用户净增3000 余人,并呈显著上升势态。

各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远程服务大多采用常用的虚拟专用网络(VPN)或服务器代理访问,但过量的校外访问会造成访问延迟,还会因被数据库系统判定为过量下载而致IP 被封,使用过程中多有不便。为此,不少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寻求技术突破,利用校内外技术力量通力合作开辟远程利用数字资源的新方式、新路径。例如,近期以来比较热门的CARSI 方法,在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统一认证与资源共享基础设施(CARSI)联盟的支持下,许多高校图书馆未雨绸缪,为避免因大量用户同时接入学校VPN 而造成学校服务器过载的情况,迅速申请了CARSI 服务,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在校外直接访问部分数字资源的新方式,本校师生读者只需使用校园网账号就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已经获取授权的中外学术资源。无需使用校园网IP 地址,无需下载插件或APP,无需繁琐的设置,还能全程网页操作,使用便捷。一段时间以来的使用情况显示,CARSI 访问模式在速度和稳定性方面明显优于VPN 模式,逐渐为各高校图书馆和广大师生用户所认可,具有进一步推广的趋势。

四、开展线上活动,加强线上交流

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突然,起初真令人措手不及,在疫情之下闭馆后,图书馆的功能似乎只剩下数据库检索、浏览与下载了。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各高校图书馆对日常工作进行了调整,闭馆不闭网,加强开展线上活动,促进与读者的交流,继续发挥高校第二课堂的作用,大力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构建线上文化阵地,各种内容、形式的读者活动变身于网络,线上活动丰富多彩,各式各样的线上阅读竞赛、知识问答、故事会、辩论赛、朗诵吟诵会、书评影评活动、书画展、摄影展、特色馆藏展……比比皆是,线上活动热度空前。福建省高校图书馆(FULink)举办的“2020 年福建省高校‘学问杯’影评大赛”得到了76 所高校的响应,近4000 名大学生参赛;目前正在开展的“第四届福建省大学生书评大赛”截至8 月底则已有8700 余人报名参赛,可见线上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小。

猜你喜欢
免费师生数据库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该不该免费送货
免费开放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