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应用研究

2020-02-25 03:17陈惠琼黄碧丹韩晓志
武术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容选择武术教学幼儿

陈惠琼 黄碧丹 韩晓志

摘要:幼儿武术教学实践中以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教育实验法,在对中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的理解之上,遵循幼儿园的园所特色与文化,结合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念,探究武术教学的内容选择与实际应用。得出结论:幼儿园中班课间武术教学有利于文化自信与传承、提高幼儿身体素质、培育健全人格,帮助养成良好习惯。在综合考虑童趣性、直观性、教育性、安全性原则后,宜选用象形拳作为幼儿园中班武术教学的内容,并在实际应用中贴合幼儿特质,注重培养幼儿对武术的兴趣,采用多样化的组织教法。

关键词:幼儿 武术教学 内容选择 应用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 2020) 1-0075-03

1 前言

梁启超曾言: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民族的未来,将有一天依托于健康成长、意志坚强的幼儿,幼儿的发展离不开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华武术文化溯源流长,武术集锻炼、娱乐、自卫性于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们根据中班级幼儿年龄特点与发展目标,在班后托管时间开展了具有特色的武术活动,旨在为中华民族培养身心健康、喜欢运动、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等意志品质全面发展的下一代。

2 幼儿园开展武术的背景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要:“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其中“体”蕴含了保教结合的形式,位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首位。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第一步就是保证其身体的健康发展。

作为一个有近60年历史的军工企业幼儿园,肩负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军工企业文化精神,肩负着培育全面发展的祖国接班人的责任。幼儿园结合十二体能的因素,在每天不少于两个小时的户外锻炼中,晨间、早锻、早操和体育游戏等方面都融入了武术活动。

以中班为研究对象,中班幼儿有着独特的年龄特点,武术动作和组合的练习,可以锻炼身体,能够达到健康领域的目标;通过武术故事、传奇人物、成语故事等教学,可以达到语言领域的目标,而武术表演以及相关技能学习鼓励幼儿根据自己方式表现与创造,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讲述武术相关的人物故事或成语故事来表达故事中的善恶美丑,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坚强勇敢、善于合作、大胆创新等品质。

3 幼儿园开展武术教学的意义

中华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内容上博大精深,而武术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在五千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脉络。武术已经不单单是一种技术,更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幼儿武术教育应包括与武术相关的故事、游戏、技术、礼仪、艺术欣赏等内容,能够让幼儿感受到中华武术的无限魅力,体验到中华文明的璀璨,增强幼儿的自豪感、增加对民族文化的亲近感,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让幼儿对中华文化引以为傲,在心底从小便埋下一颗“我是中国人,我自豪”的种子。

幼儿武术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在教育中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武术注重“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由内至外、同时锻炼的教学,对身体的锻炼作用并不是单一的。长时间有规律的练习,有利于幼儿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平衡稳定性等素质提高,以及肌肉力量和耐力。从而使幼儿身体更加强健,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武术教学过程中,通过集体演练或表演,严格要求动作的统一和整齐,又能增强幼儿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幼儿意志力的发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构建幼儿健全的人格。

武术教育中素有“習武德为先”之说,武德教育的对象应该是教师与幼儿两者。教师要想培养道德品质佳、习惯良好的幼儿,首先要做到言行一致,同时,中班幼儿个性开始发展,学习中难免出现摩擦,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尊重他人、谦虚有礼,和同伴友好合作,共同收拾武术器械等。在武术训练的开始和结束时师生互行抱拳礼,幼儿间能相互问好,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武德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

4 幼儿园武术教学的原则

4.1童趣性原则

幼儿的武术教学应该是一种富含趣味性的教学,目的是让幼儿开心地参与活动,在快乐的氛围下自主自愿地进行武术学习。兴趣是儿童主动参与活动的出发点,虽然中班幼儿的活动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中班幼儿园活动时长大多控制在25分钟以内。实践中超过25分钟的活动,更多依赖教师创造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与操作。因此,武术教学内容选择要富有童趣性,比如象形拳“白蛇吐信”,从蛇的爬行特点出发,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青蛇、白蛇,模仿蛇吐舌头的特点,在生动有趣的氛围里学习武术,让幼儿能够更加专注。

4.2 直观性原则

幼儿的具体形象性的思维表现比较明显,需要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直观的情景与形式。“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教学应结合各种实物、图片、课件、视频等进行演示示范,从而引导其兴趣与充实动作形象思维。选择简单化的动作,放弃高难度的多元组合的拳法进行教学,减少幼儿理解抽象的武术动作组合的困难,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心,更有助于发展幼儿形象思维的能力。

4.3教育性原则

武术教学保持教育性原则,教师根据实际要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途径、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整合,秉承教学相长,将教育性原则贯彻整个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末。武术教学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蕴含正能量的内容。教师不应该随意地让幼儿玩武术游戏或者进行武术节目排练,而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与五大领域中的发展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进行武术教学。课后要进行反思与评价,整合教学要点,进一步优化下一步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4.4 安全性原则

幼儿随着活动水平的提高,其活动的范围就相对扩展,这就需要教师为其提供更加宽敞自主、安全有序的活动空间。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应该根据幼儿园实际的场地、幼儿人数、武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幼儿提供宽敞明亮的空间,在活动实施之前检查有无存在安全隐患,如场地是否有小碎石、地面是否潮湿易滑倒等,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安全开展,让教师与幼儿毫无顾虑地进行教学与学习。

5 幼儿园武术教学的内容选择

5.1 象形拳的含义

象形拳是一种由模仿各种动物的神形以及表现古代某些特定人物形象的动作组成的拳术,有象形与取意两种方式。前者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追求形象生动,攻击性较差;后者则取意动物的特长来充实动作,攻击性较强。

象形拳将防身、健身、养性、怡情融为一体,有完整的训练体系和攻防套路,不是单纯地模仿动物的动作外形,而是通过仿形,进而模仿动物的神态,体会动物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的快乐,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

5.2 象形拳的内容

象形拳口诀:鸳鸯戏水,白鹤亮翅,青龙摆尾.玉犬渡河,隔山打牛,回首望鹰,白蛇吐信,猛虎下山,狐狸穿林,螳螂捕蝉,皎兔蹬鹰,金鸡独立,狮子抖毛,野马分鬃,鹞子翻身,犀牛望月,美猴献桃,扭转乾坤。

这套国学象形拳口诀简洁明了,但是又有挑战难度,能很好地调动幼儿参与锻炼的情绪,适应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结合中国经典的成语故事、动物的习性与主要特征,让幼儿在模仿与自主创造中学习武术操,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在锻炼中强身健体,培养积极向上的意志和崇文崇武的精神。

6 幼儿园武术教学的实施应用

6.1 培养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武术活动应结合游戏进行,保持童趣性原则,对激发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很有意义。教师有意识地把武术基本动作融入游戏中,激发了兴趣完成了教学。幼儿课后自行参与,乐此不疲。如:游戏“营救懒羊羊行动”,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在组织教学时,根据中班孩子喜欢模仿、喜欢帮助他人,但注意力较差的这一情况,通过在游戏中带领幼儿抱拳跑步跑到灰太狼的家时,与灰太狼隔空对抗,灰太狼一招“马步冲拳”,喜羊羊回应“隔山打牛”,最终打赢灰太狼,解救懒羊羊,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去现固复习所学过的武术名称及动作,有效提高幼儿学习武术的兴趣。

6.2武术内容选择要符合幼儿需求

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我们课题组在武术内容选择了以能力为主的象形拳,即调整平衡性、敏捷性、柔韧性等。生活在大自然中的动物,不论是瘦弱小巧的飞虫,还是庞大凶猛的老虎,在残酷的自然法则中为了生存,都在努力搏斗,逐渐地掌握了一套生存法则。动物要获得食物,就得会打猎,会攻击。它们要不想被别的动物吃掉,就得会躲藏,会防守。动物们攻防的方式各不相同,老虎、豹子快如闪电,强攻直取,用尖齿利爪,直袭猎物的要害,就像武术动作中的“猛虎下山”;而蛇在进攻时,却走着蜿蜒曲折的路线,巧妙地借保护色静悄悄地接近猎物。在猎物毫无防备的状态中,在极近的距离内,“白蛇吐信”,攻击如探囊取物。动物在防守时也有独特本领,如刺猬、乌龟,在危急时缩成一团,攻击者对它们无可奈何;而鹿、羊,则依靠自己敏捷的步伐躲避危险。幼儿象形拳就是把动物的动作与武术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完善教学内容。幼儿在学习象形拳武术操的过程,能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模仿与创造,达到身心全面发展的效果。

6.3 组织教法要丰富多样化

6.3.1童謠式教学法

童谣口诀朗朗上口,简单易记,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虽然武术教育界没有对武术动作(包括掌法、拳法、步型、基本动作)的童谣式教学法,但是根据语言领域目标要求,童谣作为其中很好的方式,在武术教学中易为教师所用,编排童谣,如“弓步弓步像跑步,后腿伸直前腿弯”等口诀进行教学,促进幼儿习练,同时无形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再者,将各种练习弓步、马步等动作要领汇成口诀,让幼儿更好体验与学习。

6.3.2形象化讲解法

武术教学的直观性原则中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武术传授要具体形象,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将传统武术的专业术语和动作进行改编。如“提膝穿掌”这一术语,改成幼儿熟悉的具体简单的动作“金鸡独立”,既形象的表达了动作,还能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讲解,使其更快地掌握武术动作要领。

6.3.3故事化教学法

中班幼儿的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在语言领域有更高的要求,故事教学法能够吸引幼儿,使幼儿在情景或者故事表演与创造中加深印象,更加快速地掌握学习内容。如学习“螳螂捕蝉”这一武术动作,可以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故事人手,在教学中涉及螳螂捕食的特点,让幼儿表演故事内容,强化螳螂捕食的动作,让幼儿能够神形具备地参与武术动作学习,同时对传统文化中成语故事有所认识。

参考文献:

[1]林碧星.幼儿园开展武术教育活动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8(06):62-64.

[2]赵国利,将武术特色体育活动引入课间操[J].中国学校体育,2011(07):88.

[3]张昆.幼儿园武术教学活动对幼儿社会性品质培养的影响研究[J].科技展望,2016(08):291.

[4]吴瑶幼儿园武术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5]韩晓志,幼儿园开设武术课的必要性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1(07):85-86.

基金项目: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2018年度课题,编号:WSH20188008。

作者简介:陈惠琼(1971~),女,中级职称。研究方向:幼儿教育与管理。

通讯作者:韩晓志(1980~),男,硕士。研究方向:幼儿武术。

猜你喜欢
内容选择武术教学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的内容选择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浅析
浅谈阅读教学中内容的选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