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基于2000—2018年载文的研究

2020-02-26 05:58王善高李佳睿周应恒田旭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术论文期刊论文

王善高,李佳睿,周应恒,田旭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2.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学术期刊作为科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平台之一,有助于促进学术交流和科学发展[1]。《农业现代化研究》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办的农业综合性学术刊物,该刊是以农业现代化为主题内容,以自然科学为主,兼融人文社会科学为特色的学术性、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已有40年的发展历史,主要刊登农业基础科学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宏观综合性和微观专业性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研究简报和文献综述等。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农业发展战略、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经济、农业产业化、农业机械化、农业工程等。此外,期刊的学术研究成果紧跟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极具推动作用。

对学术期刊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不仅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核心作者和文献的传播利用情况,而且还能展示这一学科的研究动向和研究现状[2-3],对于作者投稿和读者查阅文献、乃至期刊的发展均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时值《农业现代化研究》创办40 周年,为使读者能更好的认识和了解《农业现代化研究》办刊的变化历程及其学术影响,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检索数据库,以检索到的数据为统计基础,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农业现代化研究》2000—2018年所载文献进行梳理回顾和相关统计分析。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AJD)、《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官方网站(http://nyxdhyj.isa.ac.cn/ch/index.aspx)和《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年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本文检索《农业现代化研究》文献的时间段为2000年1 月1 日—2018年12 月31 日。第二,每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是2019年10 月11 日的时点数据。此外,需要解释的是,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是动态更新的,因此本文统计的数据会存在时滞现象,实际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要略微高于本文中统计的数据。

数据收集过程如下:首先,通过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官方网站下载2000—2018年期间所载的全部文献;其次,对所下载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类,获取其中的论文题目、作者个人信息及单位信息、关键词、基金项目、参考文献数量及类别、文章篇幅等基本信息;然后,利用爬虫软件从CNKI 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获取每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最后,从《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年报》中获取期刊的WAJCI指数和期刊在学科领域内的国际、国内排名。

1.2 统计方法

1.2.1 核心作者统计法 核心作者群是指在某一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较多、学术影响力较大的群体[4]。这一群体对于期刊乃至某一科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参照钟文娟[5]的思路,利用普赖斯定律计算核心作者数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为候选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数值需要向上取整,即大于等于的临近最大正整数;Nmax为分析时段内发表学术论文最多的作者的论文篇数;发表学术论文篇数大于等于M的作者即为核心作者。

1.2.2 作者单位曾用名改现用名 本文的研究时间段为2000—2018年,跨度较长,部分作者所属的研究机构出现了改名或通过合并组成新研究机构的现象。参照刘宇峰等[6]的思路,将其统一改为现用名。如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研究所合并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等。此外,考虑到各省农业科学院、社会科学院下面的研究所数量相对较少,且大多还在本省之内,经济活动大多依托于上级单位农业科学院、社会科学院,独立性相对弱一些,而中国科学院下面的研究所数量较多,且分布在全国多个省,是一个独立性较强的研究机构,因此在整合和归并中,对于各省农业科学院、社会科学院下面的研究所我们将其统一划至各省农业科学院或社会科学院名下,而对于中国科学院下面的研究所我们仍将其作为独立的单位,不再将其整合至中国科学院名下。

1.2.3 基金级别划分 为探究基金论文受资助的级别,参照陈秋红[7]、段艳艳和陈秋红[8]的思路,将所载学术论文出现的基金项目划分为了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院校/研究所项目、涉外项目、其他项目等6 类。具体做法是: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国家科技计划(基金)划为“国家级”;将各省级行政部门或国家部委等单位下达的科研项目划为“省部级”;将各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厅项目以及其他(省)厅立项的科研项目、市科技计划项目、市社会科学项目、地级市其他各委局或县、区政府批准立项的项目等划为“厅局级”;将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批准立项的项目划为“院校/研究所项目”;将国际项目、国外基金或机构资助、中外合作项目划为“涉外项目”;将横向课题、协会、学会、基金会项目等划为“其他项目”。

1.2.4 关键词归并 学术论文中经常会出现关键词表述意思相同但用词不同的情况,如果简单将其划为不同的关键词则会在统计上造成一定偏误。借鉴刘宇峰等[6]的思路,将所载学术论文的关键词进行了归并处理,即将一些词义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进行归并整理。如将城市化和城镇化归并为城镇化;将农地流转和土地流转归并为土地流转;将作用路径、作用机制、作用机理归并为作用机理;将世贸和WTO 归并为WTO;将体系建设和体系构建归并为体系构建;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归并为新农村建设;将珠三角和珠江三角洲归并为珠江三角洲;将湖南和湖南省归并为湖南省等。

1.3 统计工具

研究中用到的统计工具有python 爬虫、Stata 12.0 软件、Excel 软件等,其中,python 爬虫用于获取文献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Stata12.0 软件用于数据分析。

2 《农业现代化研究》载文分析

2.1 载文数量和篇幅分析

2000—2018年《农业现代化研究》共出版114期,刊登文献3078 篇,去除其中的科研简讯、征稿启事、书评等非学术文献,共刊登了2754 篇学术论文。平均每年刊载学术论文约145 篇,期均刊文接近24 篇,篇均页数为5.1 页。

在载文数量上,2000—2018年《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载学术论文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这种上升趋势呈现明显的阶段变化特征。具体而言,在2000—2006年所载学术论文相对较少,基本稳定在110 篇/年,2007—2016年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明显增加,发文数量稳定在165 篇/年,2016年之后,刊文量有所下降,2018年刊文量仅119 篇(图1)。其中,2007年的学术论文发表数量最多,达到197篇。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农业现代化研究》从2007年起施行了扩版增幅,由原先的每册5个印张80 页改版为每册8 个印张128 页,2015年增加到了11 个印张,因而每期所刊发的学术论文数量也会相应地增加。不可否认的是,这也与我国农业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关,以至于在此期间出现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图12000—2018年载文数量和文章页码的年际变化Fig. 1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number of papers and article pages in 2000—2018

在载文篇幅上,2000—2006年《农业现代化研究》载文的篇均页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稳定在4.1页左右,但从2007年开始,篇均页数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从2007年的4.0 页增长为2014年的5.2页,至2018年达到了8.8 页,与2007年前比,篇均页数增长了近1.2 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业现代化研究》的论文质量和期刊整体水平在稳步提高。王全金等[9]指出论文质量越好、影响因子越高的刊物所载的论文篇幅一般会相对较长。值得注意的是,从2014年开始《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篇均页数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有:一方面,在新形势下,科研的难度和复杂性大大增强,学者们需要用越来越多的篇幅才能将问题解释清楚。另一方面,从2016年开始《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参考文献清单中,增加了中文文献的英文信息,这使得每篇文章需多占1 页左右。

2.2 载文作者分析

2.2.1 作者数量 2754 篇学术论文共涉及作者8162人,其中,独立作者、两人合作、三人合作、四人合作、五人及以上合作的文章数依次为500 篇、803 篇、636 篇、334 篇和481 篇,分别占总论文篇 数 的18.2%、29.2%、23.1%、12.1% 和17.5%,这说明两人合作、三人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数相对较多。学术论文的篇均作者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由2000年的2.28 人/篇升至2018年的3.91人/篇,表明学术研究成果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学者之间更倾向于多人合作共同分享研究成果。2000—2018年独立作者发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在2017 和2018年几乎为0,转而代之的是,两人合作、三人合作、四人合作、五人及以上合作所占的比重在逐年增加,其中,五人及以上合作所占比重增长得尤为明显(图2),这意味着《农业现代化研究》载文作者之间的合作趋势日益明显。

图22000—2018年单篇学术论文作者数的百分比堆积柱形图Fig. 2 Percentage stacked column chart of the number of authors of a single academic paper from 2000 to 2018

2.2.2 核心作者群 考虑到不同作者之间可能存在同名现象,我们对出现2 次及以上的作者进行了比对,依据作者的出生年份、性别、户籍所在地、学历等信息进行逐一排查,发现有27 位作者存在同名现象,我们对此进行了区分。经过整理,发表的2754 篇学术论文涉及到的第一作者有2293 人(除去重复第一作者),其中,发表1 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有1965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85.70%;发表2 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有246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10.73%;发表3 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有55 人,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2.40%;而发表3 篇以上学术论文的作者只有27 人,仅占第一作者总人数的1.18%。洛特卡定律揭示了科学工作者人数与其所著论文之间的关系,该定律指出写2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 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4,写3 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 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9,以此类推,写n篇论文作者数量大约是撰写1 篇论文作者数量的1/n2,而写1 篇论文作者数量大约占所有作者数量的60.7%[10-12]。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研究》的作者分布还不符合洛特卡定律,这可能与农业学科门类繁多、范围广泛有关,同时也与该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有关。

此外,在第一作者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曾福生教授,共发表学术论文11 篇,因此将Nmax=11代入公式(1)中,得到M=2.48,取整得M=3。这意味着在2000—2018年期间,在《农业现代化研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3 篇及以上论文的作者为该期刊的核心作者。经统计后发现,核心作者共有82人,发表3 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有55 人,发表4 篇学术论文的作者有14 人,发表5 篇及以上学术论文的作者只有13 人,核心作者人数占第一作者总数的3.84%,发表论文共计297 篇,占论文总数的10.78%。

2.2.3 第一作者单位 通过整理,发现第一作者所属的研究机构共有597 家,发表10 篇以上论文的研究机构有47 家(表1)。第一作者所属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有华中农业大学(220 篇)、湖南农业大学(150 篇)、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129 篇)、中国农业大学(116 篇)、东北农业大学(72 篇)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72 篇)。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大多为农林类大学,如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18所院校。发表论文数量较多的研究机构还包括一些综合类大学,如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此外,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发表论文数量也较多。综上可知,不同背景和影响力的研究机构均对农业现代化有着不同程度的研究,不仅仅是传统的农业、林业等相关学科的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还有经济、环境、数学等学科的学者也在农业现代化研究领域中发现值得研究的方向和内容,学科交叉和融合极大地丰富了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表12000—2018年发表10 篇及以上论文的研究机构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published more than 9 papers from 2000 to 2018

2.3 载文基金资助分析

2.3.1 基金项目资助数量和分布 基金资助项目是由各个领域内众多同行评审专家审查产生,具有一定的权威性[13],因此在学术研究领域内基金项目已然成为学术论文质量的信号。在研究时间段内,有2271 篇文章受到基金项目的资助,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占比为82.46%(表2)。在时间上,基金论文占比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现稳定上升的趋势,而且在2016、2017 和2018年更是高达100%。从篇均基金项目数来看,在研究时间段内,该刊刊载的学术论文共受到4134 项基金项目资助,篇均基金项目数约为1.50 项/篇,而且篇均基金项目数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00年的0.88 项/篇增长至2018年的2.20 项/篇,增长了近1.5 倍。论文获得0 项、1 项、2 项、3 项、4 项及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比重依次为17.54%、39.43%、23.64%、16.12%、3.27%,说明论文以获得1 项、2 项基金项目资助的居多。未获得基金项目资助和获得1 项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所占比重在逐年减少,而获得2项、3 项、4 项及以上基金项目资助的论文所占比重在逐年增长,其中,以获得3 项基金项目资助的增长最快。以上指标均意味着《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受到广大学者的了解和重视,体现了期刊的学术创新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2.3.2 常见基金项目种类 表3 展示了所有基金项目的级别。由表可知,论文受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院校/研究所项目、涉外项目、其他项目的资助比例依次为38.03%、32.12%、13.76%、14.51%、0.97%和0.60%,说明基金论文以国家级和省部级资助为主,这两者的比重高达70.15%。《科技期刊学术类质量要求及其评估标准》规定学术类科技期刊刊载论文属国家和省、部级基金资助的比例超过40%的可以评为“优秀”期刊,按照这一标准,《农业现代化研究》已经步入优秀期刊行列,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说明其所载论文质量较优。此外,本文还统计了资助论文最多的前15 个基金(表4),这15 个基金的资助总次数达到了1828 次,占基金论文资助总次数的44.22%,其中,以国家级的基金为主。资助论文最多的前三个基金分别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次数依次为706 次、289 次和207 次。值得注意的是,在这15 个基金中,有2 个项目是来自湖南省,分别是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和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这可能与《农业现代化研究》主办单位所在地在湖南省内,湖南省的作者对期刊的了解度较高有关。

表22000—2018年学术论文基金项目数的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academic papers from funded projects in 2000—2018

表3 基金论文的级别Table 3 Levels of the paper fund sources

2.4 载文关键词分析

文献的关键词可以高度概括文献的研究主题、内容、方法、对象等,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说明该关键词反映的研究主题是当前热点问题的可能性越大,而出现频次较低的关键词中可能包括未来的研究趋势[14]。通过对2754 篇学术论文中关键词的整理并进行归并处理,我们最终得到6615 个关键词,出现总频次为11687 次。

表4 资助论文最多的前15 个基金Table 4 Top 15 funds among funded papers

关键词出现频次在20 次及以上的高频关键词大约有28 个(表5)。其中,出现频次靠前的关键词有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城镇化、现代农业等。这28 个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之和为1095 次,占全部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9.37%,28 个高频关键词综合揭示了《农业现代化研究》期刊所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农业现代化出现的频次最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期刊的办刊宗旨。此外,出现频次为1 次的关键词有5125 个,占全部关键词出现频次的43.85%,这说明了该刊涉及的研究领域和内容较为广泛。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没有展示地名,在关键词中出现超过20 次的地名依次有湖南省、中国、湖北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湖南省出现的频次最高,说明作为湖南省的优秀期刊,《农业现代化研究》在积极关注湖南省的一些现实问题,为湖南省的发展积极献言献策,做到了为地方服务的初衷。

表52000—2018年发表论文中出现频次超过10 次的关键词Table 5 Statistics of key words appearing more than 9 times in papers from 2000 to 2018

此外,本文还统计了出现频次较高(10~19 次)的关键词(表5)。综合来看,这些高频关键词反映出《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城乡一体化、粮食安全、“三农”问题、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研究方法上集中在Logistic 回归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等。

图3 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年际变化Fig. 3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high frequency key words in papers

考虑到同一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年际变化能够反映研究的变化趋势,本文追踪了“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城镇化”4 个热点关键词的年际变化趋势(图3)。“农业现代化”出现频次在研究时段内虽有波动,但每年都会出现,而且在2015年达到了峰值,出现了11 次,其可能的原因是,为进一步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市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因而在此期间大量学者将研究的重心放在了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可持续发展”出现频次在研究时段内较为稳定,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农业现代化”,这可能是因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论文也层出不穷。

“粮食安全”的出现频次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2008年以前关于粮食安全研究的文章相对较少,稳定在1 篇/年左右,而从2008年以后关于粮食安全的文章大幅度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政府在2008年出台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并将粮食自给率95%作为红线,一时间有关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文章大量出现。“城镇化”的出现频次也存在阶段性特征,而且出现频次在2013年达到最高值,这是因为为了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我国中央政府在2013年首次召开了城镇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在此阶段,有关城镇化研究的文章大量出现。总体来看,虽然这些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的年际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均反映出了一个明显的趋势,即《农业现代化研究》刊发的学术论文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和针对性,紧跟国家时事热点问题,这些文章对处理现实问题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2.5 关键词包含“农业现代化”载文的分析

关键词包含农业现代化的文章是91 篇,为更好的展现《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办刊初衷,将这91篇文章单独拿出作深入分析。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即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科学来管理农业[15]。由此可见,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技术改造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牵涉面相对广泛,包含内容较多。

关键词包含农业现代化的91 篇文章共涉及11个研究主题(图4),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6 的分别是论证某一措施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9 篇)、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道路/模式的总结(15篇)、“三化”/“四化”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12 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11 篇)、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10 篇)、总结其他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6 篇),这6 个研究主题共涉及文章73 篇,所占比重高达80.22%,说明《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刊发的文章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战略指导性。以出现频次最多的“论证某一措施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为例,该类文章占总数的比重高达20.88%,如陆建飞(2000)、唐启国(2004)、罗富民和段豫川(2010)、汪邹霞和黎红梅(2016)分别论述了高等农业教育、农业信息化建设、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金融支持等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可行之策。除此以外,还有学者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作为研究背景(6 篇),探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有3 篇文章谈到了我国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如实事求是原则、选择性现代化战略原则和科学发展观原则等。综合来看,以上研究均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

图4 有关“农业现代化” 文章研究的内容Fig. 4 Content studied in the articles 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另外,在这91 篇文章中有28 篇文章是针对某一省区或者某一区域的农业现代化进行研究的,包括某一省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评价、某一省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对策等。如万忠等(2011)、林正雨等(2014)、钟丽娜和李松柏(2018)、陈强强等(2018)分别测评了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而邹霞和黎红梅(2013)、张存先(2013)、储昭斌(2013)、雒海潮和刘荣增(2013)、辛冲冲等(2016)则分别基于湖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之策。农业现代化的区域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姚监复[16]的观点,即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明显,因此不宜采用全国各地同一模式、同一指标、同一期限实现同一水平的“全盘现代化”或“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而是有选择地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值得一提的是,辛岭和王济民[17]基于全国1980 个县,测度了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依据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值将这1980 个县划为了5 类地区,进而针对每个地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建议,这对促进县域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体来看,这91 篇文献涉及内容广泛,几乎涵盖了农业现代化的方方面面,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又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所刊载的这些文章也很好的体现了《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办刊宗旨,为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发展,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2.6 引文分析

2.6.1 引文数量分析 引文也叫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特征之一,展现了文献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也是合理进行学术科研交流的必要部分[18-19]。2000—2018年该刊有2753 篇学术论文引用了文献,附引文的论文占比达99.96%,高于2002—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和1995—2014年《中国农村观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69.93%、80.04%)[8]。与此同时,引文总数量为36601条,篇均引文条数为13.29条/篇,高于2002—2011年《中国农村经济》的8.83 条/篇和1995—2014年《中国农村观察》的12.32 条/篇[8],但明显低于国际优秀论文的篇均引文量36.60~51.80条/篇[9]。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引文总数量还是篇均引文条数,2000—2018年均呈现出了明显的递增趋势,分别由2000年的641 条和7.12 条/篇增长到2018年的4024 条和33.82 条/篇(图5),这说明期刊的作者在逐步提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关注度,加强了与前人研究之间的关联性。

2.6.2 引文的语种和类型分布 从语种上来看,在36601 条引文中,有30247 条是中文,占引文总数的82.64%,外文文献有6354 条,占引文总数的17.36%,略微高于2000—2014年《农业经济问题》外文文献占比15.45%[8]。在外文文献中,英文文献高达6324 条,占所有外文文献的99.53%,说明《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引文主要是中文文献,而且在仅有的外文文献中又以英文文献为主。从类型上看,《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引文类型涵盖了期刊、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专利、技术标准、报纸、科技报告、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网上期刊、网上电子公告等(表6),引文类型较为丰富,其中,期刊约占77.86%,是最主要的引文类型;专著约占12.38%;排在第三的是学位论文,约占2.11%。此外,报纸和论文集也是引文的重要形式,两者的占比依次为1.68%和1.06%。值得注意的是,网上期刊和网上电子公告两种类型之和的占比也达到了1.84%,这说明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和文献数字出版平台的发展,这些电子类文献的情报价值将更加凸显。

3 《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影响力分析

3.1 载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分析

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是衡量期刊质量和学术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20]。在被引频次上,2000—2018年共刊载学术论文2754 篇,被引论文数达2660 篇,被引率为96.59%,共被引52214 次,篇均被引用频次为18.96 次/篇,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为辛岭和蒋和平(2010)发表的《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被引频次高达312 次。在下载频次上,2000—2018年刊发的学术论文均被下载,总下载量达1193026 次,篇均下载频次为433.20 次/篇,下载次数最多的为8140 次,为杨仪青(2013)所撰写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国外经验和模式及中国的路径选择》。但是,该刊仍有3.41%的刊发论文未被引用过,应该值得关注和重视。

表6 引文的类型Table 6 Citation types of references

在被引用的2660 篇学术论文中,大部分学术论文被引频次集中于2~30 次,这部分论文数占被引学术论文总篇数的74.91%,其中,尤以[10, 30)次居多。被引频次超过30 篇的论文有482 篇,占被引学术论文总篇数的18.12%(表7)。在所有被下载的文献中,被下载(100, 200]次、(200, 300]次、(300, 500]次、(500, 1000]次学术论文的篇数依次为595 篇、561 篇、709 篇和500 篇,总和高达2365 篇,占所载学术论文总数的85.88%,说明100~1000 次是该刊学术论文下载最常见的频次。下载频次超过1000次的文章有174 篇,占所载学术论文总数的6.32%。

表7 载文被引频次和下载频次的分布Table 7 Frequencies of the cited text and download

表82000—2018年高被引论文发表时间分布Table 8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ghly citied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8

3.2 高被引论文分析

参照刘雪立[21]的思路,将被引频次较高的前5%的学术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根据2000—2018年刊载学术论文和被引论文数,可以得到133 篇(2660×5%)高被引论文。在这133 篇高被引论文中,引用频次总和达14578 次,其中,学术期刊、博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引用次数依次为6364 次、1435 次、6458 次、257 次和64 次,因此引用《农业现代化研究》载文较多的是期刊论文和硕士学位论文。此外,在这133 篇论文中,被引频次最高为312 次,最低为65 次,被引频次超过200 次的论文有11 篇。从这133 篇高被引论文的发表时间来看(表8),刊登高被引论文篇数最多的年份为2002年,为17 篇,占高被引论文总篇数的12.78%,这17 篇论文被引用频次共计1925 次,篇均被引次数为113.24 次/篇。

表92000—2018年前30 篇高被引论文Table 9 First 30 highly cited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8

表9 列举了被引频次最高的前30 篇论文的明细数据。由表可知,《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载的前30 篇高被引论文中,最低的被引频次是123 次,最高的被引频次是312 次,其中,被引频次达到200次及以上的论文有10 篇,第一作者分别是辛岭、杜太生、章秀福、周震峰、池泽新、崔和瑞、周应恒、岳正华、蒋和平和王宁。此外,在这前30 篇高被引论文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2002年,达到了6 篇。在被引用类型方面,学术期刊论文排在第一,其次是硕士学位论文,然后是博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引用的最少。在第一作者单位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和成都师范学院,发表数量依次为4 篇、3 篇、2 篇。值得注意的是,在这30 篇论文中,大都是合作论文,数量达到了25 篇,仅有5 篇是独立作者发文,这说明作者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形成优势互补,增强文章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3 高下载论文分析

采用同样的方法,将下载频次最高的前5%的论文定义为高下载论文,由此我们得到了138 篇(2754×5%) 高下载论文。在这138 篇高下载论文中,下载总频次高达294687 次,篇均下载2135.41 次(表10)。与高被引论文相比,高下载论文的发表时间分布存在差异。在研究时段内,刊登高下载论文最多的年份是2013年,达到了20 篇,占高下载论文总数的14.49%,而且这20 篇论文的总下载频次高达57480 次,篇均下载频次为2874.0 次/篇。

表102000—2018年高下载论文发表时间分布Table 10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highly downloaded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8

表11 展示了下载频次最高的前30 篇论文的明细数据。结果显示,在这30 篇高下载学术论文中,下载频次最低的是2623 次,最高的达到了8140 次。其中,下载频次超过7000 次的有4 篇,第一作者分别是杨仪青、杨建利、陈超和岳正华。此外,在这前30 篇高下载论文中,发表论文最多的是2013年,达到了8 篇。在第一作者单位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湖南农业大学和成都师范学院,发表数量依次为3 篇、2 篇、2 篇。同样地,这30 篇高被下载论文也大都是合作论文,独立作者文章仅有7 篇。

4 讨论

4.1 期刊未来选题方向的探讨

农业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基础产业。为提高农业生产力及其生产效率,自20 世纪50年代提出了农业现代化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历史性探索和长期不懈的实践,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2]。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一些学者基于不同的视角进行过一定的研究划分,如梅方权[23]提出了“三阶段论”、黄佩民[24]提出了“四阶段论”、曹俊杰[25]、蒋和平和杨东群[26]均提出了“五阶段论”。虽然学者们的划分依据不同,但他们总结的我国农业现代化在不同阶段的内涵大体一致。参考现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及相关事件,按照时间节点总结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表12)。由表可知,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包括“四化”阶段、“制度建设”阶段、“转型发展”阶段、“三化协调”阶段、“四化同步”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也从最初以发展生产力为主要目的的“四化”,转变为以“制度建设”为载体的农业经营管理现代化,再到“三化协调”、“四化同步”,直至一步一步转变为当前的融合了农村现代化的“新时期农业现代化”。

依据上述六个阶段分别整理了《农业现代化研究》载文的关键词(表12)。结果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在每个阶段的高频关键词均较好的诠释了该阶段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以第三阶段为例,在这一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处于“转型发展”时期,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推进农业产业化、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而此时期刊载文的高频关键词有“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等,这恰好反映了农业现代化在“转型发展”时期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这说明《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刊载的学术论文也具有“阶段性”特征,而且符合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

总体来看,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会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但不管怎么变化,它始终与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紧密相连,而且在这一过程中,科技进步始终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变化的强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基于上述分析,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研究》在未来的选题中可以进一步紧扣农业现代化的时代内涵,主动迎击我国各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并尝试找出破解之策,更好地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表112000—2018年前30 篇高下载论文Table 11 First 30 highly downloaded papers published from 2000 to 2018

4.2 期刊核心作者发文集中度的探讨

大量文献指出,团聚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作者队伍,不仅是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环节,更是学术期刊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如何把握核心作者发文的集中度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一方面核心作者发文太少不利于增强期刊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核心作者发文太多则会对其他作者形成挤占。普莱斯(Price)[28]对文献作者与文献数量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普赖斯定律,该定律认为在某一研究领域中,一半的论文为核心作者群撰写,核心作者数量等于作者总数的平方根。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期刊,普赖斯定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对于综合性的学术期刊,普赖斯定律不一定适合。统计数据显示,《农业现代化研究》核心作者(仅考虑第一作者)发表论文仅占论文总数的10.78%,远低于普赖斯定律规定的理论值。

表1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Table 12 Development stag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

对学术期刊来说,尤其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作者和读者的来源体现了期刊的影响力。要做到“深度”和“宽度”的统筹兼顾,在作者发文集中度的问题上,期刊既要重视核心作者的发文,也要兼顾其他作者的发文。此外,王育花和叶和平[29]对《农业现代化研究》1980—2011年载文的核心作者(考虑所有作者)作了详细分析,发现单纯依据发文量来确定核心作者是不全面的,而应在产出量的基础上考虑论文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即论文的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农业现代化研究》在对待作者的问题上,要做到两个统筹兼顾,一是“核心作者数量与其他作者数量”之间的兼顾;二是“核心作者论文的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兼顾。

4.3 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探讨

为探索中文期刊与国际期刊的比较分析,2018年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开始发布《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WAJCI)年报》,该《年报》对每个学科期刊按照影响力指数排序,并根据期刊数量等分为4 个区(Q1、Q2、Q3、Q4)。《农业现代化研究》连续2年入选“世界学术影响力WAJCI-Q2 科技期刊”。2018年在全球农业科学综合类98 种学术期刊中,WAJCI 指数为1.565,国际排名第34,国内排名第7;2019年在全球农业科学综合类107 种学术期刊中,WAJCI 指数为1.307,国际排名第35,国内排名第8。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刊的学术水平较高,在学科中的学术影响力较大。

值得说明的是,WAJCI 指数采用的是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两个重要指标进行综合评价,这意味着提升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是提升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不仅仅在于影响因子,还需有一定数量的发文量。期刊发文量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完全相关。有人认为,可通过降低发文量来增加影响因子,短期来看可能有效果,但长期来看不利于期刊做强做大。黄明睿[30]分析表明,农业科学综合类期刊载文量与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均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由此可见,期刊的总被引次数和影响因子还是取决于期刊自身的影响力和稿件的质量。因此,我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研究》在未来的选稿上,可以进一步集中精力筛选优质稿件。优质文章多了,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自然会得到提升。

5 结论

1)2000—2018年《农业现代化研究》共刊载学术论文2754篇,平均每年刊载学术论文约145篇,所载文章的篇幅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2)期刊作者数量庞大,但独立作者的文章日益减少,而作者间的合作以及团队间的协作趋势日益明显。此外,第一作者所属的研究机构大多为农林类大学和涉农科研院所。

3)刊载的学术论文受基金资助的比率高,且篇均基金数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而且基金论文所获资助的基金种类多、级别高。

4)刊载的学术论文在关键词、研究内容等方面具有学科特点,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影响因素、城镇化、现代农业是出现频次最高的6 个关键词,而且热点关键词的年际变化趋势符合我国的时代背景。

5)刊载的学术论文篇均引文条数呈现明显的递增趋势。引文在语言上以中文引文为主,在类型上以期刊、专著和学位论文为主。

6)刊载的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均处在较高水平。期刊在全球农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中世界排名靠前,且入选了“世界学术影响力WAJCI—Q2 科技期刊”。

致谢:感谢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崔钊达、姚明辉、彭振东在数据录入和整理中提供的帮助;感谢本刊编辑部老师对本文提出的宝贵修改建议;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学术论文期刊论文
本期主要学术论文英文题目及摘要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学术论文征集启示
学术论文征集启事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期刊审稿进度表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