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之瓶颈及对策研究

2020-02-28 23:17陈娴王珊珊刘敏陈仙肖雯姝汪亮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6期
关键词:商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陈娴 王珊珊 刘敏 陈仙 肖雯姝 汪亮

一、引言

国内商务英语专业是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所需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外语人才。时至今日,国内的商务英语专业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许多高校在商务英语专业办学实践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通过调查当今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结果之后,我们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遭遇了瓶颈,了解并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对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结合江西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容、实际应用以及作为培养对象的切身体会,我们通过发放线上问卷的形式,对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各年级学生进行了关于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收集了126 份有效结果。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江西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与其他高校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总结出了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所遭遇的瓶颈,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遭遇瓶颈

1.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

通过研究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发现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江西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对学生能力素质要求不清晰,没有对应该培养出具备哪些具体知识、技能以及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进行详细的介绍。此外,大部分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国际视野以及跨文化沟通等能力培养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也没有就学生应该通过何种等级考试才能达到培养目标做出明确的说明。

其次,江西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商务英语类创新创业人才。该目标注重培养对象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一带一路"背景下市场对复合型及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有所出入。

2.课程分配不合理。

课程分配不够合理首先表现在不同种类课程的分配设置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0%以上的学生认为商务类专业课程的占比应该大于或等于英语类课程。但是通过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发现在必修专业课程中,英语类专业课程与商务类专业课程的占比情况大概为5:1,英语类专业课程的开设远远超过商务类专业课程。目前,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实践、商业知识、跨文化、语言文化这五大类课程。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学生对实践类以及基础知识类课程的重视程度要远高于语言文化类课程。但是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语言文化类课程要远远多于实践类课程。

此外,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配也不合理。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87 位调查对象认为我校所开设的课程实用性不强,没有办法满足市场需求;认为我校课程存在"理论与实践比例不协调"问题的学生也有85 名。在培养方案内的所有课程中,理论类课程数量总体上多于实践类课程。另外,即便是实践类课程,课程的教学也主要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学生真正进行知识实践的机会十分少。

3.师资建设滞后。

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需要复合型教师。问卷调查中近75%的学生认为"有英语专业背景且具有丰富的商务实践经历"的教师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当前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是单纯的英语专业出身,语言水平较高但商科知识有所欠缺。另一方面,要求拥有丰富商务实践经历的教师用全英文授课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此外,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学科建设还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因此目前高学历的商务英语人才较为稀缺。由此可见,师资力量建设滞后是当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4.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科学。

目前,我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估主要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英语等级考试等为依据。问卷调查的总体结果显示,部分调查对象认为自己在本科毕业之后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对自身能力的评判并不太乐观。以考试为主的封闭式评价体系是静态且单一的,无法有效测评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利于对教学质量做出客观评价,因此也无法真正展现出教学质量水平的高低,也无法为改进教学提供有效的反馈。由此可见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并有待改进。

三、改进对策

1.结合市场需求制定培养方案。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国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未来与各国、各地区经贸往来活动也会越来越多。因此,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要立足于当前世界、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明确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在结合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必须严格依据《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符合"一带一路"时代背景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只有把专业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找准自身人才培养的定位,进一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最终实现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培养方案中的各类课程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来源,实用性强、有针对性的课程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能力。一方面,高校要进一步平衡英语类课程与商务类课程的比例,在保证学生掌握基础英语技能的同时,增设商务类课程,提升学生的商务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协调理论类课程与实践类课程的开设比例,增加实践类课程的种类和课时。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应尽量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模拟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商务实操能力。为了使学生紧跟时代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高校还应结合经济发展,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和教材。

3.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师资核心素养。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商务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复合型专业,对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也更高。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各大高校应该更多引进高学历的商务英语人才,如商务英语专业的硕、博士和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商科硕、博士。同时,要加大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优先考虑具有交叉背景或行业工作背景的应聘者,如具有丰富商务实践经历的英语专业人员。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鼓励和督促在职的商务英语教师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英语和商务知识素养,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内容。

4.推进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培养出适应"一带一路"背景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应该积极践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接受高校提供的商务英语专业实习生,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这对双方来说都是双赢。对于以商务英语为主导专业的高校来说,"产教结合"的办学模式是一个更佳的选择。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与商务英语相关的产业,并将该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两者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两种模式都能极大地改善传统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实践经历不足、实操能力弱的状况。此外,在此类教学模式下,学校可以邀请企业参与到学生学习和工作成绩的评价中来,打破单一的以成绩为唯一能力评估标准的现状,从而建立一个多元且动态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四、结语

当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商务英语毕业生还远未达到市场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标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正遭遇众多瓶颈。未来"一带一路"政策将深入贯彻和发展,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迫切,而要求也将愈加严格。只有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跨过瓶颈期,商务英语专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商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浅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中高职衔接
商务休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