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陶瓷山水艺术的创新

2020-03-01 08:52温宁荣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景德镇陶瓷 2020年6期
关键词:材质陶瓷山水

温宁荣(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笔者是位多年从事新彩山水瓷画创作的陶瓷艺术工作者,对于新彩认识颇深,在《新彩山水的意境创造》中,本人就新彩山水的审美形象到审美意象和审美意境作了些阐述。笔者认为,由于新彩装饰用色相对于传统粉彩、古彩自由而更为随意大胆,效果也极为丰富多样。因此,新彩瓷画也就大量吸取了中国书法和中国画的表现技巧,讲究画中有诗的书韵印趣,让广大陶瓷收藏家们更为青睐。

陶瓷山水画创作的创新,是我们当代每一位陶瓷艺术工作者面临的大选择。然而,我们现在已经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历史已经把景德镇的陶瓷艺术推到了很高的高度。在这个起点上,创新固然是有很大的难度。但是,不进则退,这就需要我们理念、材质、手法、意境的创新,让作品达到具有时代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如何使作品达到这种完美结合?笔者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赖德全先生,在老师的艺术实践和悉心指导下,学习了不少陶瓷艺术创作的知识。并认为,当代陶瓷艺术的概念,取决于理念、材质、手法、意境的运用与创新,多元与丰富的材质运用及技术的进步,是陶瓷艺术创新的突破点。只有通过创新的理念,让作品真正反映出其独特的瓷的语言,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作品才能契合原创的主题,以新的艺术高度,让人耳目一新。

理念的创新,为作品铸造灵魂。新中国以后,党和政府大力复兴陶瓷行业,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以王步、胡献雅、余文襄、汪以俊、龚耀庭、时幻影、毕渊明、赵惠民、王锡良、陈先水、傅尧笙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陶瓷美术家,坚持“双为”方针,坚守“双百”方向,大胆创新,一大批理念新颖的文人气息作品脱颖而出,可谓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些作品,绘画形式与工艺装饰手法有机结合,不断地适应于新时代的需求,融入人民的审美生活。实践充分地证明,创新是时代的潮流。只有扎根生活,认真理清历史线索,把握艺术传统真谛,以清醒的头脑去调整好自身的心态,以虔诚的态度,使命的担当,去面对创新当下的陶瓷绘画,才能创作好的作品。前些年,笔者有幸参观了陶院(现为陶瓷大学)举办的“首届院士作品展”。展厅内一件件造型迥异、清新典雅、色彩缤纷、淡雅宜人的作品,从理念上都有较大的突破,展现了陶瓷艺术新的姿态,很多中、青年陶瓷艺术家在山水创作中,凝聚了大量苦心孤诣和对绘画语言、审美境界的独到领悟。笔者感到震撼,参展作品均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充分地融入了作者的丰富情感,既给予了观众美好的艺术感受,更满足了人们对美好追求的愿望。这是一条弘扬、光大陶瓷艺术之路,以全新的理念指导艺术行为,让艺术家通过写生、釆风,捕捉大自然的精灵,用自己的智慧创作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的作品,才能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材质的创新,为作品筑牢根基。陶瓷艺术包含着一定的工艺属性,但决不是全部。如果完全依照工艺品的要求进行创作,则降低了作为艺术而存在的艺术标准。材质创新与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陶瓷绘画工艺技术的复杂性及其制作的髙难度,在于不断使用新材质进行艺术探索与实践,使其产生出全新的艺术效果。如果说,创作中仅追求光怪陆离的技艺效果,将诱使作者对某一种工艺魅力津津乐道而沉溺其中,把工艺性误解为一种终极目的或最髙境界,把对创作激发出的热情消解为纯工艺展示,不去期望作品有无情感、有无深刻的人文思考、有无基本的美学价值及相应的艺术品位,这种艺术创作性是不可为的。陶瓷艺术的创新,尤其是山水创作,更必须赋予创新精神,才能创作出更加富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它的创新,材质的运用,是很重要的。如景德镇陶瓷大学戴清泉教授,他把西方油画中的“坦培拉”融入瓷画山水创作中,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胆识,很值得敬佩。他的山水不仅具有浓郁的瓷味,更赋有新鲜的油画感。他釆取多种材质糅合,将木材巧妙地嵌入作品中,让作品有了锦上添花的绝妙艺术效果。这种中、西结合的材质运用,让陶瓷山水艺术创作给予人们更新颖的视觉冲击,不能不说是为我们创新拓宽了平台。实践再次证明,工艺上的深刻挖掘与创新远比仅机械地继承重要得多。

手法的创新,为作品扮装靓丽。中国著名艺术家黄建南老师在一次艺术沙龙上说过,中西方艺术的和而不同表现在创作手法上,中国的很多画家基本功已经非常扎实了,一些写实的作品也非常好。但是还没有更好的开阔视野,还是需要更多的接触欧洲的艺术市场,要多相互了解中西方的艺术创作的一些技术和思维。中国人也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以为西方的就都是好的。中国五千年文化流传下来的传统基础加以创新,只有这样,不远的将来,中国艺术一定可以慢慢的得到世界话语权,我们的艺术家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团结一致,要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充满信心,要学习西方的长处结合我们的优点,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这段颇有感触的话,确实让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深有启发。黄建南先生之所以在艺术创新中能取得大的成就,就在于他不受传统艺术理念框架的束缚,勇于探索当代艺术表现形式,将中国国画山水深远的意境、生动的气韵,融入到油画的创作中,使油画拥有了国画的意境气韵和构图手法。创作中将西方绘画的光影变幻、色彩变化融入其中,使国画具有更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中、西两种古老的绘画形式交融重生,既成就了油画的绚烂璀璨、更创新了国画的意境深远。

古老瓷都景德镇用自己的独特魅力征服了世界,在新时代艺术中,景德镇陶瓷艺术中吹起了一股更为强劲的创新的清爽之风。这种现象在景德镇文化历史上从未发生过,这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它是当前文化艺术重新组合,重新开拓的一个部分,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实现灵感与梦想的空间。如陶瓷艺术家孙同鑫先生大胆创作了泼彩山水,在陶瓷山水领域中凸显新貌。细看孙老师的作品,他的特点,是综合明永乐、宣德时期青花勾线点染的技法与清康熙青花之后的“鸡头笔”分水特点,在传承王步先生青花“喷水”绘画基础上,又不同于王步青花,将青花釉材运用有了新的突破。这种突破,揉进了文人的诗画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青花特色。这种全新的创作手法独树一帜,可见他心中装着何等独特的陶瓷创新想法。

意境的创新,为作品拓宽源泉。在前人成功的经验之上,获取新的创作活力、灵感和源泉,有助于把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地去寻找与社会相适应的契合点,创作出具有时代风范、具有民族特色、具有独特个性的全新意境作品,是我们中、青年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追求。山水画作为工艺美术的一种表现方式,它具有美的功能,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提高,对山水画的欣赏能力和要求也不断提高。创作者的创作就必须适应这种欣赏能力和要求,在作品意境中有新的突破。陶瓷艺术家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笔墨当随时代”信念,对陶瓷绘画与装饰有着独特的见解。这种见解,包含着其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吸收各地各民族的姊妹艺术特点,融会贯通,创新于陶瓷艺术,使其作品具有时代特点、地域特色、民族特征。

如何让古老传统的陶瓷艺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结合,点燃当下文化艺术语境下的当代诉求,这就需要注重艺术的民族化特色,把握中国哲学的含义与“精髓”,努力开拓作品意境,让作品具有时代温度。笔者在赖德全老师的指导下,曾参与过200件《源》《脉》国礼瓷和300件建党九十周年纪念瓷等重大任务的创作。这种作品,意境深邃,充分表达了创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的一往情深和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当时,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总之,陶瓷艺术,也与其他任何艺术一样,以纯粹“模仿”为途径的年代早已远去。21世纪是人类历史的崭新时代,新的时代理应有新时代的艺术。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中,每一个陶艺家的观念与思考的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其间风格的多元化,让我们感受到了种种生命状态的鲜活律动。但是,景德镇艺术陶瓷实现再飞跃,必须为中国美术创作更多、更新、更精的无愧于时代、与时代脉搏和气息密切相联的优秀作品,引导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市场的新潮流,乃需我们不懈的努力。

猜你喜欢
材质陶瓷山水
《山水间》
刚柔并济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材质放大镜电光闪耀亮片
外套之材质对比战
针织衫之材质对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