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交通系统构建策略

2020-03-01 06:53胡义良王澜凯谢金江
交通企业管理 2020年3期
关键词:步行小镇交通

□ 胡义良 王澜凯 谢金江

特色小镇是指利用自身的信息经济、块状经济、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而打造成的稳增长,调结构的新亮点,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新示范、体制机制改革的新阵地,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特色小镇会实现不同种类人群的聚集,势必带来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

一、国内特色小镇发展概况

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规划首次提出“特色小镇”;2016年,国家住建部等三部委力推,这种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推广起来。截至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国内特色小镇建设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原因是特色小镇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的创新探索和成功实践。国内特色小镇的迅猛发展,势必会出现良莠不齐的问题。国家部委也多次出台文件,明确特色小镇的发展要求、目的及机制。

二、特色小镇交通系统构建案例分析

1.杭州云栖小镇

浙江杭州云栖小镇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南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是一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该小镇从满足区域交通与内部交通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合理布置构建交通系统。

(1)便捷的道路网。通过构建“三横两纵”的内部干道网骨架,实现内部区域的互联互通。

(2)发达的公共交通。以城市轨道六号线为区域公共交通的骨架,构建BRT快速公交系统作为区域公共交通系统的主体,同时利用便捷的巴士交通与主要功能节点相连,构建5处智能交通枢纽,有效组织公共交通的全面运行,提高区域公交系统整体运行效率。

(3)多功能多层级的慢行系统。沿城市道路及生态绿地设置系统连续的自行车专用道,为地区休闲、出行、换乘等提供一站式的有机交通接驳,线路布设深入各社区、大型商贸综合体以及沿岸码头;构建由山地步道、滨水步道、人行天桥、建筑连廊、空中步道等组成的步行系统,形成连续的、多空间层次的,具有休闲娱乐、生态游览、商业购物等功能的步行网络,以250米为半径构建5分钟生活步行圈及运动圈。

2.成都云裳小镇

四川成都云裳小镇位于成都市彭州南部新城核心地带,总面积194.4公顷,规划定位为集时尚、文化、生态、多元为一体的区域时尚产业高地。该小镇建立了机动交通、公交、步行、水路等交通方式独立又联系的综合联运体系,保证人车分流,保障社区的安静和对外交通的便捷联系。主要道路环绕赛纳湖修筑,并向外圈层发散,形成环形放射体系;干线道路沿区域外围布局,将主要过境车流引导至区域外围;支路通而不畅,适度增加路网密度,与景观绿地结合,展现小镇风情。停车系统分散布局,地面与地下停车相结合,其中地面停车又可以分为社会集中停车场和沿街停车等多种形式,商业集中区域沿街停车位考虑童车停放需求。按照使用者的行为模式,设置线性停留、局部停留、集中停留三种模式的步行系统,再和停留时间长短综合,形成线性连续步行、局部短暂停留、片状集中游憩三种步行空间。公交车选线主要布设在地块外围的次干道上,以500米为服务半径辐射本区;区域内部布设公交小巴线路,保证区域内部的安静环境,并与外围干线公交站点连结,提供更便捷的交通出行方式。

3.杭州梦想小镇

浙江杭州梦想小镇位于杭州市余杭区-未来科技城的核心地带,集互联网和基金产业于一身,打造功能完备、绿色生态、环境宜人的创业天堂,成为现代青年人追求梦想、放飞希望、实现自我的圆梦之地。该小镇围绕“生态绿道”组织内部的绿色步行体系,鼓励和引导创业者优先考虑步行出行,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减少机动车辆在村庄、公园和水乡古镇内部穿行,增加事业机遇,创造开放舒适的办公环境。在步行系统外,还提供了轨道、水上巴士、机动车等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服务,通过“智能枢纽”有效组织,提升参与者换乘的多样体验感受。通过轨道交通实现区域与杭州市的高效联系。利用区域水系发达的有利条件,开行水上巴士,打造地域色彩明显的交通体系。构建便捷的路网体系,加强区域对外及内部交通联系,提高区域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4.嘉兴南湖金融小镇

浙江嘉兴南湖金融小镇位于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和沿海经济带的中心位置,地处上海、环太湖、杭州湾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区位优势独特,旨在打造特色金融小镇。沪昆高速、乍嘉苏高速、沈海高速、苏嘉杭高速等多条高速以及沪杭高铁高效快捷联系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具有便捷的对外交通条件。内部以打造低碳交通为宗旨,路网构建依山就势,并通过设计元素的融入,实现内部道路网络通而不畅,降低机动车运行速度,便于营造高品质、和谐安全的区域环境。规划多条自行车、电瓶车交通线路,结合需求合理设置电瓶车站点,实现电瓶车站以200米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80%的小镇居民,以500米的服务半径能够覆盖100%的小镇居民。构建连续、多层级的步行系统,主干步行道沿主要道路布设,解决组团间交通联系问题。次一级的步行系统深入次级社区;打造滨水绿色步道,有效串联沿河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区域滨水体验;利用区域湿地资源丰富的特性,构建独特的湿地体闲体验慢行步道,将办公人员引入溪畔公共空间中,创造舒适的休闲办公环境。

三、特色小镇交通系统构建策略

1.便捷的对外交通体系

虽然特色小镇的建设旨在构建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小型城市”,但也只能解决基本需求的自给自足。如机场等重要的门户枢纽、大型的学校、医院等公建配套设施,在一个小镇内是难以提供的。特色小镇要与外部经济大环境保持高效的沟通,这就需要高效的对外联系通道,以方便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产业流等,进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特色小镇的选址需要考虑具备便捷的外部交通条件。

2.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

特色小镇大多不会选址于闹市区,这也从一种层面反映出办公研发需要相对安静舒适的内部环境,以有利于加强研发人员间的随时即兴交流。因此,在交通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尽可能将主要交通通道布设于外围,内部尽可能采用绿色、低噪音的交通方式实现与外部主要交通通道的联系。

3.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为主导

创新创造研发需要良好的环境,因此特色小镇多选址于山清水秀的区域。为了保证与生态环境的良好融合,特色小镇的交通系统构建应以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为主导,甚至可以打造一些无车街区,这也是很多特色小镇尤其推崇慢行系统主导的内部交通系统的重要原因。通过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来营造舒适的工作办公环境,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

4.具有地域特色的交通方式

国内特色小镇一般都具备明显的地理环境优势,如水系发达、山体丰富或是沿海布局。这就需要结合小镇所处区域的地理特性,发展如水上巴士、缆车、登山步道、山地自行车道等特色交通方式,营造地域特色明显的交通方式,打造具有强识别性的形象名片。

5.多样化的交通方式供应

特色产业汇聚特色人群,不同的人群会有不同的交通出行需求。这就需要多种交通方式的特色供应,提升不同创业研发人群换乘的多样体验感受。

6.人性化的交通工程设计

通过人性化的交通工程设计,为小镇创造更加舒适的休闲办公环境。如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宜采用地下通道、空中连廊等设施直达轨道站点出入口,构建全天候的轨道接驳步行系统,有效引导人口向轨道站点周边聚集。步行通道增设雨棚、凉棚等人性化设施;完善枢纽车站标识系统、购票系统等智能化服务设施,提高枢纽车站服务品质;设置行人过街的无障碍设施等。

四、结语

特色小镇交通系统构建是一项复杂的规划工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制定交通发展宗旨,构建与发展理念相匹配、与地理条件相协调的交通体系,营造高品质、和谐安全的区域环境,激发区域工作人员的研发创新激情,积极推动特色小镇的活力发展。

猜你喜欢
步行小镇交通
安安静静小镇
魔方小区
“CK小镇”的美好
步行回家
繁忙的交通
熊的小镇
小镇(外一篇)
小小交通劝导员
从步行到奔跑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