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班级成为雅致与共情的所在

2020-03-01 01:12蔡泽慧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6期
关键词:班级环境共情

蔡泽慧

【摘要】共情指的是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雅致是指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在班级环境建设中,笔者认为情感和美感应受到教师充分的重视。学生在温馨的、雅致的环境中学习,感受做人、做事的道理;在真善美思的浸润中形成博学、仁爱、勤思、爱问的品质。

【关键词】班级环境;雅致;共情

一、创建雅致的班级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认为:“教育的艺术在于,不仅要使人的关系、成人的榜样和言语以及集体里精心保持的种种传统能教育人,而且也要使器物———物质和精神财富都能起到教育作用。”班级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主要场所,其环境的优劣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是,笔者决定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通过班级的布置给学生营造“温馨雅致、有传统特色、有品位”的环境。希望学生在教室里,有家的感觉———幸福且温暖。我相信,在一个雅致、宁静、处处焕发文化魅力的环境中,学生耳濡目染,如同接受心灵的洗礼一样,即便是野性难驯的心也一定会受到触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只有创造一个教育人的环境,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一)名言警句、梅兰竹菊的绢丝画营造文化气息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教室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如果你想使人的道德达到完美与和谐的境地,那你就要创造环境与言语的和谐关系。”在以“雅致”为主题,以共情共性为主导的背景下,对教室环境进行设计。以宣纸和凌布为质地,以书法体书写名人名言。左边的两面墙挂的是曾国藩教育子女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和韩愈的“行成于思业精于勤”书法作品。这两幅字是告诉学生: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和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右边两面墙挂的是梁晓声的“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两幅字告诉学生:做人,要心平气和,对任何人都要有礼貌,这是修养;将心比心,为别人着想,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自由”不能“越界”;善良就是发自内心的对别人好,善是一个人最柔软但也是最有力量的情怀,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教室两边的大窗户,悬挂着竹子、兰花图案的绢丝卷帘。暖阳透过绢丝帘,映照在每个学生的身上,静静的、柔柔的。希望学生长大成人后,如兰花般高洁清雅,如竹子般气度非凡。

(二)书架一举三用,带来视觉享受和心灵互动。班级的书架,由学生讨论设计,分为四层。第一层摆放诸葛亮的《诫子书》、绿植、“每日一语”的日历;第二层供课代表收、发作业用;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摆放各种文学杂志供学生课间阅读。小小书架,汇聚了学生的灵感和创意,让学生当家作主、品味读书的乐趣,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形成独具个性化的教室一角。

(三)善用展板,及时宣传班级“大事”;布置荣誉墙、班级树、宣传栏,培养团队意识。军训、广播操、运动会等班级活动,学生全力以赴共创佳绩。班级的小小宣传队现场拍摄、编辑文字,然后彩印做成展板。荣誉墙记载班级一学期以来获得的成绩;班级树根据每个时期的需要设计为“许愿树”“感恩树”“友谊树”等;宣传栏张贴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通知、班主任温馨提醒等。这些区域的设置,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强化了“做最好的自己,创优秀的三班”意识。

(四)制订班训、班规、班级成长目标,设计班徽和班旗。三年初中,将近一千个日日夜夜,有学生说:“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到了九年级,我们就是最好的自己了。”于是,大家精挑细选,最后”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为我们的班训。大家又一起研究制定了班规,确立三年成长目标”学会思考、学会提问、学会做人”。我们集思广益,设计属于我们班的班徽和班旗。班徽还做成成品,人手一个,感受创意成真的幸福。

(五)壁橱可收纳、桌椅巧摆放、教室四通达。初中的学生活泼好动,而教室的空间有限。于是,我们把两侧壁橱划分为每人一格,摆放书包;桌椅按照1- 2- 1- 2- 1摆放,两侧不靠墙。前后留通道。整个教室四通八达,整洁有序,增加了学生的可活动的空间。

(六)窗台摆放绿植,愉悦身心。学生在课余时间,透过大大的玻璃,欣赏窗台绿色的植物、各色盛开的小花儿,身心变得轻松舒服。有一次,绿植不知怎的,突然蔫黃了。班上两个同学,拿出生物书,对照研究,给花儿诊断“病因”,讨论解决的方法。不知不觉中,窗台的盆栽成了学生学以致用、研究探讨的生物科学角。

二、雅致教室的生态是共情、共进的

雅致教室倡导师生在交往中共生共进,共同成长。格鲁吉亚教育家阿莫那什维利说:“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谁就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而谁爱儿童的叽叽喳喳声已经爱得入迷,谁就能获得自己职业的幸福。”喜欢学生欢快的喧闹,感觉他们浑身散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像春天般温暖,像天使般纯洁。坐下来和学生一起谈天说地,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与他们一起导演,做学生心中喜爱的“老师姐姐”。教育就是如此简单和幸福。情景熏陶、言行互动、能力迁移与心灵升华是构成主体间教育活动的四大要素。师生双方不是平行线,永无交集,而是交缠纠结、互助互动、共生共长的。

共情、共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属于我和学生的雅致教室里,师生情意相投,融为一体。在岁月中发酵,慢慢地酿成一股温暖的力量,围裹我们的身心,形成激荡生命的力量。

一个完整大家庭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也不是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形成合力,它是集体的结晶,需要班级每一个成员都参与进来,并在不断变化中得到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防止班级环境建设形式化,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出有助于自身成长的教育环境。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我们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盛霞.做学生喜欢的德育———论德育活动的有效性[J].教书育人,2013(02)

[2]韦云成.寻找有温度的德育[J].中国德育,2012(11)

[3]史航.德育是培育人的品质的教育活动[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1(05)

猜你喜欢
班级环境共情
共鸣与共情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例谈在环境创设中激发美与智慧
让孩子开拓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