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扎鲁特旗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因素与找矿前景分析

2020-03-01 00:37左海洋李腾娇杨光王彦新赵永辉
西部资源 2020年3期
关键词:寿山北西北东

左海洋 李腾娇 杨光 王彦新 赵永辉

摘要: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的矿体主要赋存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地层中的构造蚀变带内,其中变质粉砂岩是含矿围岩,方铅矿及闪锌矿金属矿物多呈稀疏浸染状赋存于岩石中,部分呈细脉状充填在岩石节理裂隙带中,形成浸染状和细脉状矿体两种形式,浸染状铅锌矿体均位于细脉状铅锌矿体的上部,成因类型应属构造热液充填型。本文通过对区域资料和矿区地质特征分析,总结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控矿因素,探讨找矿前景。

关键词:内蒙古;乌珠日特;地质特征;控矿因素

1.前言

乌珠日特银铅锌多金属矿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中南段东坡,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板块北部陆缘晚古生代增生带上,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成矿省,突泉-林西华力西、燕山期成矿带中,莲花山-大井子铜、银、铅、锌成矿带、孟恩套勒盖-布敦花银、铜、铅、锌成矿带西部边缘。

2.区域地质背景

区域地层有上泥盆统—下石炭统色日巴彦敖包组、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中二叠统大石寨组、中侏罗统新民组、新民组及塔木兰沟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及白音高老组、下白垩统梅勒图组、第四系更新统及全新统。区域上侵入岩有晚侏罗世斑状中细粒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细粒暗色闪长岩、早白垩世闪长玢岩、早白垩世石英二长斑岩及早白垩世花岗斑岩;酸性、中性、基性脉岩较发育。区域上主要构造线方向为北东向,控制着地层和岩体的展布方向,次级构造为北西、东西和近南北向,控制着脉岩的分布,并切割、错断北东向断裂。区域上内生金属矿产构造控制明显,多分布于北东或北西向构造内以及其交叉部位;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和中二叠统大石寨组是形成热液铅锌多金属矿的主要地层。

3.矿区地质

3.1地层

矿区地层主要有下二叠统寿山沟组(P1s)、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J3mk)、玛尼吐组(J3mn)、第四系更新统冲洪积砂砾石层(Qhpal)及全新统风成砂(Qheol)。

寿山沟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地貌上为低缓山丘及平地,寿山沟组岩性以变质粉砂岩、砂质板岩和变质长石杂砂岩为主,岩层总体呈北东走向,倾向北西340°~北东30°或南东150°~南西200°,倾角在55°~80°之间。寿山沟组地层发育多条北西构造破碎带,带内岩石强烈褐铁矿化。

满克头鄂博组主要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部,地层总体走向呈北东向,不整合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之上,岩性为中酸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类;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和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主要分布在矿区西部及北东部,总体走向北东50°,倾向南倾,倾角在15°~40°之间。流纹质火山角砾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南西和北东部,走向为北东50°~近东西90°,倾角在20°~75°之间。

上侏罗统玛尼吐组与满克头鄂博组相伴分布,岩性为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安山质岩屑晶屑凝灰岩、熔结凝灰岩、安山质含角砾岩屑晶屑凝灰岩主要分布在矿区北东部,走向北东50°,倾向北倾,倾角为40°,安山质含集块火山角砾岩分布在矿区北东部,总体走向北东向。

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分布在矿区周边南西和北东部地势低洼处,主要以砂砾岩、细砂和粉砂构成。

3.2构造

矿区构造主要为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向、北东东向、东西向及南北向。北西向构造在矿区内较发育,矿区中西部切割了寿山沟组、满克头鄂博组地层,长约5km,最宽300m,先后经历了破碎、充填及活化,最后被流纹岩脉充填,发育硅化、褐铁矿化、钾化;矿区东部可见北西向330度左右的破碎带,切割了寿山沟组,最宽约200m,长约1000m,褐铁矿化、硅化强烈,见有孔雀石化。北东向构造在矿区中西部,与北西向构造交汇,平面上表现为间距30m~50m左右平行排列的北东10度左右的破碎带,宽度1m~2m,长度在200m,褐铁矿化、硅化强烈。东西向构造在寿山沟组地层中主要表现为多条平行分布的闪长岩和花岗斑岩脉及部分白色石英脉和流纹岩脉。南北向构造主要表现为近南北向分布的花岗斑岩脉。

3.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活动较弱,主要为早白恶世闪长岩体,呈岩株状星点状产于矿区中部,侵入下二叠统寿山沟组。岩性为灰黑色细粒暗色闪长岩,细粒半自形粒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由角闪石及斜长石组成。角闪石(43%)纤柱状,绿泥石化、阳起石化,粒径0.5mm~2mm;斜长石(45%)半自形板状,绢云母化,粒径0.5mm~1.5mm;黑云母(5%)棕红色,细鳞片状,可能为交代角闪石而成。

矿区内脉岩较为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流纹岩脉、石英脉。时间上,从闪长岩脉截切地质体、片理化发育及其产状,可以确定闪长岩是多期次的,最早应该是在二叠纪之后早侏罗之前,该期脉岩为闪长岩体派生脉岩,片理化发育,产状与寿山沟组地层中片理方向相同,方向为东西向;后期北东向闪长岩切割了中生代火山岩,时间上应为侏罗纪之后白垩纪之前;北北东向闪长玢岩脉切割了中生代火山岩及北东向闪长岩,其时代应是白垩纪之后;南北向及东西向的流纹岩脉、花岗斑岩脉和石英脉为最晚侵入。空间上,岩脉严格受构造控制。

4.矿体地质

4.1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定了4条银铅锌多金属矿体。①号铅、银矿体位于矿区中西部,走向340°,倾向南西,倾角35°,礦体长40m,走向两侧均有延伸,矿体厚度2.0m,铅品位0.81%,银品位127g/t,该矿体赋存在砂质板岩的北西向构造破碎带内,地表以硅化褐铁矿化蚀变为主。②号铅、银、铜矿体位于矿区北东部,矿体产状230°∠35°,矿体长100m,走向两侧均有延伸,厚度3m,铅品位0.6%~0.8%,平均品位0.74%,银品位13.8g/t~89.4g/t,平均品位38.35g/t,局部矿体中伴生铜品位0.14%~0.26%,矿体赋存在硅化、褐铁矿化变质粉砂岩中,呈稀疏浸染及细脉状分布。③号铅、银矿体位于矿区北东部,矿体产状倾向230度,倾角35°,矿体长度200m,走向两侧均有延伸,厚度4m,铅品位0.54%~0.92%,平均品位0.79%,银品位8.8g/t~74.6g/t,平均品位28.85g/t,矿体赋存在硅化、褐铁矿化变质粉砂岩中,呈稀疏浸染及细脉状分布。④号银、铅、金多金属矿体位于矿区北东部,矿体产状240°∠40°。矿体厚度为4m,铅品位0.4%~5.15%,平均品位1.76%,银品位32.5~647g/t,平均品位202.7g/t,金品位0.05g/t~ 2.66g/t,平均品位0.75g/t,矿体赋存在北西向构造裂隙控制的破碎带内,呈稀疏浸染及细脉状分布,两侧均有延伸。

4.2矿石特征

4.2.1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的结构主要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少为他形粒状结构。矿石中黄铁矿的晶体被后期矿物交代溶蚀,仅保持部分晶面完好,而形成半自形晶结构。

铅锌矿石构造为稀疏浸染状构造,银矿石为浸染状构造。

4.2.2矿石物质组分

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泥石、绿帘石、碳酸盐。

方铅矿:铅灰色,呈它形不规则粒状分布,粒径多在0.1mm~0.5mm,个别大者达1mm左右。在矿石中以他形粒状、不规则状及其集合体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呈浸染状构造,多交代黄铁矿和闪锌矿,呈交代溶蚀结构。可见方铅矿与黄铁矿和闪锌矿关系密切。

闪锌矿:褐色,呈它形不规则粒状分布,粒径多为0.1mm。闪锌矿在矿石中以他形粒状分布在脉石矿物中,并与方铅矿、黄铁矿伴生,闪锌矿多被方铅矿交代溶蚀。

黄铁矿:浅黄色,呈半自形-自形粒状,粒径0.1mm~ 1mm。在矿石中以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粒状及其集合体分布在脉石矿物和其他矿物中,呈浸染状构造和胶结状构造。黄铁矿多被方铅矿和闪锌矿交代溶蚀,呈残余状结构。

矿石中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泥石、碳酸盐等。

石英:石英是矿石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之一,呈他形粒状集合体或半晶质玉髓状脉体广泛分布于矿脉中,局部形成含方铅矿石英脉。

长石:以细小长板条产出为主,部分表面蚀变成高岭土,仅保留长石的外形。

绿泥石:矿石中以细鳞片状集合体产出,均一状分布于岩石中,或与碳酸盐矿物伴生,呈脉状充填在岩石的裂隙中,或发育在碳酸盐矿物的颗粒间。

绿帘石:多呈粗细不等的脉状充填在岩石的节理裂隙中,少呈鳞片状或集合体产出。

高岭土:在矿石中以糖晶状分布在长石表面和颗粒边缘,为长石蚀变产物。

碳酸盐:碳酸盐矿物以不规则粒状、或集合体、或呈粗细不等的脉状充填在岩石的裂隙中。

4.3围岩蚀变特征

矿区内断裂构造及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较发育,各类脉岩在不同体时有分布,所引起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褐铁礦化、孔雀石化、角岩化、碳酸盐化等,其中硅化、褐铁矿化、孔雀石化是主要找矿标志,与金属矿化关系密切。

5.控矿因素分析

5.1地层因素

区域上多数金属矿床及矿(化)点产于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中侏罗统和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地层中,且多与中酸性侵入岩及浅火山岩相关,这些地质体主要控制了该区热液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及矿点分布,反映了该区矿产的形成与这些地质体存在亲源关系。矿区圈定的银铅锌多金属矿体均赋存在在寿山沟组地层中,寿山沟组岩性主要为变质粉砂岩、砂质板岩、粉砂质板岩、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及钙硅质岩,化探资料显示寿山沟组地层中相对富集As、Sn、Ag、Zn、Pb,是矿区内地球化学成矿条件较好的层位,结合区域已知矿床(点)地层含矿特征,寿山沟组是矿区金属成矿较为有利的层位,具备较好的金属成矿地层条件。

5.2构造因素

区域上矿(化)点多数分布在区域性大断裂北东向塔格他图-乌兰绍荣断裂的两侧,大断裂的活动为岩体就位、火山活动及岩浆热液上侵提供通道。区域多数矿(化)点为热液脉型,矿脉沿断裂构造充填,反映断裂即是导矿构造,又是容矿构造,而在塔格他图-乌兰绍荣断裂带两侧的北东、北西向断裂地段地球化学元素聚集最为显著。矿区北东和北西向构造极为发育,构造带两侧蚀变较强,脉岩产出方向也为北东和北西向两组,矿区内银铅锌多金属矿(化)体均产在该断裂两侧北西向构造蚀变带内,并分布有寿山沟组主要含矿层位,因此北东向构造和次级北西向构造及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是矿区最具前景的找矿构造区域。

5.3岩浆岩因素

区内岩浆岩不发育,通过邻区矿点及矿化点与岩浆岩的分析研究,认为同矿化关系较为密切的岩浆活动主要为分布在塔格他图—乌兰绍荣断裂带(桑根巴达—布敦化断裂带)上的燕山中期中性及中酸性岩浆活动,区域布敦化铜矿产出与晚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体密切相关,塔尔布勒吉铜矿的含矿母岩就是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矿区内分布的早白垩世闪长岩分布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呈条带状、小岩株呈断续北东向串珠状排列,同寿山沟组在空间上关系密切,区内零星分布的闪长岩脉和石英脉也与其具有相似的含矿性,并且与区域上与成矿有关的岩浆活动属同期,均分布于塔格他图—乌兰绍荣断裂带附近,矿区圈定的矿体多数分布在岩体外接触带上,并且接触带附近蚀变较强,推断矿区内石英闪长岩岩浆岩活动为本区铅锌银多金属元素富集提供了物源及热源。

6.找矿前景

该区域金属矿床(点)矿化成因类型多为中低温热液性,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中生代,矿床的空间分布受沉积环境、断裂活动、岩浆活动和区域地球化学场等因素的控制,矿床、矿点在空间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矿区内分布有区域上主要含矿层位寿山沟组,区域上布敦花铜矿产于该套地层中,并且区内该套地层对应较好的化探异常,地表见有明显的蚀变矿化现象,矿区内银铅锌多金属矿体均产出于该套地层中。矿区位于区域上他格塔图-乌兰绍荣断裂带上,该断裂带控制了区域矿床(点)的展布,为区内矿体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构造空间,区内构造发育主要为北东和北西向两组,并且构造带两侧分布有多条银铅锌多金属矿体,矿体产状主要为北东和北西走向。区域上燕山中期(晚侏罗-早白垩世)岩浆岩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区域上塔尔布勒吉铜矿的含矿母岩就是早白垩世石英闪长岩,矿区内产出早白垩世闪长岩体,该岩体与其具有相似的含矿性,矿区内银铅锌矿体多数产出在该岩体的外接触带上,并且有些矿体就产出在与该期岩体同时上侵的石英脉中。通过与区域已知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对比,并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矿区内铅锌银多金属矿体以多种元素共生矿化为主,大多数矿化地段套和有很好的化探异常,地表蚀变较强,形成多个具良好成矿条件的地球化学块体。

矿区内已知矿体均为单工程槽探控制,根据槽探中观察矿(化)体产状较陡,向下有变宽,脉体变多现象,预测矿区已发现矿(化)体在走向及倾向上均有延伸,并且矿区内存在多个与已知矿致异常元素组合特征和地质特征相似的化探异常。

区域成矿带典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区成矿地质特征显示,已具一定开发规模的布敦化铜矿点,其含矿围岩为寿山沟组,成矿热(液)动力来源于强烈的燕山中晚期岩浆热液活动。由成矿地球化学、矿化地质背景、典型矿床成矿特征对比分析,本区银铜铅锌多金属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参考文献:

[1]《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4.

[2]《内蒙古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其地质特征》,西部资源, 2011.

[3]《大兴安岭地区的区域成矿特征》,地学前缘, 2004.

[4]《内蒙古自治区岩石地层》,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6.

[5]《内蒙古自治区主要成矿区(带)和成矿系列》.内蒙古地质矿产勘查局, 2001.

[6]《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华杰等二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报告》,内蒙古信息院, 2018.

[7]《内蒙古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地质学报, 2009.

猜你喜欢
寿山北西北东
始祖坟
浅述刘寿山验方接骨紫金丹辅助治疗骨质疏松合并Colles骨折经验
刘爱珠 情注寿山石雕
相山北部善堂庵地区北东向断裂对铀成矿的控制作用
“北西”系列爱情类型片的创新方式和本土化价值实现
《北西2》瞄准华语爱情片新纪录
论黑龙江右岸北西向构造带的确立及其对成矿的控制作用
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