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守本位,突显特色──评《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

2020-03-02 13:44
关键词:写作学教程写作能力

孙 慧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16)

说到“写作”,我们就会想到曹丕《典论·论文》中“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谈及文章写作重要性的先哲圣贤不胜枚举,写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现代人也非常重视写作的重要性。作家余秋雨曾说:“写作实际上是构成一个现代人人格素质的重要部分,没有足够的写作能力就很难算作一个真正的现代人。”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是人们沟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合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中,都需要用写作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传递信息。可以说,写作是现代人必备的通用性技能,尤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具备优秀语言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大学生更容易脱颖而出。

一、“守正”:固守写作学本位

写作能力如此重要,应该如何提升呢?有没有正确的学习写作的途径呢?古人云:“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有”。尉天骄主编的《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以下简称《教程》)便是写作者入门的“法”。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集“时代性、前瞻性与实践性”于一体,曾连续入选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写作与交流能力是现代大学生知识能力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下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大学写作相关的课程,并不单单锻炼大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还涉及更深层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而言,开设写作课程,是为了让他们掌握写作知识、熟悉写作方法,提升理论水平,还是能够有效帮助他们写作,提高写作实践的能力呢?简单地说,“知道了(懂得了)”和“会写了”哪个更重要呢?这是写作教材编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写作课教师选择教材的重要标准。

一本平庸的教材会拒优秀学子于门外,而一本优秀的教材则会让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喜爱。

《教程》便是一本优秀的教材,它为我们打开一扇窥探写作殿堂的窗。该书“后记”说:

什么样的写作教材才是好教材呢?……一、好的教材应当有新内容、新成果,让人有新的收获,而不是东拼西凑,冷饭重炒。二、好的教材应当是为学生写的,让学生喜欢看,而不是仅仅为了显示编写者的“理论才华”。三、好的教材要深入浅出,而不是“高深”到学生学起来艰难,连教师看起来也摸不着边际。四、好的写作教材应当是有助于“写”的,而不仅仅是只让人看的。

这些话一下子唤起了笔者内心的共鸣。选择它作为“大学写作”课程的教材,至今已经使用了好几届,深受学生喜爱。该教材每次修订都带来新内容,贴近生活的改变,让它历久弥新。

“守正”是《教程》首要的特色,鲜明地体现为坚守写作学的本位,固守写作学的特色。写作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写”,而不是只到“知”的阶段便停止。以前读书、教学中,看过不同的写作教材,有的具有鲜明的“理论色彩”,“写作××学”的概念层出不穷,但好像是把文艺理论、语言学、美学、甚至是哲学嫁接过来,写作的内容无形中被虚化。显然,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并不符合写作教学的本质要求。当前,市面上同类写作学的教科书也不胜枚举,但多半相互“援引”,新意无多。菲尔丁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所以,慎重选择一本固守学科本位,适合大学写作课程的专业教材是尤为重要的。

《教程》始终是从写作学的角度立言。对于很多想要开始写作的人来说,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往往都是“如何写”,但比这个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为什么要写”,因为不同的写作目的有不同的写作方法,想明白了“为什么”之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进行练习。该教材从绪论到每一章,都有写作理论指导,贯穿始终的主线是“如何写作”,不故作高深玄妙,使学习者读起来清晰、明朗。在理论讲解的同时,该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举文例,有剖析,话说到位即止,精炼、准确的理论往往比繁复的阐述更能为学习者掌握、运用。该书在“守正”的学术目标指导下,切实有效地引导学习者在写作过程中,如何去积累,怎样去思考和表达、修改,以及如何避免误区等实践路径。

二、“出新”:凸显时代特色

“出新”是《教程》又一特色。作为一本优秀的教科书,全书体例新颖合理,内容精益求精,表述简明精当,深入浅出,多有创新。难能可贵的是,该书每一次修订都焕发新颜,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激发初学者的兴趣,穿插了很多实例,以及丰富的拓展材料,切实达到了它所树立的“守正出新”的学术目标。

“新”,当然首先是学术观念之新,限于篇幅不展开阐述。从该书的结构布局来看,编者从厘定写作概念入手,首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进而从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受体因素、载体因素等四个方面聚焦写作活动。在此基础上,对写作过程中所涉及的写作材料、立意、结构、谋篇、语言表达等技法进行了全方位解读。系统的理论阐述辅之鲜活的范例,针对性的配套训练穿插其中,自然而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写作训练体系,为大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技法指导。除了基础训练之外,该书选取了散文、科普文、评论文作为基本文体,符合该课程的“通识性”要求,又为今后的专业写作(新闻写作、文学写作、财经写作、司法写作、学术写作)奠定了基础。各对类文体的写作,指导切实,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就从该书设置的写作实践训练来看,特点也很鲜明,颇具创新。有很多写作教材,每一章在知识讲解之后,只是留下几道简单的“思考题”,缺少针对性的训练。显然,这样的设计,只能让学习者止于“认知”,而不是“动手”。相较之下,《教程》大到教材布局,小到章节讲解都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设计科学有序,体例新颖精巧。值得一提的是,评论文体的写作,侧重于介绍社会短评、文艺短评、学术短评等文体的写作知识介绍,而学术短评的写作指导则为大学生考研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该书体例设计新颖,小到每章节的设计,也是实践性特色鲜明。尤其是每个章节后面的“思考与练习”,占篇幅较大,写作训练设计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心灵,兼重科学性和人文性,学生易于接受。“思考”,是加深理论认识的;“训练”,是写作实践的设计,该书结合大学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有“命题作文”,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还有改写、续写等,内容丰富,新鲜有趣,形式多样;每章节的“课后阅读”,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这样一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落到了实处。对于学习写作而言,该书既能帮助初学者搭建写作学知识体系,也能通过切实有效的训练,提升其自身的写作实践能力。

另一个“新”是教学教材形式上的创新。《教程》第一版采用的“书+盘”的形式,纸质书与导学光盘结合。目前修订后的第三版,将自媒体写作需求融入其中,同时紧密结合使用者手机阅读的时代特征,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被动式学习已无法充分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教程》及时捕捉到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学习特征,纸质教材新增加了二维码链接,将纸质教材立体化,不仅极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与理论视野,而且以即测即评的便捷方式,促使学生将理论学习及时转化成强化自身写作实践能力,对大学生提高实际写作能力具有切实帮助。此外,丰富的配套资源作为教材的拓展和补充,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支撑。

还有一个方面的创新是,《教程》及时紧跟当今移动智能媒介环境下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认真推进每个版次的修订,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高质量化,线上线下资源全覆盖。与该书(第三版)配合,推出了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智能备课系统”,这里汇聚了教材编写者多年积累的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为教师的备课和讲授提供了更多的智力资源,同时编写了各类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扩充性资料,满足了学生学习写作的需求。这样的资源在以往的同类教材中是罕见的。这种出新,紧跟自媒体时代下教学环境智能化新趋势,让有求知欲的人能随时随地的汲取知识,推动了线下教育与在线教育的深度融合。从教学实践反馈来看,该书的课程资源应用效果非常好,完全可以适用当下执教写作学老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需求,无论是翻转课堂、对分课堂、智慧课堂都可以适用。执教写作课程的教师可以借助移动智能媒介,依托《教程》丰富的教学资源,构设交互性教学方式,缩短师生、生生、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以互动促高效,让课程闪耀智慧课堂的灵动。

以“守正出新”为目标的《教程》,之所以能够在同类写作学教材中脱颖而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教材的编写者都是长期从事大学写作教学和研究的资深写作教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学习写作的实际状况和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和积累。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材编写中融入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广泛吸收国内外写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富有新意的写作理论,精心设计的有趣训练,使之兼具人文性与科学性,对大学生以及社会写作爱好者提高写作能力具有切实的帮助。

猜你喜欢
写作学教程写作能力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全媒体视野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新构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挽碧制作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