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适合高校教与学的写作学教材──评《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

2020-03-02 13:44朱吉勒付晓霞
关键词:写作学教程例文

朱吉勒 付晓霞

(1.内蒙古财经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2.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尉天骄主编《基础写作教程》(以下简称《教程》)是笔者使用多年的教材,教学对象包人文学科、理科以及经、管、法等学科的学生。该教材以写作理论为根砥,紧紧围绕教学实践,既有写作理论高度,又注重写作技能训练。全书共十章,每章由理论讲授、写作范例、写作训练和阅读书目组成。章节内容由浅及深,由理论到实践,全面系统,便于理解,也便于写作练习的实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该书体系科学,内容求新,结构严谨,是一部适合高校教与学的写作学教材。

一、知识理论的“新”和“高”

高校教学与中学的区别首先在于它的“高”,即理论的高层次。大学写作教学,应当以系统的、科学的写作理论引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在基础写作阶段,就应当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教程》在“绪论”中首先界定了写作的概念,辨析了“写”与“说”、“写”与“思”的关系,让大学生明确了对写作内涵的认知。并分别阐述了写作活动中的要素——主体、客体、受体、载体,从恰当的理论高度回答了“谁来写”“写什么”“为谁写”“用什么写”的问题。第五、六章把“四体”综合起来融入写作过程,构成写作的完整理论体系。

《教程》在理论阐发方面既注重坚守写作学本位,又在理论上不断创新。从教材内容可以看出,贯穿《教程》全书的,始终是“写作学”的知识和理论,不像有的教材,把多学科的东西“拼成一盘”,而写作学的本体属性却流失了。《教程》在坚守本位的同时,及时融入新理论、新成果。如将“网络写作”意识贯穿全书,分析了网络时代写作主体的特征,观照了写作客体的变化及取舍。在认识写作现象、设计实践练习时,注意置于“网络时代”的背景之中,指出“电脑写作”“网络写作”是写作主体借助现代科技进行思维和表达,是人类写作活动的重大变革。在分析受体对写作活动的影响时,概括了网络语体的特征,同时也辨析了网络写作的局限,如教材第11页就提出了“人的情感和思维是电脑无法代替的”,肯定了写作主体的不可替代性,从一个方面验证了写作是具有人文性的创造活动,不是单纯的技术性活动——“码字”。

二、选文的精当

讲写作,不宜脱离文本抽象说道理,结合例文是传统的路径,大学的写作教学同样也是如此。西南联大时期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学的写作课程,全名就是“文选与习作”。因此,例文的选择就至关重要。《教程》在知识、理论阐述的同时,融入了较多的例文,有的安排在“思考与练习”中,有的穿插在各章节的理论阐述之中。选文很新颖,能够极大地唤起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材173页二维码“大学时的一次精神冲击”中选取了大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开讲啦》中的演讲稿,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让人想读、爱读,还引发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文艺短评的讲解中选取了科幻小说《三体》的有关例文,与学生的兴趣点高度吻合,从而促进他们通过例文学习和揣摩,把握文艺短评的选题方法。在教材使用手段上,《教程》(第一版)就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将纸质教材与导学光盘、学习卡和学科网站相结合,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供多样的教辅手段,给师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方式。《教程》(第二版)编写了智能备课系统,不仅方便教师的备课,也开拓了教师教学的视野。《教程》(第三版)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将二维码应用于教材中,除具有方便快捷,还拓展了学生们的阅读范围,改变了教材枯燥乏味的印象,丰富了纸质书的载体。

三、训练设计的丰富多样

注重学习写作技能训练,是《教程》的另一个显著特色。新媒体的兴起使学生们勤于“读”而懒于“写”。当然,也有很多学生在网络化背景下,随时随地进行“主动写作”。但是,如果没有理论的掌握,仅凭网络上只言片语的文字书写,不足以提高写作能力。《教程》指出了网络时代写作的要求,选择了三种文体对学生进行训练,既符合他们高中的写作基础,又适应其实际需求。基础写作的任务之一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合体”(即“写什么像什么”),在这一方面,《教程》的写作训练与文体剖析结合很好。例如散文这一章节,教材从内涵、类型、特征入手,讲清了散文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对文体基本特征认识之后,教材按照写作的基本过程指导文体的写作训练,既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又规范了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技能训练部分的安排也独居创意,《教程》选择了以散文为代表的叙事类文体、以科普文为代表的阐释类文体和以评论文为代表的析理类文体,结合知识、理论的学习,指导学生进行训练。这三种文体承接了学生高中的写作基础,体现出高等教育的提高性质,又为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此外,针对不同文体,写作训练的重点也有区别。散文写作的重点在于具有真情实感,科普文写作须注重语言的准确、通俗,而评论文侧重于写作对象的选择。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供了便利。各章后的“思考与训练”,题型多样,内容紧扣教材,既有契合文体的写作训练,又有对例文的文体分析题,真正做到了文体写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全面训练。

四、适合学,也适合教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的重要渠道。有过实际教学经历的教师都知道,好的教材不仅要有利于“学”,也要有利于“教”,即为教师提供可供展开的学术空间。并不是所有教材都能如此,有的教材徘徊在低层次的知识讲述,教师照本宣科体现不出高等教育应有的理论水准;有的则热衷于玄虚的“理论盘旋”,概念、术语层出不穷,以至于教师如堕五里雾中,无法将其融入教学。《教程》不仅适合学生阅读,也适合教师教学之用。《教程》中的知识和理论紧扣“写作”,教师容易理解,也便于发挥。教学设计的实践练习题,丰富多样,给教师提供了宽阔的选择空间,可以针对不同对象灵活调整内容。如对于喜爱追求“时髦”网络用语和个人情感宣泄的学生,可在讲解中着重强调写作受体对于写作活动的意义,引导学生恰当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可理解的写作对象。对于经过高考写作训练的学生,教师可着重培养他们写作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明白,写作不是生搬硬套,而是自我意识的流露。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也可适度调整教学内容:文科学生在写作的概念、理论的理解上难度较小,因此可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写作训练上。针对理科类学生,课堂上可以注重引导他们对理论的分析理解。此外,教师还可在写作理论的基础上,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章(如网络文学及科幻小说等)进行受体心理分析,使其加深理解,体悟写作方法和技巧。在实践练习中,盲目的“多写多练”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可在学生写作训练后充分抓好讲评环节,通过对学生写作中优点的发掘和缺点的纠正,提高学生写作的自觉性,提高成功率。

总之,《教程》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条分缕析的微观研究;既注重继承传统之精华,又择优吸纳学科之新知,是一部能有效焕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好教材,也是教师感到有依托、能拓展的教学用书。

猜你喜欢
写作学教程例文
改革开放时代的写作学
——《当代写作学40年(1980—2020)》序
高校写作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路径
全媒体视野下高校基础写作课程的新构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以例文引路,促妙笔生花
例文引路,读写相随
“未来的桥”写作指导及例文展评
文章学、写作学与文艺学的辨证
挽碧制作教程
一绾青絲深,此意最绵绵——古风发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