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020-03-02 12:51张裕民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管理学专业课

吉 鹏,张裕民

(山西警察学院 公安管理系 教务处,山西 太原 030401)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各高校积极探索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实现路径,“课程思政”已经从理念认同转变成实际行动。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机关培养、输送人才,为公安工作提供技术、智力支持的重要职责使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紧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和学生特点,创新工作模式,润物无声地给学生以人生指引,启迪智慧、弘扬正能量。[2]公安院校在公安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价值、情感、德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的隐形教育作用,形成思政课与专业课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格局。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符合公安教育发展趋势,是公安管理学专业改革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合格公安人才的重要途经。推进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公安院校、系和专业课教师要根据职能定位,共同承担“课程思政”任务。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思政”的原则要求和公安院校的实际情况,精准施策,稳步推进,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取得实效。

一、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基本认识

(一)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含义

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就是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尊重公安教育规律,挖掘整理公安管理专业课程中能够培养警校生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道德观念、警察职业意识的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专业技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努力将学生培养成能执法、会管理、高素质、应用型的公安管理专业人才。

(二)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特征

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是教师具备的思维方式。这种理念和思维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授课过程中要把培养人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有机融入专业发展教育。当然,并不是要求教师改变专业课程的属性,而是以德育学科思维为引领,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挖掘和提炼课程的德育资源,应用生动、具体的教学载体将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警察职业道德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以达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引领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二、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一)符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

2018年秋季学期之后,“00后”大学生成为公安院校的学生主体。“00后”大学生具有更加务实的人生理想和处事态度。在他们看来,努力学习、考入大学、找一份好的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3]“00后”大学生这些特点给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他们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认为“公安决策学”“组织行为学”等专业课理论性较强,缺乏实际操作价值,课程的认可度不高。在这种挑战之下,公安管理学的专业课程必须根据每门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挖掘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资源,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实现协同育人。

(二)符合“互联网+高等教育”时代背景

“00后”大学生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越来越强,善于利用互联网接受新知识,但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呈现出多元化价值观念,学生面临的诱惑较多,不能正确对待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大学时期是形成政治理想、政治观念、政治情感的关键时期,“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人未来的政治价值观、行为方式和政治人格特征”。[4]正是由于学校在培养警察政治素质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安院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当前,公安院校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积极性不高。公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由“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理念,主动发挥专业课中的“隐性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环境下,学到更多正面的知识内容,提升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自觉抵制不良影响,涵养性情,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5]

(三)符合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决定了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把忠诚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长期以来公安院校在忠诚教育方面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普通高等院校使用统一教材,按照统一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并没有形成鲜明的公安院校特色。公安机关在长期的刑事司法、治安行政管理工作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当前公安院校思想政治课中还没有系统将这些德育资源纳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专业课讲授中巧妙地将这些鲜活的案例融入专业课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警察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形成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鲜明特色。

公安管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公安机关办公室、政工部门、宣传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所谓管理得好,主要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6]做人的思想工作就要求公安管理学毕业生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因此,公安管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中贯彻“课程思政”理念,制定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学大纲,符合公安管理学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公安管理学专业毕业生做思想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途径

(一)制定教学指南,明确公安管理学专业各门课程所对应的价值教育内容

开展“课程思政”要真正落实到位,要修订教学文件,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精准发力,循序渐进。

1.修订教学大纲和教案,明确各门课程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每门教学大纲中除了要规定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之外,应加入情感和德育目标。例如:教师在讲授“政治学概论”课程国家政权组织形式这一章节的过程中,要比较西方资产阶级国家议会共和制、总统共和制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异同之处。教师要从理论上讲清楚政体选择的多种因素,政体选择的多样性、自主性、灵活性与变异性,并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明白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优势,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各门课程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公安管理学专业课之间存在相同之处,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中讲到警察的起源问题,基本观点是,警察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警察的产生必须具备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矛盾激化,维护统治秩序,惩罚犯罪等方面的条件。要想理解警察的起源,必须了解国家的起源学说。“政治学原理”课程中有章节涉及国家的起源问题。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政治学原理”和“公安学基础理论”两门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代课教师只有相互沟通,合理确定教学进度,相互配合,学生才能准确把握警察起源和国家起源两个知识点。公安管理学专业按照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指挥、控制五项职能开设专业课程,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各专业课程之间也要相互映衬、相互支撑,增进“课程思政”的系统性和整体性。

3.尊重课程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坚持专业课的学科、专业特征。每门课程都有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功能。专业课教学强调逻辑、学理推导,思政课注重“灌输式”教学,两者分工不同,教学方法不同。在强调“课程思政”时,一定要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不能因为强调“课程思政”,失去专业课本身的特点。

(二)严格选用公安管理学专业各门专业课教材

选用适应公安管理学学科体系,符合“课程思政”要求的教材是实施公安管理学专业“课程思政”的重要途径。

1.严格选用专业基础课教材。“政治学原理”“社会学概论”等课程的政治性较强,具有鲜明的“课程思政”特点。要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要求,一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统编教材。全校公安学本科专业开设的“公安学基础理论”课程选用全国公安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2.严格选用专业课教材。要组织本专业教师,编写具有本校特色的专业课教材。要建立严格的教材选用审核管理办法,将“课程思政”作为审核教材的重要标准,确保教材质量。教材评审引入省内高校专家学者和公安院校同行参与评价,科学评价教材,确保教材评价的权威性。要建立公安院校教材联盟,建立优秀教材的评选和推广机制,推出一批符合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内容科学合理,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核心教材,推进公安管理学专业教材整体质量提升,提高公安管理学学科整体发展水平。

(三)加强教学管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思政”理念,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只有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才能取得实效。[7]

1.建立组织机构,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在校级层面成立院长担任组长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组,具体负责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建设和改革,并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总体规划和督导落实。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目标、要求、步骤和保障措施。制定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质量监控内容中增加“课程思政”内容。系成立相应机构,指导本单位“课程思政”改革,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落实“课程思政”的各项要求。

2.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大学生尤其是大一年级新生如果没有教师的讲解和指导,难以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时就需要教师应用讲授法,系统讲授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特征、原理,在讲授过程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意识、有组织、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精神提升”。[8]

讨论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交流观点,引发学生思考,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够很快适应讨论式教学,成为课堂中的主角。另一部分学生习惯于传统应试教育,笔试能力很强,但口语表达能力较差,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公安管理学专业文理兼收。文科学生人文、历史、政治等基础知识扎实,能够快速反馈教师,实现教学相长。理科学生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基础薄弱,很难跟上教师讲课进度。在这种情形下,盲目推崇学生主体地位,大规模采用讨论式教学方法,势必会进一步拉大学生之间的差距,造成课堂教学效果不均衡。

案例教学法从公安实践出发,启发学生思考,理论联系实际,是公安院校倡导的教学方法。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公安院校教师难以搜集到本地公安一线的真实案例,往往从法制类电视节目中获取案例。公安院校专业课采用的案例必须基于真实情况,根据教学需要对案例进行适当处理,才能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但在专业建设经费有限,案件保密等制约因素之下,公安院校教师搜集到的案例资源有限。

基于三种教学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在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并不强制要求所有课程都采用“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中某一章节的特点,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公安院校教师学历层次高、自主意识强,科研能力强。推行“课程思政”,必须从公安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出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强化公安院校教师责任意识教育,增强教师培养党的忠诚卫士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师岗前培训内容中安排校内退休教师讲授学院历史,增进教师对学院办学历史、教风、学风的理解。安排公安一线民警、公安模范代表讲述公安一线工作,帮助新教师了解公安工作,增强从事公安教育的使命感。

2.强化专业课教师育人职能。当前,部分公安院校实行学生处统一管理学生的模式,系不承担学生管理的职能。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管理与教学存在脱节现象,不符合“课程思政”的要求。公安按院校要推行院系两级学生管理模式,系承担学生管理的职能,系之下设学生队直接管理学生。教研室具体负责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课程质量监控等职责之外,明确专业课教师必须承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职责。每个学生队配备一名专业课教师担任辅导员,配合学生管理干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教师评聘高一级职称必须担任学生辅导员,从制度上确保教师必须参与育人过程,引导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系开设新生辅导课,内容涉及警察职业意识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推行新生导师制。采用师生双向选择的方法,选拔教师担任新生导师。新生导师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动态,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谈心谈话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从事搜集资料、制作发放调查问卷等科研基础工作。新生导师针对学生个性特征,遵循个性化培养原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

(五)实践教学环节中贯彻“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要在学生实习和撰写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原则和要求。

1.组织好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大三学生实习之前安排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选题不能太大,学生必须根据实习期间搜集的材料和数据确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必须与实习期间的工作紧密结合,以此培养学生观察公安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科学、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毕业论文指导推行“双导师制”,即校内一名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教官共同担任论文指导老师。校内教师指导学生搜集资料,撰写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搭建论文框架,进行基本的科研训练。实践教官在业务方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展校局合作,完成毕业实习。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之间签订校局合作协议,在公安机关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公安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安排在实习基地进行。实习教官在工作中帮助实习生了解公安工作,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公安工作岗位;从生活中关心关爱实习生,让学生了解公安文化。实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实习生与教官之间成了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交心知心的知己,工作上协同合作的同事,生活上相互关心的挚友。实习生普遍感受到了公安机关的团队精神,坚定了从事公安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实习过程中,实习生经常与人民群众打交道,做到在情感上贴近人民群众,工作中依靠人民群众,自觉将人民群众维护社会治安的一些经验做法加以总结,加深了对公安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解,自觉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总之,公安管理学“课程思政”要取得实效,必须从教学管理、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贯彻落实“课程思政”的原则方法。当前,公安院校必须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公安院校要制定完善绩效考核方案,引导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主动承担育人职能。公安院校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修改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教案等教学指导文件,真正把“课程思政”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管理学专业课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浅谈管理学
公安院校大学生身体意象研究
基于科学计量学的公安院校科研与评价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