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和合”教育理念的学生培养路径

2020-03-02 17:57孟宪玲
辽宁教育 2020年24期
关键词:导图思维课程

孟宪玲

(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小学)

2005年,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第二小学(以下简称香二小学)开展了为期五年的“情·知教学”研究,2010年,在冷冉先生“学校要实施完整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香二小学又提出了“和合”教育思想,进而形成适切于自身发展的学生培养路径。

一、“和合”教育,培养和谐发展的学生

香二小学的“和合”教育思想,是以“和”为价值导向,力求培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学生;以“合”为途径和手段,把教育活动看成一个有机整体,营造一种自然、和谐、平衡、有序的教育环境。学校的“和合”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时间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地方课程综合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等。

(一)主题学习,整合课程资源

2012年,学校组织各学科教师共同制定主题学习计划,以年级为单位,梳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重复、相近的内容,在主题牵动下进行整合。有的主题从道德与法制课、品德与社会课切入,有的主题从语文阅读课切入,还有的主题从科学课、英语课切入。主题学习打破了学科壁垒,减轻了师生的负担,在保证课程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每周省出一课时,为校本课程的开展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

(二)项目学习,实现跨学科融合

项目学习是STEAM教学中常用的学习方式。学校的创客教育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将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艺术等学科进行统整。科学课上,教师利用电路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各种传感器,并了解它们的功能;信息技术课程中,增加了SCRATCH语言学习,让学生学习编程,为开展创客活动奠定基础;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带着自己的项目进行图纸设计、编程和安装。

(三)走班教学,满足个性化需要

学校的分层教学、走班教学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但由于受场地、师资的限制,这种组织方式在实施中遇到了困难。基于此,学校从下午的课间操入手,实施分层分项活动,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花样篮球、健美操等活动区域,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参与项目,分项课间操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在分项课间操的基础上,学校每周安排一节体育课,男女学生分开授课,课程实施更有针对性,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近年来,学校的足球队、排球队多次参加校外比赛并获得荣誉。有了体育课的大胆尝试后,学校又先后在英语、创客教学、信息技术等学科进行了走班教学,即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选择,也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

二、儿童哲学教育,促进学生适应社会

冷冉先生指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必须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相适应,在积极的社会适应过程中使他们形成各自的人格。”香二小学的儿童哲学教育是在冷冉思想的指导下,借鉴了儿童哲学领域的鼻祖李普曼先生的研究,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的一门启迪智慧、开发思维的校本课程。

儿童哲学教育,顾名思义,是给孩子们讲的哲学。自2010年以来,学校开设了儿童哲学课程,最初,通过一些哲理故事和寓言故事,引导学生进行提问与思辨;2014年开始,尝试引导学生探讨并思考哲学领域的话题,几节课下来,老师们惊奇地发现,每个孩子都会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进行“生与死”主题讨论中,学生提出了“人有灵魂吗?既然人与人是平等的,那么将军和士兵的价值谁更大呢?”这些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儿童哲学课中,教师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例如,在“成功与失败”主题中,教师播放了脑力竞技游戏《最强大脑》中我国选手对阵意大利选手的视频,并提出问题:中国选手最终取得了胜利,作为中国人有何感想?引发学生思考。

可以说,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思考、践行“真善美”的课程,是一门“来自社会、高于社会”“取之生活、高于生活”的课程,学生的社会化适应过程在儿童哲学课程中得以体现。

三、发展思维品质,使课堂学习走向深度

冷冉先生认为:“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形成思路;要使学生善于发问,善于探索,善于试试看。课堂上有疑问,有惊讶,有迷惘,有争议,这些行为都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将学习内容从知识层面转移到思维层面,是香二小学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一)深度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深度学习有赖于课堂提问中的“深度思维问题”,即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价值,能促发学生深度思维。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将问题分成知识类、理解类、运用类、分析类、综合类、评价类,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在以往的日常教学实践中过度强调了前两个类别,后几种类别研究的少之又少。基于此,香二小学李春燕老师在上《落花生》一课时,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现代社会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在思考与辩论中,延伸课程价值。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分析、综合、评价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二)运用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结构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只有将内在相关联的课程与材料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结起来,才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真正意义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的运用,就是帮助学生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整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以学定教。例如:语文学科运用思维导图对作者介绍、内容梗概、课文脉络进行梳理;数学学科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整理归纳,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知识有机组合起来;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根据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与长方形的面积联系在一起;学习异分数加减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联系“通分和约分”的知识……这样学习,能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旧知识间的体系和网络,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小组合作已成为诸多小班教学的常态化形式,然而小组汇报的时间和内容却常常困扰着教师。部分小组汇报中存在交叉、重叠、缺少条理等问题,而借助思维导图,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学生利用小白板或投影仪,借助思维导图,将问题的路径及知识迁移的过程一一呈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汇报的时间,达到提高交流效果的目的。教师还可根据小组成员绘制的思维导图,了解各组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据此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具体的指导。

“和合”教育思想,为香二小学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近三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全国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校园媒体建设先进单位、辽宁省家长学校先进单位、大连市科技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在冷冉先生的先进教育思想引领下,香二小学的教师一路前行。冷冉先生给教师最大的影响是他遵循教育规律、敬畏教育科学的工作作风,这提醒我们,不能急功近利,需静下心来做教育。

猜你喜欢
导图思维课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