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020-03-02 21:54王新宇
辽宁教育 2020年18期
关键词:德育特色科技

王新宇

(沈阳市第五中学)

面对新高考、新课程的双项改革和双重挑战,沈阳市第五中学聚焦立德树人,全力推进“完整教育”,通过一系列科学扎实的办学实践探索特色发展,彰显教育品质。

一、聚焦立德树人,推进“完整教育”

(一)办学理念——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沈阳市第五中学的办学理念是“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完整的教育”不仅指教育内容的完整,更是指教育目标的完整和教育过程的完整,促进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面向未来培养积极的科学意识与坚实的人文素养。“完整的人”是指全面而有个性的人,亦指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人,既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和面向未来发展的能力,又具备坚实的人文情怀与核心素养。

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既是当下的人,也是发展的人;既是学习中的人,也是生活中的人;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习成人……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差异、了解差异、尊重差异,更要发展差异、成全差异。这是我们培养人才所必须接受的挑战和必须实现的突破。因此,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是多元的,是丰富的,是完整的,是使学生能够面向未来发展的,是能够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基的。

(二)校园文化——坚守与突破,从传统走向丰富

校园是个特殊的环境。她的最大功能就是育人。我们本着“为每一平方米赋予内涵,为每一个成长中的人给予引领”的原则,不断梳理与设计,将“完整教育”的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空间角落,让校园文化从传统走向开放,让文化濡染心灵,让环境润泽成长。

我们的校训是“明理、好学、笃行、致远”,旨在强调懂得道理、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根本;探索学问、积淀学养是教育的方向;注重实践、丰富体验是教育的途径;树立理想、完善境界是教育的追求。

我们的校风是“达人大观,日新不辍”。旨在希望全体师生都能成为通达晓畅、胸怀坦荡的人,以广博的视野与胸怀对万事万物等量齐观,同时勤于自省,革故鼎新。

我们的师风是“知无涯,躬自厚,言顾行”。旨在希望全体教师都能成为终生学习的实践者、不断自省的思考者和严谨务实的教育者。

我们的学风是“琢学、慎独、不器”,旨在希望学生谨慎治学,修养身心,德才兼备,以无畏之精神、无私之胸怀、无拘之学养立足于无限之天地,从而在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实践与创造中成就美好人生。

二、坚持内涵发展,激发无限潜力

(一)课程改革:广阔与深入,从单一走向多元

高考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拔模式的变革,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赋予学校的使命。经过几轮改革实践,学校总结了走班教学的三个本质和三个特点。走班教学的本质是尊重差异、强调选择、注重个性发展。走班教学的特点是因材施教,针对性强;自主规划,内动力强;多次选择,流动性强。我们还探索出走班教学四合一的管理模式。一是年部的垂直管理。二是班主任的统筹管理。三是学科教师的精细管理。四是学生的自主管理。

2018年,辽宁省启动新高考改革后,学校认真研究学习相关政策,充分尊重学生的选科意愿,合理优化师资并根据新课改新考改要求,坚持分层走班教学原则,在学生选科比较多的组合进行分层走班。同时尽量采取固定行政班,在此基础上进行“定二走一”,不断强化精细管理,做到教室利用率最大化,学生走班率最小化,教师资源利用最优化。为学生提供适合高考需要的最强、最优组合。

由于准备充分,管理精细,新考改实施后,对应年级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效率显著提高,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二)“思问课堂”:自主与高效,从封闭走向开放

我们在完善课程开发的同时,不断深入课堂改革,促进“思问课堂”模式不断走向成熟。学校认为,课堂的核心在“思”与“问”。通过自问,引起思考;通过互问,明确思路;通过追问,深化思维;通过切问,形成思想。因思而有问,因问而成思。经过几年的课堂实践,沈阳五中“四思四问四环节”的“思问课堂”模式已内化为教师的自觉。

同时,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完善,数字技术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的变革。一对一教学、个性化的数据分析、翻转课堂正一步一步深入课堂。目前,学校所有教师都应用PAD 进行多媒体教学,充分实现思维可视化。学校设立智慧班,学生可通过PAD 与教师实时互动,课上答题、板书推送、抢答互动、小组讨论、题目评测、素材共享,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本课堂,充分解决了学生学习的三个难点——时间、空间和个性化需求,使学习更自主,更自由。

三、落实精细管理,夯实教育基石

(一)分部管理:规范与精细,从粗放走向精致

发展需要规划和设计,而设计需要视野与智慧。2018 年,学校实施条块结合的分部式管理。每位副校长垂直管理一个年部的总体工作,同时交叉管理教学与德育。三个年部在学校总体工作目标与思路的统领下,以精、细、实为准则,稳扎稳打,有声有色。

学校的教师管理以激活内在价值,促进职业发展为目标。从学校工作的实际出发,以全局考虑、全员参与、全力投入、全程关注、全面提高为原则,依托培训,制定规划,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设任务。特别是针对青年教师成长,实施青年教师成长的“一三六九”工程,即“一年适应:转型进入角色;三年胜任:尝试力求小成;六年骨干:巩固成为示范;九年学科知名教师:形成个人教学风格”。

学校的学生管理以“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的思想为指导,以学生自主管理,全面成长为重点,坚持注重养成教育,做实常态;突出教育重点,做精内容;明确学生特点,做活形式;重视家庭教育,做强合力。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整合到学校工作和学科课程之中,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遵循高中生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充分考虑高中生的接受教育程度和认知水平,贯穿“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这一核心,聚焦科技与人文两大领域,明确“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三种目标,推行“学科课程和德育相结合、校本课程和德育相结合、特色活动和德育相结合、成长评价和德育相结合”四维策略,完善“学科德育、常规德育、主题德育、延展德育、实践德育”五类课程,形成“多彩的五中,完整的德育”的“一二三四五”学生成长体系。

高中三年是一个完整的成长旅程,管理就是创设平台,引领成长。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成长,让学生在成长的体验中丰富是学校一以贯之的追求。

(二)中心统筹:协调与合作,从管理走向战略

学校结合办学目标与发展特色,于2019 年正式成立了五大中心,即学校战略发展中心、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学生成长发展中心、创新教育发展中心和数字传媒发展中心,形成跨学段、跨学科合作的优质组合,为五中面向未来发展蓄积蓬勃力量。

学校战略发展中心立足办学目标,精研特色思路,规划战略布局,全面开发教育教学平台;教师专业发展中心立足教师发展,遵循成长规律,设计培训体系,挖掘内在价值,激活教育教学潜力;学生成长发展中心直接面向学生,立足人文学科,搭建成长平台,打造精品社团,提升综合素养,拓展学生升学机会;创新教育发展中心直面高考改革,立足数据分析,提供选课指导,开发科技课程,开展科研培训,助力学生特色发展;数字传媒发展中心,依托信息技术,打造宣传平台,推广学校文化,塑造五中品牌。目前,“科技五中”微信平台已成功运行六年,最高日浏览量达1.1 万,年总浏览量突破30 万,很好地发挥了宣传辐射作用。

四、深耕特色品质,打造科技五中

(一)特色目标:引领与普及,整体把握特色发展

特色办学的目的是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自觉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以学生和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注重全方位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意识和基本的科学素养。

我们坚持以“厚基础、深普及、浓兴趣、重体验、育思维、铸品质”为六大路径的总体建设思路。重视课堂和课程的基础作用,强调参与群体的全员化和科技教育实施的全方位,增强学习与活动的趣味性,强调科技学习与活动对学生能力培养和品质培养的要求。

学校先后制定了《沈阳五中科技特色学校创建三年规划》《沈阳五中科技特色学校发展三年规划》和《沈阳五中学生科技能力标准》,要求全体教师、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科技教育和科技实践中来。我们认为,只有面对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参与的特色教育,才是真正的特色教育,才能充分体现一个学校整体的办学风格。

同时,学校坚持每位教师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内化成自觉的行动并持之以恒地加以落实,一方面提高教师自身的科技素养,培养科学的态度,树立科学研究的精神,丰富科学技术基本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培养教师的科技教育意识,落实科技教育行动,真正成为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启蒙者和引导者。

(二)特色路径:生本与实践,系统构建特色支撑

任何学校对办学特色的思考与选择都是有其特定的基础与追求的。特色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教育走出封闭与狭隘,走向开放与丰富。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功利的育人目标和传统的发展模式的限制,让教育真正回归到学生、回归到成长本身。我们确立了“理念、课程、课堂、活动、技术”五位一体的特色发展路径,包括理念生本化、课程体系化、课堂思维化、活动课程化和技术现代化五个部分。

生本理念化,将“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理念与“科技的明天,教育的未来”思想有机结合,坚持生本理念,鼓励全体师生积极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推动科技特色向纵深发展。

课程体系化,在保证国家课程开全开齐的基础上,开设丰富的校本选修课程和活动课程,保证开设足够的科技类课程,保证学生全员参与。

课堂思维化,探索出具有五中特色的以蕴含科技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特点、以学生为本的思问课堂模式,注重科学精神的培养和思维品质的全面提高。

活动课程化,以节日、社团为依托,坚持开放活动课程。

技术现代化,建设科技广场和数字化实验室,打造并完善不同主题、专题的科普空间和科技园地,为学生的科技学习提供持续的物质支持和精神动力。

(三)特色工程:融合与开发,立体搭建特色体系

经过多年的设计与深耕,我们的科技特色日趋成熟。五大体系、十项工程为特色办学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使学校的特色发展之路不断深入,不断开阔。

学校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的培养为指向,不断完善科技教育的体系内涵,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广阔的平台。

猜你喜欢
德育特色科技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特色种植促增收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科技助我来看云
完美的特色党建
科技在线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