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心理健康四级网络机制的思考

2020-03-02 02:18王雷强许娟
现代交际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王雷强 许娟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方面压力,因此出现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人数逐年攀升,这给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建立了四级网络机制,发挥了“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各自的优势。但四级网络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明确各层级角色定位,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努力形成积极互动、有效合作的关系,充分发挥四级网络体系的作用,帮助大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优秀青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四级网络机制 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2-0009-02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新时代的大学生除了要认真、扎实地学好专业知识外,还要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否则将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被淘汰。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心理健康状况堪忧。近年来,高校建立起了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学院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解除困惑、化解心理障碍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制度保障。但是,由于存在各层级间职责不明确、信息沟通不畅、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无法满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本文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经验,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的内涵、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反思。

一、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的内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站—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多层级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是由心理健康专家和教师组成的,专门负责整个学校心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主要负责组织新生的心理状态测评,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定期开展培训,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和访谈,筛查、帮扶心理问题学生,建立心理档案等。

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站即在院系领导的指导下,由院系负责心理工作的老师和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帮扶团队;它是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实际组织者和执行者。院系心理健康工作站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主题教育活动,对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筛查和帮扶,培养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负责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班级心理委员是班级管理人员之一,负责班级心理活动的开展、知识的普及,了解班级同学信息和促进班级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心理委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他们是开展朋辈帮扶最好的人选,且能够让院系心理工作站及辅导员及时了解情况,并进行帮扶。

宿舍心理信息员主要指的是在宿舍内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担任信息员的学生群体。信息员要有足够的责任心,掌握基本的心理知识,积极乐观,乐于营造良好的宿舍氛围,并在心理危机发生时及时报告老师,并帮助老师进行心理干预。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的作用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中,上到学校的职能部门,下到学生,各层级各自发挥优势,通力协作,都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扶心理问题学生,积极营造健康快乐向上的学校氛围。大学生在四级网络的影响下,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学会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悦纳,在各种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表达学习能力,并在遭遇各种困难时,学会自己调整状态,并向教师、班干部和室友寻求帮助,在校园和班级形成互助友爱的氛围。在学生突发心理问题时,四级网络机制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给予帮助和治疗,发挥了教师心理帮扶和朋辈帮扶作用,从而防止了悲剧事件的发生。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其他管理人员的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将学校心理中心老师、院系学生管理人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都囊括在网络之内,他们是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着直接和紧密关系的人员,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全面。但在这一机制下,高校忽视了专业教師和其他管理人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除宿舍外,学生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课堂,专业教师在课堂中占据主导地位,除了专业知识,还承担着解惑的职责。其他管理人员还包括宿舍管理员,他们是经常跟学生打交道的群体,因为工作性质,他们对学生信息有比较全面的掌握。但是,专业教师和宿舍管理人员通常缺乏心理专业知识,在辨别和处理心理问题学生时,往往无所适从,甚至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如课堂上,学生受不了老师的批评跳楼事件。心理问题学生在宿舍发病时,第一时间能够给予帮助的除了学生宿舍心理信息员,还有天天跟学生打交道的宿舍管理员,但是他们往往缺乏专业知识,可能会影响危机处理的结果,甚至影响有心理问题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在很多高校,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基本上是心理中心和院系的工作,没有引起其他管理人员和教师的重视。

2.各层级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顺畅

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要想在心理工作中发挥较好的作用,各层级首先必须积极主动地从事心理工作,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突发心理危机时,必须有合理规范的处置方案和流程让各层级遵守和相互协调。而在具体的心理工作中,各层级的分工,需进一步明确,上传下达需更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效率需进一步提高。

3.学生心理工作群体缺乏持续性、专业性的培训

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都是参与心理工作的学生群体,他们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突发心理问题的应急能力比较欠缺,尽管各高校都进行专门的培训,但是也都只涉及皮毛,无法真正提高其心理健康工作能力。朋辈帮扶的优势和效果毋庸置疑,十分重要,但是丰富的心理工作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专业心理咨询的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各高校心理工作师资队伍中,除了学校心理中心人员、院系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或有心理咨询资格证书的教师和辅导员非常少,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而学生工作可以说每天都可能碰到心理问题,因此,单单依靠学校次数甚少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四、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制的反思

1.重视其他管理人员的作用

除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和心理健康课程,专业教育也可以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多采用激励评价,辅导员跟教师之间多沟通学生的情况,以便共同做好学生工作。其他管理人员,如专业导师、宿舍管理员等,都要进行专门的培训,以便在工作中及时甄别心理问题学生,处理突发心理事件。

2.定期集中培训,为心理健康工作做好人才保障

从事心理工作的教师和参与心理工作的学生群体仅仅依靠每年一次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各高校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优势,采取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对相关教师和学生进行灵活而有针对性的培训,丰富其心理学专业知识,使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技巧,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效率,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常有效开展。

3.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迅速发展,大学生基本上是人不离机(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接触网络。各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时代信息技术传播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他们提高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心理健康问题。网络具有匿名性,利用网络开展线上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放下顾虑地倾诉苦恼,寻求帮助。此外,高校还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如9月、10月的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5月、6月就业压力和进入社会前的心理调适,等等,开展不同主题的宣传活动,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效率。

4.建立家校协作机制,确保学校和家庭的信息沟通

家庭因素是影响学生心态、性格、三观等最直接的因素,在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家庭关系不和谐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重要因素,如父母离婚、单亲家庭、家庭关系不和等,因此,家长和学校务必加以重视。要想做好学生的工作,必须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聯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提醒家长重视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完善心理问题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燕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体系建设研究[J]山东青年,2016(5):26-27.

[2]吕云婷.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才智,2019(15):6.

[3]鲁汉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五级联动”模式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9):109-110.

[4]龚娴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实践和反思[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15-116+174.

责任编辑:张正吉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