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视野下“四印”苗的传承与保护

2020-03-02 02:14韩鑫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服饰

【摘要】近几年我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的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四印”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贵州的清镇、六枝、修文等地区。本文在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贵州省六枝特区桥梁村为个案,当地称“豇豆四印”苗,据调查研究表明还是归属“四印”苗,笔者通过对当地服饰工艺及文化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探究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四印”苗;服饰;传承与保护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一、“四印”苗服饰的历史渊源

“四印”苗作为苗族的一个支系,发源于我国三江流域,“四印”苗是发源于我国三江流域的一支苗族支系,涿鹿大战中,皇帝大败蚩尤,于是蚩尤率众部逃亡,经过不断地迁徙后足迹遍布各地。在贵州分布着这样一支苗族,他们的服饰上都由四四方方的四尊大印构成,故命名为“四印”苗。据苗族古歌记载:古时有一个叫“占思莽占思妹”的苗族女王,在与外族的作战过程中,战败后为了躲避追杀,将随身携带的印玺图案绣在自己的衣襟下面,以图有一天会东山再起,但不幸的是,最终还是被杀害,她的臣民为了纪念女王也将留下的衣襟上的图案绣在了苗族女性的衣服上,在盛大节日的时候都会身着此衣,以纪念女王。

二、“四印”苗服饰的实地考察

在笔者调研的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桥梁村牛场坝组的“四印”苗支系,其服饰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制作工艺流程需要多个程序构成,极其复杂,需经过纺线、染白布、纺织、上蜡、靛染、刺绣、剪裁、缝制等,这些工序基本全靠人工完成,具有非常高的价值,主要因为民族村寨经济的落后。服饰主要是通过蜡染和刺绣两种技法来完成的,色彩丰富、纹样寓意深厚。当地的“四印”苗服饰有便装和盛装之分,便装简洁为靛染衣,盛装当地人称之为“花衣”,服饰制作工序非常复杂,缝制一件需一年左右,通常是上着“四印”图案的短衫,下穿九道主体花纹的蜡染百褶裙,着绑腿,头饰较为简洁。

图1为“四印”苗服饰上衣,主要是由前胸布片和袖子两部分连接而成,采用蜡染和刺绣的方式制作。新窑乡牛场坝组的何兰妹告诉我们,她们传统的盛装是采用蜡染的方式来绘制的,随着时代发展,人们为了漂亮慢慢开始用刺绣来制作服饰,但在盛大活动时,还是要着她们最传统的服饰。在制作衣服之前首先要纺好布,以前因为经济条件不好,都是自己来织布,然后用蓝靛染过,一块布要染十多道,每次染完之后要清洗,捶打,易着色,染完之后还要用黄豆水浆洗布料,浆过的布料会发黑红色并且布料更硬挺。

服饰的衣领由靛染布做成,何兰妹介绍到,当时战争失败后,女将帅成了俘虏被关押,同时被戴上了架板,而她们的衣领就是女将帅脖子上的架板。(如图2)在衣领的背后还有三根用羊毛搓成的线,何兰妹告诉我们说老人的规矩是三条,多一根少一根都不行,但是为什么会这样制作她表示她也不清楚,只是老人传下来就是这样。(如图3)身后腰上还有一块绑带,何兰妹介绍到那块就是女将帅被绑手的绳子,单独就叫绑手,两颗绑手,剩的一颗是马屁楸——缰绳用作驮马,表示女将帅不舍她的战马,临死前还是想牵着曾经与她一起拼杀的马儿走(如图4)。

所以“四印”苗用蜡染和刺绣的上衣主要以“四印”为主,胸前绘制的是主印,代表着君王,拥有至高的权利,族人将终身忠诚于他;后背及两袖同样都有大印,大印的内部绘制图案,据古书记载:“四印”中心为“八角八芒星”图案,也就是我们所讲的太阳,代表着生生不息的精神,也有“田”字说这么一种说法,寓意着人们希望风调雨顺,来年可以大丰收,但不管哪种说法,都体现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以及对大自然的无限崇敬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百褶裙以蜡染的方式绘制九道主体花纹,色彩简洁却又高雅至极。白布经过画蜡,靛染后一折一折折成小条纹,然后有条件的可以用熨斗熨过后用麻线缝起来固定。关于百褶裙的花纹样式在当地有说法是女将帅在战争中不断迁徙中所翻过的高山与河流,由三条小沟一条大河组成一组,具体绘制的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但不论是什么图案,都是当地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代表桥梁村的艺术文化符号。(如图5)头饰较为简洁,就是用自己的头发盘起来,“四印”苗族的妇女一生的头发都是不会丢掉的,她们会把掉落的根根头发都保存起来,然后搓成一条条,用此来盘成发包,戴在头上,年长者可全包头发,以婚嫁的年轻人则需半包。(如图6)六枝地区的“四印”苗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是传统服饰的一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人文价值。

三、“四印”苗服饰的价值

“四印”苗服饰是一部画在身上的“活化石”。它的纹样与图案独具特色,有非常高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四印”符号是当地苗族同胞的精神支柱,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四印”符号,并且“四印”苗服饰图案融入了造型、色彩等多種元素于一体,故此不断影响着当代人的审美意识,因此“四印”符号在艺术价值上影响深远。同时,“四印”苗服饰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极具历史感的服饰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部绘在服饰是的历史变迁概述,他是苗族的象征,也是我们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就是“四印”苗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

四、“四印”苗服饰的传承与保护

“四印”苗所蕴含的文化及技艺依托于环境以及人本身,由于城市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乡村的发展,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口口相传的方式却因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并且蜡染、刺绣本身就是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并不觉得家里老人做了一辈子的蜡染、刺绣有什么特别的美,人们在面对自己熟悉的事物反而不会发现他的价值,故导致“四印”苗人民并没有对他们的民族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其次,传承人培养工作还未受到重视,培养优秀的传承人,就是在保护手工技艺的“活灵魂”。不然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老龄化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民间手工技艺失传。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严峻的问题。

对于民间手工技艺传承和保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保持“活态”传承,因此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建立传承基地,笔者在调研时发现,桥梁村是有政府扶持的合作社成立的,但是据了解,只是成立了合作社,后续就没有人管理了,名存实亡。因此,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之后,我们要引领传承人起带头作用,加强对传习人的培养,政府也要加大管理力度,不能放任自流,成立工作小组,挑选牵头人,加强工作指导,适时开展集中会议,紧抓经费落实保证工作顺利开展,同时要针对性组织工作者和传承人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传承基地的作用。我们要把握“四印”苗的文化意义的同时去丰富它,积极开发,使之建设成为新的旅游资源,使本土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1995.

[2]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3]贾京生.中国现代民间手工蜡染工艺文化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4]王建民.艺术人类学新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

[5]五彩黔艺民族服饰博物馆.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贵阳市清镇市麦格乡龙窝村四印苗[J].贵阳学院报,2017(3).

[6]安丽哲.从“遗产”中解读长角苗服饰文化[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

作者简介:韩鑫(1994-),女,汉族,山西省长治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民族民间美术。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服饰
去海边吧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猜朝代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
初探河南新乡锣鼓乐“小咚鼓”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