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延时开放对革命类博物馆的现实意义探究

2020-03-02 00:44孟砥
中国民族博览 2020年1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博物馆

【摘要】文化传播和宣传教育是博物馆的重要社会职能。近年来,博物馆是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很多历史文化内涵正通过博物馆展厅内的藏品和复原建筑等内容形式,立体地向观众呈现,使观众在场景中加深体悟,革命类博物馆作为呈现革命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其特点尤为突出。随着党和国家对于歷史革命文化的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到革命类博物馆参观,由于客流量的增加,延时开放政策应运而生,并且正在重塑市民参与文化生活的习惯,但这种举措对于革命类博物馆来说既有机遇,也存在不容忽视的挑战。

【关键词】夜间开放;革命文化;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早在1943年出版的《博物馆》一书中,对博物馆一词的起源做出了解释:“博物馆之起源,远在二千五百年以前。英人吴理于发掘古巴比伦之吾珥一城时,发见一室,内貯有历史重要性之物品。其中有一泥制鼓形物,上有文字四行,为今所知博物馆标签之最早者。”博物馆发展成为有系统、有史可考、有据可查是源于15世纪,正值意大利文艺复兴蓬勃发展之时,激发人们对于文化的探求。

随着博物馆职能的变化,以及大众对于博物馆功能性认识的不断更新,2007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第21届国际博物馆协会代表大会对博物馆进行重新定位,在其众多功能中将“教育”放在第一的位置,取代了多年来以“研究”为主的特点定位,同时加入了“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展出”等基本业务范围,用来丰富博物馆的内涵。此后,博物馆的陈列展室不再仅局限于将文物做以简单呈现,而是要将它的文化含义,辅以展品以及策展人的展线设计等,为观众展示出不同以往的展览内容。这一转变的内涵,实际上是将博物馆的工作重心由“物”转到“人”,使其研究更具人性化和合理性。

长期以来,各地博物馆的开放时间较为统一,也相对固定,一般是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这样的时间安排,上班族们正在工作时间,如果他们想要去博物馆参观,就只能选择周末,而周末他们普遍会安排一些较为放松或者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来缓解工作时间的压力。为了从人文关怀角度做好服务,深入研究公众生活习惯特点,逐步衍生出了博物馆延时开放这一政举措。

博物馆之夜活动起源于欧洲,是指在同一个地区的同一天,多个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在夜间向观众开放,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特别策划,以便吸引那些平时不会参观博物馆的人,加入到文化活动中来。在国际上多数久负盛名的博物馆中,延时开放已不是什么新鲜的举措,1997年,德国柏林举办了第一个“博物馆之夜”,法国卢浮宫安排每周三、周五开到晚上9点45分,大英博物馆每周五开到晚上8点30分。2016年5月18日,南京博物院开馆以来首次夜间开放,5000多人参加了“夜游南博”的相关活动,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今年故宫博物院在元宵节期间举办的“上元之夜”文化活动,融灯光秀、展览、灯谜、游城墙、听戏等活动于一体,被观众评价“看到了另一个紫禁城”。举办夜场的博物馆,目前大多以特色活动为驱动,呈现与白天不一样的博物馆。据统计2019年暑期全国开夜场的博物馆至少在50家以上,广州于今年8月开启博物馆延时开放试点工作,包括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在内的八个博物馆(纪念馆)延长开放时间至21:00,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等三个博物馆(纪念馆)由于交通和灯光原因,延长开放至18:30。随着夜间延时开放的常态化发展,使得原本在晚间基本上均处于闲置状态的博物馆,更好的发挥出了社会公益性及休闲文化教育的功能,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关于博物馆的人员管理和日常维护等方面的现实考验。

第一,夜间消费对于革命类博物馆是拓宽参观群体,满足不同需求。夜间延时开放可以吸引各个群体的观众到革命类博物馆参观,达到广泛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的目的。夜场为文博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而对于普通市民,博物馆夜场则提供了晚间文化活动的新去处。就拿上班族和学生群体来说,在周二至周五均进入周期性的上班、上学时间,没有参观游览博物馆的文化休闲时间。但是夜间一般都是相对放松的时间,他们可以从白天嘈杂和紧张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来到博物馆这样静谧的氛围里,感受博物馆给人带来的神秘感。特别是对于革命类博物馆来说,它是公益性文化传播机构,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展览内容丰富,观众在参观时多怀揣敬畏之情,夜间延时开放可将博物馆本身所固有的说教形象转化为大众休闲的场所,一些白天排长队等待参观的游客可以选择夜间参观博物馆 ,这就可以起到分流观众的作用。革命类博物馆不仅是历史、文化、艺术的殿堂,更多是要从神坛上走下来,接地气,转变身份角色,从服务者的角度,成为文物工作者推动博物馆成为引领时尚新潮流新地标的重要纽带。同时,夜间延时开放也是对白天未完成参观的延续,使观者在一天中能较为详尽的了解整个革命类展览的内涵和实质。

第二,夜间延时开放是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创新性尝试。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样的改革举措是“诗”和“远方”的结合,文化产业不再是以呈现为主的表达方式,更多的是融入旅游的开放性与互动性,使两者在表达方式和呈现手段上多元化。对于革命类博物馆来说,以前多是以教育意义为依托,并严格实行常规的开放时间。而文旅融合以后,博物馆的教育作用所占的单一主体地位逐渐减弱,更多是以休闲、惬意为主要特色,让观众感觉更加轻松自在,使革命历史文化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这对于提升博物馆的社会服务,促进文博事业的蓬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深广大观众对革命历史文化的认识,拉近革命类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

第三,夜间延时开放对革命类博物馆自身管理细节提出更高要求。“博物馆之夜”等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夜间消费,丰富了城市经济内容,在夜间延时开放逐步进入常态化之后,关于人员安排和场馆维护等问题都需要再做调整,这必将增加革命类博物馆开支。在文物保护方面,昼夜温差大,为了保护展柜内的文物,要把空调温度和湿度调整到规定范围,这无疑就增加了耗电量,提高了财力成本。同时,在夜间文物的安保工作方面,也将增加人力成本。在日常维保工作方面,夜间开放对灯光和场地的维护有严格要求,要定期对照明设备和路面进行维修和养护,确保在夜间开放期间的正常运行。最后是在人员配置方面,延时开放或在夜间举办活动,将涉及人员的加班费和晚班后回家的人身安全问题,上述这些都是革命类博物馆在夜间延时开放期间所不可避免问题。公立博物馆基本属于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有工资总额限制,工作人员没有加班费、晚餐费,夜间开放很可能没有额外补助,这就对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长时间工作,也可能会对观众服务效果造成影响。针对此问题,可以运用志愿者力量补充人力缺口,有效缓解因延时开放带来的服务压力,使在校大学生志愿者群体发展成为革命类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力量,在学习历史文化中发展实践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让博物馆的工作压力得到有效降低。

革命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目前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深入发掘革命类博物馆内在的人情味,剖析研究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就需要博物馆人积极思考,大胆实践,将夜游革命类博物馆发展成为新兴时尚行为,势必会提升整个城市文化氛围,是对革命类博物馆传统运营模式的创新,也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文化消费方式。

参考文献:

[1]黄洋,廖一洁.国内博物馆夜间开放的实践、问题及思考[J].东南文化,2017(1):121-126.

[2]步雁.博物馆夜间开放模式的尝试与探索[J].文物世界,2014(6):45-48.

[3]曾昭燏,李济编.博物馆[M].北京:正中书局,1943.

作者简介:孟砥(1989-),女,汉族,河南郑州,助理馆员,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
新时期我国革命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
红色革命文化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推动策略分析
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基本问题研究
露天博物馆
影像·博物馆
博物馆